深夜,最適合雜談了

北漂.長住
·
(edited)
·
IPFS
·
多年後我總算明白了朋友問我的問題,也是我最應該問自己的問題:「那你自己開心嗎?」......當自己的世界裡不存在自己時,更遑論開心呢?

午夜了!

春天的深夜,少了白天的熱氣舒適不少,少了車流聲的窗外,讓近午夜才回家的鄰居轉鑰匙聲,在靜謚的幫襯下,異常響亮。

靜謚,讓人聽力變得敏感,思緒也不免多了些。


前些日子在蔚藍那看到他在【散談】又兩三事一文中分享關於他老闆的一些事。讓我想起曾經閱讀過的一本書叫「沒有良知的人」,書裡有個論述是這樣說的:

「好人無法想像自己做不到的事。而精神病態者顯示以自我為中心、毫無慈悲心、缺乏同理心,也無法與他人建立溫馨的情感關係,再加上不受良心制約,通常無往不利。這類人缺乏的是與人和諧共居的特質。他們的惡行絕非起因對心智狂亂,而是不把他人看作具有思考及感受能力的人。

精神病態不是精神病,只是他們的行為往往困擾著我們。」

第一次看這本書時,一知半解!因為書裡描述那種極端個性的人,大多只出現在電視八點檔。當人歷練不夠多時,暫時只能以自己的角度看世界,看不到的就會當做不存在。


人往往會渴望自己感到不足的東西,所以我要求自己要做個理性的人!

對於理性及感性,我是這樣看待的:理性是就事論事,高效率專業但顯得有些無情;感性是情感豐沛,圓融溫和但效率不佳;追求凡事完善的我做事上選擇理性處理,人事上選擇感性面對。我相信”人和”後才能共同處事。但面對不同個性與價值觀的人,要達到人和其實很考驗智慧,但我在群體中總會想辦法拉近大家之間距離或讓氣氛圓融。

一直抱持著理解、同理、待人以善的態度面對一切,但對人情緒有著較強感受的我,偶爾也難免低潮。雖然如此,卻也一直相信著以正向心態面對世界,必然會帶來更多美好。

一直以來我都這樣認為。



「你對同事們那麼好,那他們也對你那麼好嗎?」某次與朋友一同旅行時,問了我這樣的問題。

每次旅行我總會在路上找尋適合每個同事的禮物,而不是只帶一盒伴手禮回去,我認為用心準備禮物,每個收禮的人都會開心。

當人歷練不夠多時,看不到的就會當做不存在。持續追求人和往往會看到皆大歡喜的結局,但皆大歡喜後的那一絲小失落,我始終不曉得是什麼,直到歲月在歷練上慢慢留下痕跡。


多年後我明白了朋友問我的問題,也是我最應該問自己的問題:

「那你自己開心嗎?」

.
.
.
.
.
.
當自己的世界裡不存在自己時,更遑論開心呢?

原來,那一絲失落就是皆大歡喜中少了自己。

好人無法想像自己做不到的事。而精神病態者顯示以自我為中心、毫無慈悲心.......。但究竟是他們以精神病態的特質影響了他人,還是他人以包容妥協餵養了他們?我想我應該是屬於後者吧!


圖片來源:運用AI繪製







CC BY-NC-ND 4.0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