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日書|我的(不)完美人生 Day 4:做一個人
第三天有些話沒說。
父親要我會做人
那一直糾結於要不要和別人一樣的痛苦,來自於父親在國中時期告誡我:讀書好不重要,會做人才重要。
父親以實際行動告訴我他不看重成績:我拿給他的成績單,他從來不看,雖然他還是會從我口中知道,而且老師的通知他一定接收。那時我在學校如魚得水,自國一拿下全校第一,第一次發現原來有自己可以揮舞的地方。或許父親深知我的性格,也或許怕八字命格印證在我身上,讓他不只在我的名字上做了「龍困淺灘」的格局,讓我不要過於張揚,還要再如此的對我耳提面命。
父親是個謙遜的人,同時也是個不與人爭的人,以致於母親經常恨其不爭,罵他把「吃虧就是占便宜」當成口頭禪。畢竟,在山上的聚落裡,被大家視為最窮人家之一,竟然還事事不爭,就是一副被壓著打的感覺。
父親對我們四個孩子的期望上卻是爭的,或許跟他國小肆業的遺憾有關。至少在聚落裡,大家覺得讀書不如早點工作賺錢的那個年代,父親卻不顧別人說什麼,生活再怎麼捉襟見肘,仍力主要我們好好完成九年國民教育,甚至「能讀到多高就多高,最好讀到研究所」。
但當我自覺會讀書時,父親偏偏要我會做人。
我深愛父親,他兒時長期陪伴我指導我,從《三字經》、《大學》到生活方方面面。他一句話,於我重如泰山。於是乎,我一直想著如何「做人」。
但,什麼是做人?
做人,應該就是做人處事?社會上也常說:會做事,更要懂得做人。
怎樣才叫會做人?父親說天地君親師,要尊重老師,不頂撞老師。好吧,我挨罵正常,但我覺得老師的要求不正常,然而父親把做好的藤條親自交給老師,已經告訴我別再爭了。
大一時,我喜歡跟大四學長姐們一起聊天,特別是關於畢業出路或是系上學科問題,可以在他們身上學到一二,再來就是嘗試了七個社團,尋找自己的可能喜好。然而,學長姐卻問我,我怎麼不和同班同學一起活動呢?我當時第一想回應的是,背景差異大,同學們能出去玩(KTV、聚餐、機遊等等),我沒錢。彼時母親一個月給我三千塊台幣,但沒了得坐火車回家拿,不能用匯款,最慘的時候我一星期只剩下兩百塊,常吃一包四塊的統一麵加一顆蛋,幸好宿舍裡的園藝系同學煮火鍋時會喊我一起吃。
學長姐其實提醒了我,與同學相處交流是做人的一部分。只是我自顧不暇,一開始還有努力參加班遊,但又想在時間有限的條件下,達成系主任提到的四大學分,所以我放棄了。
父親在我大三時驟逝,罹患憂鬱症的我放逐過自己兩三年,沒在管什麼做人不做人。直到出了社會,來到競爭劇烈的台北,每次工作不如意,我都想著是因為我不懂得做人嗎?特別是我真的不太懂得經營朋友關係。
做自己原來的樣子
畢業後在網路上,透過網友的文章,認識一位陳真醫師。那時候正值陳水扁「愛台灣」論大行其道,輿論大炒省籍情結,令我周遭的朋友痛苦萬分,也一併感染了我,當時寫了一篇「朋友的外省人憂鬱症──缺乏理性辯證的另類社會迫害」寄給陳真醫師,未料他以「一封告別信」公諸於世,以一個人的力量平撫了我躁鬱的心情。
為此我想與他進一步交流,得知他身體微恙時,在交流的版面多關心了幾句,不想卻被他臭罵一頓。好心被雷親。我當時憤懣不已,和他大吵一架,但我潛意識覺得他是好人,加上長期觀察幾年,他明明是個邏輯清晰又善良的人,為什麼對於我私人的關心如此大動肝火,不接受他人好意?
我在不斷理解的過程當中,從他的世界看到了若雪的故事、巴勒斯坦的處境,隨後親自到了以色列見證真實的巴勒斯坦,整個世界觀翻轉。此後發於心的為了巴勒斯坦站上街頭,成為許多人走過給予側目、甚至辱罵的對象之一,但我莫名覺得快活舒坦,原來這是自己想做的事情。
做人這檔事,對我來說,也變成做一個「人」,一個就算不被人理解,仍然真心想做的自己。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