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新體驗,難道我誤會了什麼嗎?
其實對於挑選書籍這件事,我一直都蠻有自信的,尤其是看封面的設計、書名、文案、作者大概就能挑中還不錯的書,少數會覺得內容沒有特別好看,但更少數的是看了不斷懷疑自己看了什麼?然而,這兩天我便體會了這種感受。
由於是本人主觀的感受,所以我並不會公開說是哪一本書,反而我會從思考的角度來看這樣的書出版後的接受度有多高?
首先大略介紹一下這本書是關於「旅遊」的所見所聞,或許是我的刻板印象,總覺得旅遊相關的書籍應該除了照片之外也會有許多豐富的知識及趣聞,畢竟有辦法靠旅遊出書的人肯定比一般人走過更多國家及遇見更多的人事,身為讀者我渴望看到的是被滿滿的「知識」給轟炸,當然旅遊注意事項也是我認為該有的配備,而旅途中的所見所聞更是一本書的核心。
重點來了,既然所見所聞是旅遊書籍的核心,那我期待看到什麼呢?以我個人而言,我期待看到的是每個不同地方的人文風情及歷史背景,還有許多特殊的經歷,無論是好的、壞的、感人的、荒謬的、有趣的⋯⋯通通都行,那我自認踩雷的這本書又缺乏了什麼呢?
缺乏景點的基本介紹
我總認為,既然身為讀者完全沒聽過或沒去過一個地方,好歹基本的歷史背景及地理位置要有簡短的介紹,但這本書都只有輕描淡寫,看了很難產生共鳴。
章節的名稱太過口語及本土化
其實我蠻訝異章節的名稱竟然用了一些網路的流行語,甚至還用了一些台語的諧音,但卻完全沒有註釋,別說外國人看不懂,連不懂台語的台灣人也可能看不懂,我認為這一點有欠考量。(個人觀點)
內容太多口語導致看不到重點
我很少看到書籍內有如此多口語化的內容,不是口語不行,而是有些口語的呈現出現在小說作品或是人物之間的對話來帶動劇情發展是可行的,但是這本旅遊書中的口語化文字是自言自語內心的獨白,而且是平時說話的用語如實呈現並沒有經過文字的潤飾,再加上篇幅之大的緣故,會使讀者不知道重點在哪裡?或許作者想要表達輕鬆自在的寫作風格,但我卻深深被過度且大量的口語表達給嚴重干擾閱讀。
心得
其實我看不到一半就忍不住去翻找了一下出版社及編輯,實在有點好奇這樣封面設計看似深度有質感的一本書,為何書裡的文字呈現卻是有許多我認為根本應該大幅度刪減的內容呢?我總認為一本書應該帶給讀書豐富的知識性及享受而不是讓讀者看了許多不必要冗長的內容,即使作者本身覺得全部的內容都很值得紀錄,但身為編輯應該要有基本的判斷能力吧?!尤其我看到書中內容竟然還出現了「醬」(這樣)的用法,讓我不禁懷疑是否是我年紀大了已經跟不上時代潮流,說不定現在市面上出版的書籍都已經廣泛大量使用這些流行語了呢?
其實我相信作者一定是個擁有很多故事的人,也相信他寫這本書是用心的,更加相信若是聽作者演講應該會非常精彩,只是這些經歷化為文字卻讓這一切大大減分,我同意每個出書的作者不需要有極好的文字功力,但經過編輯之後的文字應該至少不要讓讀者覺得看不到重點吧?!當然,看不到重點的書自然也缺乏了打動人心的要素,即使有再多美麗的攝影照片都無法翻轉。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書踩雷的經驗,歡迎在留言區與我一同分享。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