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兩謙 Ruth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隨筆】散文練習與近況分享

兩謙 Ruth
·
·
這是前陣子不同的我不同的狀態,嘗試以短文寫下自己的感受,當憂鬱來襲時總能想到不於平常使用的詞彙,好像突然明白古人在失喪時總能寫出一首好詩,但我想,我希望,我的文字具有更多的想像,它能帶讀者到更遠的地方,有著不同的力量,能作為一種支持一種同理一種更為婉轉的包覆。
  1. 不知道,近來文字像是捆鎖,一次次地無法移進無法後退,像晦澀的語句,哽在喉頭。我多渴望文字成為出口,卻堆砌不著邊界。有些東西掉在了我的體內,搖搖晃晃地,發出啵啵聲,我經常感到它的存在,倏忽著卻像氣泡清脆,可怎麼搖晃怎麼暈眩,啵啵啵的生成更多的小氣泡,沸騰滾燙。

    我去看醫生,問醫生這能好嗎?醫生卻說那是我的妄想,怎會有人體內產生氣泡呢?他搔了搔首,示意著我離去。我知道沒有人拯救的了我,虛空僅是占用他人時間。健保卡上的小小晶片透著陽光閃呀閃的。

    「我也只能離開了,喃喃道。」傳了簡訊給那好友,發送再收回,她杳無音訊。倏然發覺,並不是不想講,而是說了的話只想說給特別的人聽。消失的人呀,是否在存在時也曾想要勾著那些無法觸及的她呢?

  2. 害怕不是應該很正常嘛?我試圖釐清害怕之於我的關聯性,是先有我才有害怕,還是事件本身就足以令人害怕,所以我感受到害怕。 我不清楚是否我們需要有足夠的經驗才能支持我們的提問本質,又或是人能完全從日常的乞食找到一切的根本與方法,但我明白提問的本身在於承認自身的有限。 金英夏的《我有破壞自己的權利》是最近想拜讀的作品,沒有什麼特別的原因,或是暫時必須被深埋心底,我知道我不知道我在做什麼。 文字來往造成煩躁,空白毫無堆砌的語言,成為某種聯繫管道,我們活在虛擬的界線,碰得著也碰不著。假若情緒泛指某種氣味,那我想這種厭惡來自最深的陰暗面,腐爛而酸臭。 有一說來自控制,屬於自我的掌控感;有一說來自毀滅,自我放逐而失控。我需要的僅是一根稻草,風一吹,縱身一躍。

  3. 理解與表達之間的鴻溝,是失語。一切紀錄的形式,都是為了抵擋遺忘的侵蝕。

    「你現在看見的根本就是你會忘掉的,你記得的一切,都已被忘掉的一切銘刻滲入,——記憶就是失物的終極形式。」—鄧小樺

  4. 記憶因著睡眠變得漫長而模糊,反覆被水浸濕揉捻。沉在灰色地帶太久,就忘了陽光灑下來的顏色,被抹除的不止記憶,還有身體、四肢與心臟,這些都成了毫無靈魂的空泛,我喪失了許多感官,卻還在依稀遊走。明明是幸福的人卻還是感慨,或許對我來說被照顧是一件尷尬而羞赧的事。

  5. 鮮紅沿著手腕,分流再匯聚,滑過指尖,最後滴答的落在地上。我看著它們變成一片湖泊,反射自己的倒影。像是未編碼的機器,被發現、拍攝、反覆的流程、向更多人匯報,待輸入完成,空殼才上緊發條,然後機器再度運轉,喀噠喀噠。

  6. 浸泡、過篩,剩餘的鋪平曬曬太陽,找了些過分強烈的調味,試圖蓋過時間軸上壓印的痕跡,發出危險警告,不管不顧。亞當與夏娃被趕出伊甸園,你與你被逐出這個世界。未來的3點鐘,請幫我抹除這時間所有的記憶。

  7. 發覺內容與表述間觸媒時的「不能」。「不能」並非無用,意味著,無用並不是功能上的喪失,「不能」在此最原初的表現僅是,停擺。 「不能」在於擱置與耽擱途中,在進行的同時某個折點被規定為批判與反省的中繼站。 我並非沒有能力寫,我寫,但我能不能寫,這突然是個問題,但一開始不是,也正因為一開始不是,才能,也才在日後,不能。遭逢我「到底」能不能,寫。

  8. 虛空的感覺遍滿全身,你感受到的像一波浪,輕拍或是路過或是帶走,克萊茵瓶無邊無盡,我像是透明與之穿透混跡?紅棉線纏繞交錯,它包裹我如繭般安全,卻被人群叫囂硬生生抽出,他將我的紅色棉線撕扯下,逼迫我躺在暈眩的三維空間,我不斷嘔吐出空氣和淚珠,載浮載沉於黑暗。

    蠕動的霧,絲絲縷縷環繞,捉摸不清,卻有一道光將我拉出,連帶的是團團黑影,於是我被拯救。


這是前陣子不同的我不同的狀態,嘗試以短文寫下自己的感受,當憂鬱來襲時總能想到不於平常使用的詞彙,好像突然明白古人在失喪時總能寫出一首好詩,但我想,我希望,我的文字具有更多的想像,它能帶讀者到更遠的地方,有著不同的力量,能作為一種支持一種同理一種更為婉轉的包覆。


2024年的3月我差點自殺,這也是我這段日子消失在Matters的原因,但很神奇的我的天父拯救了我,雖然現在狀態還是起起伏伏,但我好了許多,也明白有許多愛我的人正陪伴著我。對於這些關愛,我有數不盡的感恩,我想我還是會繼續寫作的,繼續慢慢的紀錄,慢慢地長大。

近期我嘗試做All in one的Notion模板,期待12月能做成影片介紹這個陪伴我幾年的好用工具,與此同時我也在考慮手帳的規劃,我想寫一集推薦手帳的文。有在follow我IG繪圖帳號的朋友可能知道我做了兩年的手帳,今年也有這個想法,但思考後我想每個人的手帳使用體系都不同,這樣沒辦法滿足每個人的需求與用量,於是打算做一集分享手帳內容,讓大家依自己的習慣挑選適合自己的手帳工具,這大概是近期的一些準備與打算。


心情雜記 :

【日記】近況更新與感謝

【那一年我休學了】記錄自己休學一年間磕磕碰碰的心路歷程

延伸閱讀 — 工具文 :

【新手村指南】我如何用google calendar管理日常生活


About Me — IG 🔎 兩謙RUTH:

https://www.instagram.com/ruth_draw.dsgn/?hl=zh-tw

CC BY-NC-ND 4.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