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已註銷用戶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遊西安不去兵馬俑,就是因為逛書店(逛到香港)

已註銷用戶
·
·

這是戀物癖。我對書本有點病態的迷戀:被書本圍繞給我帶來安全感,有時看到滿牆書背的圖片已能感到一絲平靜。

像幾米筆下的小男孩

因此我去旅行,只有兩個必去的地方:博物館和書店,尤其是舊書店。這是阮囊羞澀碰撞知識饑渴得出來的結果。十二年前在北京停留的時候,坐公車到藍旗營站,沿馬路走下去新舊書店滙聚,從光合作用、萬聖書園到豆瓣書店,滿足的消磨一整天。去台灣,特別喜愛那些有格調又光鮮的舊書店,絕無折扣二手貨大賣場的頽廢感覺。

相關文章
俱往矣:北京淘書攻略

峽谷一般的舊書店:從台南的二手書店說起

十一年前去西安那次,兵馬俑當然必定在行程之中,但我的時間都先留給書店。當時我有一個想法,搜集城中書店的資料,盡量逐間到訪,拍照紀錄,並一一把位置點在地圖上。印象中大大小小的,分佈城牆內外,從新華書店、教科書店都已結業的,超過二十間,包括一個賣折扣書的書城/批發市場。記得買了德里達的《論好客》,新書包著膠膜還未開封的,十塊錢有找。但這裡的書和台灣舊書店的相反,新書也鋪著塵,更不用說舊書上的漬了。這幾天走在路上,拿著地圖東張西望,不小心扭傷了腳。結果兵馬俑去不成了。

印象中舊書堆中最常見到的一本是小說《紅岩》。其實這樣逛書店找到心頭好的機會不大,而且為書店而去旅行,那怕是舊書店也好,是不合乎成本效益的。新書其實流通全國,北京找到的,深圳書城也有,在網購時代更不用說了。二手或折扣書所省掉的,和旅費也不成比例。最不划算是買多了,須郵寄回家,開銷更大了。

更重要的是,有書癖的人的通病是:十本書買回來還沒看到一本,新書購入沒空間,多少未讀過的書又要送人或出讓。最羞愧是有些書從角落拿出來時,自己還未翻過,卻已被衣魚和卜泥嚐過了。

===================================================

回到香港,平時也是在新舊書店之間鑽來鑽去。日子久了,買了一堆,數年後,看過沒看的賣回去,才有錢繼續買,往復循環。有時舊書多,用行李箱搬運,像去旅行,也像搬石頭的薜西弗斯。二手書市場或多或少也是靠這些書痴撐起來的(其實也撐不到多少)。

通常舊書都是放在序言書室寄賣,或整批給梅馨書社。序言選書較嚴,只放人文類;給梅馨則有廢紙回收的感覺。其實舊書以重量計算的傳統由來已久,不過有些讀者覺估價太低,感到書本不被尊重,寧可免費送人。梅馨的書新舊混雜,舊書亦有平有貴,如董橋舊版著作當然隨坊間炒賣價「吊高來賣」。我見這裡還有線裝古籍,試過向他請教舊書保養的問題:人說定時把書拿在太陽底下曬一曬,可以驅蟲,是真的嗎?他說若是古書,以前的人是會晾曬於陽光之下,但現代書籍則萬萬不可,因為紙質不同,在紫外線下會發黃,更甚者會碎裂。

序言和梅馨都在旺角西洋菜南街。如果有像我這樣為了書店而去旅行的人來香港,我必定會推薦這裡的樓上書店風景,真正龍蛇混雜之處:電訊服務銷售員、賣藝者、異見者示威、教會傳教、政客演講、模特兒商業宣傳……後來因為行人專用區被取消而四散了。但這裡也是無數讀書人聚腳之地,卻都去了樓上。賣唱最旺的時期,走上了愉林書店,樓下傳來《感情線上》、《似火探戈》、《藍天》、《Hotel California》等金曲,來自幾家相鄰的藝人。氣氛影響之下,選好了書(或選不到),怱怱結帳。

香港經營艱難,這裡的書店開業休業,搬來搬去,還是在這條街。我最初知道這地方時,還是高中生,看《讀書人》月刊(引導我入書叢深淵的啟蒙讀物)。彼時洪葉書店開張,一展新貌,在店裡安放長椅,不怕讀者翻書而不買,喜好「打書釘」者的雙腿終於可以休息一下——只怕他們的眼睛捱不住。全盛時期,洪葉開了尖沙咀和銅鑼灣分店,面積更大,椅子更多。銅鑼灣店更設有桌子和咖啡機。可惜店主後來遇人不淑,須結束經營。旺角店原址後來讓給開益書店經營,維持也不容易。

那時候我的周末活動,是坐巴士去旺角,在彌敦道近亞皆老街處下車,西洋菜南街就在隔籬。洪葉旁還有東岸書店,專營詩歌文學,也是一時風景,好景總不常。那時候一堆書店集中在旺角城市中心,在洪葉對面。通常我坐升降機到有書店的最高一層,往下而訪,好像是從十一樓到八樓,就走樓梯。文星開始引入簡體書籍,訂價並不便宜;2000年左右,簡體字書店越開越多,包括分店最多、兼營DVD的尚書房。大概因為競爭,書價貼近人民幣原價,對我這個大學本科生來說十分吸引。旺角城市中心還有博學軒、新思維和愉林書店等等。


看完這幢大廈的書店,旁邊還有老字號樂文及田園書店,全店七至八折,長期經營,十分難得。去樂文經後樓梯可到訪學津書店,所售舊版書多,但都是新書,只是積存已久。書價隨通漲調整,但流通性不高,竟也撐了多年。但舊版新書,當中或有絕版寶物,例如已結業的博益出版社袋裝書(作者包括黃霑、倪匡、林振強,全是一代香江才子),行家自會覓得。賣簡體書籍的還有國風堂及較遠的綠野仙縱,也是苦苦經營,摸索獨特性;國風堂集中文史哲及各國語言書籍,綠野仙縱則集中動漫及遊戲。可惜最後也是捱不住。

綠野仙縱歸咎政治風氣轉變,讀者不喜歡中國大陸書籍。作為讀者,我看真正原因並非如此。動漫類書籍都來自日本及美國,很多人在網上都看到了,要賣實體書珍藏,也只會訂購日、美原裝。購買簡體書籍的主要原因,首要是書價低廉,但千禧年後人民幣一直走強,十多年來,價格優勢漸漸消失。另一原因是有些中文書並無港、台版本,包括很多人文學科書籍。但這市場根本就窄。現在還有多少人看書?Page One和大眾書店都結業了。連香港的流行文化包括漫畫、電影、電視、音樂都萎縮,面對生存危機,更何況是書?

出於個人原因,我也是越來越少看簡體書籍。因為我看的以電影、哲學和文化理論書為主,大部份是翻譯書。翻譯質素參差,往往先在豆瓣讀書上查看讀者對譯筆的評價,然後大多把書放回書架。有時見翻譯句子的結構別扭,在腦中反譯為英文,反而更暢通易明。後來漸漸發現,看同一本書,英文版比中譯本更好讀,就直接看英文了。另一個原因,就是中國出版制度中審查刪改的問題,也不贅了。剩下仍然吸引我的一類簡體書籍,就是日本翻譯書,因為我不懂日文,而譯文通常也較通順。


====================================================

今留學英倫,最惦念香港的事物之一,不是魚蛋麵和白切雞(唐人街都有),是中文書,特別是港、台出版著作。倫敦只有一間中文書店「光華」,就在唐人街附近,半間店賣文具精品,半間店都是簡體著作。去過一次,選書似是機場書店路線,一無所得。

唯有自我安慰:既然來到倫敦求學,還念念不忘中文書幹嗎?相較起來,這裡可是愛書人的金銀島!倫敦書事,留待下回分解。

念念不忘,若有迴響,歡迎拍手支持,留言交流書事更喜。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