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口訣為詩歌賦詞

eastwalker | 赴東行者
·
·
IPFS
·
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是眾人熟悉的歷代文學。可惜的是,當代人通曉「唐詩、宋詞、元曲」這一脈相承的文字,所蘊含的旋律,卻是少得可憐……
王羲之《草訣歌》

16:59

為了寫今天的文,慎重起見,我又溫習考證了一下手邊的書籍文獻……

日前〈書法、筆記、與口訣〉裡提到我用文言來撰寫閱讀筆記摘要,今日主題不離書法,但要多聊一點音樂!

首先要跟大家聊的是王羲之的《草訣歌》,全文共八百餘字,市面上的《草訣歌》當然都是以草書書法呈現原貌。但我為了讀帖方便,幾年前更花了些時間把內文用電腦打了出來,以下簡單地節錄頭尾,並加上大家習慣的標點符號來讀帖文,畢竟草書對今人有辨識之難,加上當代的書法字帖,多半將帖文用印刷體來標注書法原字,釋文散落各頁,我花時間用電腦整理內文,正是想一讀那個「一氣呵成」的痛快!

欣賞草書,美就美在它「一氣呵成」的「流暢感」,即使你看不懂那是在寫啥……

《草訣歌》王羲之

『草聖最為難,龍蛇競筆端,毫釐雖欲辨,軆勢更須完,有點方為水,空挑却是言,宀頭無左畔,辵遶闕東邊,長短分知去,微茫視每安,六手宜為稟,七紅即是袁,十朱知奉已,三口代言宣,左阜貝丁反,右刀寸㸃彎,曾差頭不異,歸浸軆同觀,孤殆通相似,矛柔搃一般……意到形須似,體完神亦全,斯能透肝腑,落筆自通玄,右四句愚所結也,晉 右將軍』

你可知道,我在買到此帖,拜讀內文時的感受,雖然文句費解,竟是一種莫名的感動,而且是那種眼睛掉下淚的感受!

我曾在〈詩曲情懷,之二〉裡,交代過「讀」、「誦」、「吟」、「唱」之間每個字的內涵差異,我相信應該有不少朋友們,會被這題給考倒:「你知道『讀』、『誦』、『吟』、『唱』彼此間在用嘴巴去表達所有『詩詞歌賦』的文本時,到底差異在哪裡?」對於作曲有興趣的朋友們,更歡迎各位一起交流!

今日主題的下半段,我刻意將日常習慣的「詩詞歌賦」,重新排序為「詩、歌、賦、詞」,旨在於強調這些文學體裁分類,出現的文學史上的順序!

既然《草訣歌》的文體是「歌」,代表這也是可以用「唱」的方式來表現,對嗎?舉一反三,《正氣歌》也是「歌」,那它們各自在晉朝跟宋朝,古人是怎麼「唱」它們的呢?

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是眾人熟悉的歷代文學。可惜的是,當代人通曉「唐詩、宋詞、元曲」這一脈相承的文字,所蘊含的旋律,卻是少得可憐……

聊著聊著,不得不帶到一點「歷史、政治、和語言」的三角關係;我開發過一套 iOS App《河洛唐詩》,在研發的過程中,儘管唐朝的官話是現在的哪個方言,民間的說法不一;國民黨當年為了推廣國語,也避諱論及此事;但目前有越來越多的各方網路言論,都不約而同地指出唐朝的官話就是當今的閩南語,即便是力推普通話的對岸,也有網媒支持此一論述;但是,在台灣,甚至連「河洛」、「福佬」用詞的起源、誰是誰非,網路上的言論仍然是各說各話……

想知道這「唐詩、宋詞、元曲」一脈相承的旋律是怎樣產生的嗎?管它是什麼方言戲曲,江湖一點訣,我都早已整理在〈台語歌(粵語歌)應該這樣欣賞……〉這篇舊文裡。

文末,就以一段剛剛拜讀到的劉勰《文心雕龍 • 知音篇》一句話,「凡操千曲而後曉聲,觀千劍而後識器。故圓照之象,務先博觀。」,為今天的貼文做收尾,也感謝經常來訪的網友們,你們的陪伴!Namaste🙏

18:51¶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eastwalker | 赴東行者養生 | 書法 | 音樂 | 文學 | 影音 | 影響力 | 漢服 健康第一 | 熱愛中西合璧事物 | ☮️ Chi-Hippie ❤️ 識繁書行草––大中華文字統合芻議 INFJ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七日書】2025 我的(不)完美人生 Day7 – 決定決定的決定

【七日書】2025 我的完美人生 Day6 – 中華古典作曲的訣竅

【七日書】2025 我的(不)完美人生 Day5 – 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