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評書|走進川口俊和《咖啡冷卻之前》中的咖啡店
寫了好多書評,卻有一個流派還未踏足——Fantasy。除了喜歡作者的短篇小說中偶爾出現過Fantasy題材,整部頭的Fantasy作品我幾乎從未看過,更無論深究了。可是,當拿起川口俊和的《咖啡冷卻之前》系列之時,卻一如Alice掉進了那個奇幻的世界,不能自拔。
我欲揚先抑吧,其實從拿起第一本《咖啡冷卻之前》的時候就發現,這百萬計的暢銷說並不是我常常沈迷的那種文學作品,甚至我會覺得單就這本書的敘述而言,遠遠談不上是多麼有文學底蘊的作品。當然,因為讀的是英譯本,整個英譯系列的譯者都是Geoffrey Trousselot,所以也不能直接評價究竟是川口俊和的文筆如此還是譯者的水平有待提高。不過,有一點能夠肯定的是,《咖啡冷卻之前》賣的是催淚的故事情節。究竟,川口俊和怎樣抓住讀者的心的?
一、如果能夠回到過去,現今卻無法改變,你還願意回去嗎?
故事中的咖啡館名叫Funiculi Funicula,是東京一家近百年的老咖啡店。這個咖啡店的都市傳說就是能夠回到過去。不過,「回到過去」並不是那麼簡單的四個字,顧客需要遵守很多規則才能回到過去。而第一條規則就會勸退很多人——穿越之後你可以改變過去,但無論如何改變過去,穿越回來所面對的現實不會有一絲變化。在系列的最後一本書《在說出再見以前》,作者寫道,這個咖啡店也是選人的,因為太多人聽到第一條規則就不會繼續下一步了。
沒錯,川口俊和既抓住了做人就一定有後悔莫及的時候這一事實,也把握到了就算是「吃後悔藥」,也最終會有「此事古難全」的結局,讓讀者沈浸在書中的故事情節之時也明白,這不是「吃後悔藥」的爽文,而是發人深省的故事。
故事裡的人物在明知就算回到過去也無法改變現狀的情況下依舊選擇在一杯咖啡的時間內回去,是為什麼呢?這就引來了第二點——他們是在尋找「Closure」。
二、「Closure」,為何一定要他人來給?
這是一個怪圈,人類的兩難困局。「Closure」可以是連環殺手致死也不肯說出受害人埋葬的地方,不給受害人家屬為自己慘死的親人生命劃上一個句號的機會;也可以是你永遠不會從傷害你的人口中獲得一個真誠的道歉;更可以是任何一個作惡者握在手裡的power。很多時候,人活一生,在意的就是「始終」二字,一個開始,出生的嬰兒備受父母的愛憐,一個是結束,在終老時有人為你畫上句號。但是,川口俊和筆下的很多人生都被突如其來的絕症或者突然發生的奪命車禍打斷,以至於生者一定想要回到過去,見一見失去的親人、愛人、朋友,說出那句沒來得及說出的「我愛你」或「對不起」。
不過,川口俊和筆下的這些人物似乎都選擇以回到過去的方式來向在過去依舊健在的所愛之人來要「Closure」,而這些人好像都是完美的人一樣,他們會理解、會傾聽、會愛、會給予。在現實生活中,「Closure」並不是那麼好得的。「你要自己給予自己Closure。」這句話,我懂,也不懂。我不想懂,也還不知道怎樣給自己Closure,唯一知道的是,我可以給,就夠了。
三、「果決明斷」在任何時候都利大於弊。
第三本書中,川口俊和將我們帶到北海道的函館市,同樣一家有回到過去能力的咖啡店,叫Donna Donna。故事中有這樣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就是「猶豫不決無異於自我毀滅。」深以為然。我一直相信「果決明斷」四個字,雖然自己不一定事事都能做到。其實,我們不就一直有這樣的說法嗎——「當斷不斷,必受其亂」。
因為回到過去,見過去的人這件事要在一杯咖啡的時間內完成,如果不在咖啡冷卻之前喝掉咖啡,那就會變成鬼,每天坐在能夠回到過去的椅子上看小說(每每讀到這裡,我都羨慕這個穿白裙子的女鬼,因為每天坐在椅子上看小說,不正是我夢寐以求的嗎?讓我變成鬼得了😂)
我想,川口俊和想要表達的可能是,在短暫的時間裡,有了「未來」的認知,就會珍惜每一分流逝的時光,面對自己想見的人,抓住機會,說出自己想要說的話,而不是猶豫不決。很多時候,現實證明,猶豫不決的結果不僅是錯過了機會,還可能是陰陽兩隔。
四、我可以選擇自殺 vs 活著的意義由誰來給
也是因此,川口俊和筆下的很多人物是帶著必死的心選擇回到過去的。在第四本書中,幾乎所有的人物回到過去都是為了見逝去的所愛之人,而他們都抱有回到過去就不再回來現實的念頭。川口俊和將日本文化中對於「自殺」的理解在此表現的淋漓盡致,每一個已經決定赴死的人,現實中的人生非常痛苦,他們所做的「自殺」選擇在川口俊和筆下似乎就只是一個選擇而已,沒有那麼多道德上的批判和綑綁,不會有什麼「自殺的人好自私,留下生者很痛心」之類的話。我喜歡這樣的文字。在「咖啡冷卻之前」系列中,「自殺」只不過是一個個人的選擇而已,而選擇自殺的人在回到過去面對所愛之人對他們的希冀時,同樣能夠選擇在咖啡冷卻之前喝掉咖啡,回到現實中好好生活。乍看之下,好像他們人生的意義是逝去的所愛之人給的,只有為了讓所愛之人高興,他們才會選擇回到現實中。
人們希望連結,larger than life。將自己的生命因愛與他人連結、延伸出去,在很大程度上是賦予了意義,然而,意義終究該由誰來定義?換位一想,我覺得他們為什麼不自己給予自己的人生定義呢?當然,或許因為他們在現實中經歷著痛苦,人與人之間的傾軋,讓他們失去了連結和意義。我們生而為人,是需要彼此的,就好像小孩子需要父母一般,我們長大成人以後需要人與人彼此之間的連接。有時候,連接一斷,整個人生也好像飄搖了許多。
其實,每個人都可以給予自己的人生以意義。就好像每個人都能給自己一個closure一樣。有時候,我們正是因為想要找尋暗藏著愛的連結而被他人拿住了把柄,逼著我們像西西弗斯一樣一遍遍推著石頭上山。
五、請給我來一個「半架空」的世界
看到「半架空」就是時間或者空間有一定的真實性,不是完全虛構、架空的,川口俊和的「咖啡冷卻之前」系列讓我覺得是近似於「半架空」的,其實細細想來,也不完全是。四本書中有具體的地點與事件,比如東京、函館市和關東大地震等等,但是,一切又特別模糊。在閱讀的過程中,我彷彿不在乎那是哪個天皇在位,政治氣候又如何,全球的光譜又怎樣,整個系列僅聚焦在純粹的人與人之間的聯繫上,其他全部淡化,有只有過去、現在和未來而已。
很長時間,我沒有享受過這樣的輕鬆感了,總是看一些跟社會、歷史有關的小說,有時候心累。而閱讀川口俊和的作品,更讓我沈浸在具有魔力的咖啡館裡,就好像第三本小說中出現的咖啡館斷電的情況,書頁也變黑了,高興地我跟著好像也要點蠟燭了一樣😂
很久沒有這樣高興了☺️感謝@Robert 的夜話機會,感謝所有來夜話的朋友們♥️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讀者送我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