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胤記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推書:這是個糟糕的時代,也是變好的時代

胤記
·
·

你有過那種做完考卷胸有成竹,結果成績公佈後一塌糊塗的經驗嗎?10分鐘測試你與台灣的距離久違地喚醒我這股感受,這個測驗是以數據的方式詢問你對台灣各個領域現況的了解程度,例如「近二十年台灣的垃圾產生量如何變化?」、「近二十年人均用水量如何變化?」等等。我低分的原因是,對大部分正在變好的事情感到悲觀,起初我不以為意,猜測只是許久沒更新對某某領域的認知,但在那次測驗的幾個月後,我閱讀了《真確:扭轉十大直覺偏誤,發現事情比你想的美好》,這才發現問題遠比猜測嚴重。

作者漢斯・羅林提出了十三個真確問題,他詢問人們關於貧窮、死亡、老化、教育、環境等等問題的現況了解,請十四個國家的12000名民眾參與填答,結果多數人答的比黑猩猩還差(黑猩猩答對率為33%)。為什麼?這些受試者不乏受過高等教育,甚至包含各個領域的專家學者,所以答案不會是缺乏知識,問題在我們沒有翻新認知。僅管人們的知識在這幾千年間突飛猛進,祖先經歷百萬年演化出的直覺仍然牢牢掌控你我的認知與判斷。直覺不是壞事,事實上我們需要直覺來有效率地應對生活大小事,我們只是該學會辨別自己是否正在被直覺牽著走,培養實事求是的世界觀。

世界上「不」只有兩種人

富人與窮人、已開發與開發中國家,是最常見區分世界的方法之一,這樣的想法代表我們腦中有一條鴻溝劃在兩種人之間,漢斯用生育率和兒童死亡率的泡泡圖為我們展示:

1965年全球生育率與兒童存活率關係圖

是的,的確有一條鴻溝橫在已開發與開發中國家,但那是1965年的狀況,我們還在用40年前的認知看待世界嗎?這才是現在世界的樣貌:

2017年全球生育率與兒童存活率關係圖

看到這張圖我們還能夠將一條清楚的界線擺在兩種人之間嗎?應該無法吧,事實上世界不再是高所得國家與低所得國家,多數人(75%)是生活在中所得國家。我們不會用四十年前的醫療方式,時尚產業甚至一年就過時,但多數人仍用四十年前的認知看世界,為什麼?因為直覺喜歡二分化,就像善惡、聰明愚笨、我們他們,將世界分為兩類簡單好懂,加上人喜歡極端的例子,往往只注視光譜的兩端,卻忽略中間的絕大多數。接下來,你我陷入二分法直覺時都該這麼做:「留意對平均值的比較」,仔細檢視數據的分布狀況,找出重疊的部分,鴻溝就不容易出現;「小心對極值的比較」,停止放大極端的數據狀況,目光放在中間的多數。

我們想像了一個更為糟糕的世界

赤貧人口佔總人口的比例以及全球的平均壽命,這兩題的答題狀況引出了新問題——我們認為世界依然很糟(現實:赤貧人口的比例目前為9%;全球平均壽命為70歲)。壞事沒有變好,好事沒有增加,這是多數人感受到的世界。怎麼回事?難不成人生來就是悲觀主義者嗎?這邊我們來談談負面型直覺。

負面型直覺讓人留意壞事大過好事,原因有三:錯誤記憶選擇性報導擔心自己顯得天真冷血。我們都曾懷念過美好童年,認為當時遠比現在幸福多了(或是開口閉口當初兩蔣時期blablabla)。「痛苦會過去,美會留下」正是大腦處理記憶的方式,忘記過去糟糕的那一面導致我們錯認世界正變好的事實,但別太苛責自己,選擇性報導也是協助負面消息充斥的肇事者之一。媒體為了收視率,需要報導那些吸引眼球的事件;社運人士與遊說團體需要放大特定議題的嚴重性來爭取支持,於是我們「感覺」世界變糟了,甚至在看完這些分析後,你仍會認為感覺世界正在變好令你不自在,漢斯認為這樣的不適在於,覺得世界在變好彷彿是說一切都沒有問題。的確,問題仍然存在,全球暖化、歐洲難民潮、COVID-19等等,可透過改正負面型直覺,我們才能鎖定那些真正嚴重的壞事全力以赴,也為那些正在變好的事慶祝。

前一篇〈推書:大年初一,讓你的心態從此富有〉也有提到樂觀主義與悲觀主義,該書作者提的例子正是本書作者漢斯・羅林,他常被外界稱為樂觀主義者,但他稱自己為「可能性主義者」,不抱持無端希望,也不抱持無端恐懼,而是對現實有清楚合理的認識,並期望未來持續進步。

等等一樣來得及

先不論你同不同意這是個變好還變壞的時代,你至少會同意這是個變快的時代,4G變5G、即時串流、強調速效學習。這樣的速食時代時常激發我們「再不做就來不及」的錯覺,也就是急迫型直覺,可能是看到網路限時特價,或是推銷員告訴你優惠價只到今天。急迫型直覺來自遠古時代我們面對危險的應對機制,但現代社會很少有立即需要處理的危險,至少絕對不會是特價只到今天的危險。急迫型直覺時常伴隨著其他直覺,此時我們最需要的就是冷靜深呼吸,辨別那些瞎攪和的直覺,你越感覺緊急,就越需要資訊,欲速則不達;接著堅守數據,專注在事實而非感覺,如果有人告訴你不立刻採取行動會有怎樣的後果,要記得沒有人能預測未來,情況不是只有最好與最壞;最後,小心激進行動,某些事看似急迫且雜亂,似乎只能快刀斬亂麻,但事實是逐步改善往往更為有效。同理,看完《真確》也不必著急應用所有求真習慣(或看完這篇文直接買書),沉澱並思考才是應對所有直覺偏誤的不二法門。

其他

本書總共有10個直覺偏誤,我僅僅列出十分適合自己的其中三點。每個章節都包含許多數據、圖表以及漢斯經歷與接收過的故事,看書絕對遠遠比看我的摘要結論更能將求真習慣烙印在你腦中。養成求真習慣幫助我們正確理解世界,留意真正的危險,察覺真正的機會,做出更好的決定。

《真確》封面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