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公司策略到產品路線圖
如果今天高層或主管給了你一個模糊的方向,期待你可以提出具體的產品方案出來。
這個時候,你的反應會是什麼?
是「齁,又來了,不把方向講清楚」
還是「關於這個方向,我有些問題想要釐清。」,並在釐清問題後「基於這樣的狀況,我的想法是…我打算這麼進行…」
其實「從一個模糊的問題找出具體的方案」,是業界對產品經理的期待,尤其當你愈來愈資深的時候。
而「從公司策略到產品路線圖」這段過程,就是一個典型從模糊到具體的例子。
我們今天就來聊聊,產品經理在「從公司策略到產品路線圖」會遇到的問題、可以怎麼做,並透過案例來說明。
一. 公司策略、產品策略、產品路線圖
要了解「從公司策略到產品路線圖」會遇到的問題,首先,我們要了解公司策略與產品路線圖的關係。Reforge 在 Product Strategy Stack 提出了商業策略(Company Strategy)、產品策略(Product Strategy)與產品路線圖(Product Roadmap) 的階層關係。從這個階層關係,我們可以知道「產品路線圖」與「商業策略」的距離,差了一個「產品策略」。
「公司策略」是一間公司最高的戰略層級(註:如果公司有分不同事業群,那也可以指的是事業群的策略),而產品策略、行銷策略、銷售策略、營運策略都在其之下。
看到這,各位可能還是覺得很抽象,我們舉台灣酷澎 Coupang 為例(非真實狀況,僅是舉例說明公司策略與產品策略的差別)。
二. 常見的問題
在了解了公司策略、產品策略與產品路線圖的階層與關係後,我們可以將產品經理在「從公司策略到產品路線圖」會遇到的問題成兩個階段:
從「公司策略」到「產品策略」階段
在大型的組織中,理解公司策略,基於公司策略發展出產品策略是產品主管(CPO, VP, Director)的責任,在小型組織或新創公司,這個責任有時會落在產品經理頭上。
常見問題1:「產品策略」沒有承襲「公司策略」
產品策略必須基於公司策略,否則很容易走歪。例如假設公司的策略是要主打年輕族群,但產品策略沒有在這一點對齊,就很有可能設計出不符公司策略的產品。
造成「產品策略」沒有承襲「公司策略」的主要的原因是「資訊落差」,每個層級因為看到的資訊不同,而造成了資訊的落差。而當有資訊落差,又有以下的狀況時,問題就發生了:
公司策略沒有以好的方式傳達
產品團隊沒有全面了解公司策略
常見問題 2:對使用者、競品、市場趨勢不夠瞭解
如果產品團隊不夠了解使用者要什麼、自身的產品跟競品的差異、市場的趨勢,產品團隊很難提出好的、能勝出的產品策略,也就無法有效支援公司的策略。
從「產品策略」到「產品路線圖」階段
在絕大多數的組織中,根據產品策略產出產品路線圖,是資深產品經理與產品經理的責任。
常見問題:如何選擇與排序
情境一:有好幾個不錯的點子,要怎麼決定優先順序?
情境二:如果有基本功能跟差異化的功能,要怎麼選擇、取捨?基礎功能不能不做?但光做基礎功能又不夠?
以上是我看到的常見問題,
不知道各位「從公司策略到產品路線圖」的過程中有遇到哪些問題與挑戰呢?
三. 可以怎麼做?
談完了常見的問題,接下來談談可以怎麼做,來改善這些狀況。
從「公司策略」到「產品策略」階段
問題:「產品策略」沒有承襲「公司策略」
狀況 :公司策略沒有以好的方式傳達
我很推薦公司高層要試著把公司的策略寫出來,這對於減少資訊的落差、避免溝通的誤會很有幫助。關於策略文件的溝通,可以參考之前分享過的《Amazon 工作法》。
除了文件,很多組織會嘗試策略會議或工作坊,讓公司高層、產品主管、產品經理有機會一起互動,讓產品團隊能夠直接了解公司的策略,我認為也是一個很有效的作法。
狀況 2:產品團隊沒有全面了解公司策略
若產品團隊能問以下幾個問題,則可以幫助自己更全面的了解公司策略:
公司的現況如何?
公司的目標如何?
公司要達成目標的手段為何?為什麼是選擇這些手段?而不是其他手段?
哪些是公司著重的?哪些不是?
公司邁向目標的過程中,最大的挑戰、阻礙與風險是什麼?
因為實務上不能保證公司策略能被很好的傳達 XD,所以若產品經理能夠問以上這幾個問題,則能夠有效幫助產品經理更了解公司的策略,進而對齊產品策略。
問題:對使用者、競品、市場趨勢不夠了解
好的產品策略很少是憑空產生的,「了解自己」、「了解顧客」、「了解競爭者」與「了解趨勢」,才能夠產出致勝的產品策略。推薦各位參考過去我寫過的文章《做好產品策略的前提》與《好產品策略的核心- 關鍵三問》。
從「產品策略」到「產品路線圖」階段
問題:如何選擇與排序
要產生基於產品策略的路線圖,其實是有一些撇步的。
先前我在《產品經理常用的框架》,有分享過優先性排序的框架:
我自己比較常用的是 ICE 的變形(Impact, Confidence, Effort),也就是以 ICE 為基礎,再加上其他的維度(撇步就是加上跟策略相關的維度):
Strategic Importance,如果該功能跟產品策略高相關,則會得到比較高的分數,這個維度可以反應功能對策略的相關度。
Table Stakes,這個維度可以視為該產品的基本功能。很多時候,產品會有必備的基本功能,是任何產品後進者都應該要有的功能。這個部分也許不性感,但還是需要投入資源來做,以滿足使用者的基本期待。
四. Booking.com 改編案例
最後,透過 Booking.com 改編案例,來說明如何產生基於公司策略與產品策略的產品路線圖。
1.背景
時間回到 2016 年,當時 Airbnb 成長得非常快,威脅到了 Booking.com 的訂房業務。Booking.com 認為民宿是未來很重要的趨勢,因此決定要進入民宿業務。
2.公司策略
Booking.com 針對民宿進行了市場研究、競品分析與使用者研究,並提出了公司的策略方針:
善用 Booking.com 的流量,不新設立品牌(當時 Expedia 的做法民宿有不同的品牌)。
專注在以營收為導向的民宿業者(而非以社交為導向的民宿業者),主要原因是既有功能無法滿足這個類型的業者。同時,Booking.com 的流量對他們很具吸引力。
專注歐洲與美國的市場,不考慮中國市場。
3.產品策略
從公司策略到產品策略
基於公司策略,Booking.com 的優勢為流量與完善的客服,劣勢則是民宿數量較少,是典型的需求大於供給,因此產品策略將著重於供給端,目標是要獲取新的民宿業者。
了解使用者、競品、市場趨勢
產品團隊針對「以營收為導向的民宿業者」進行了更深入的市場研究、競品分析、使用者研究。經過分析發現,要獲取新的民宿業者,最需要改善的產品環節為以下幾點:
重新設計 onboarding 流程 &後台(因後台原本是針對旅館所設計,不符合民宿業者的需求)
增加安全相關的措施(因旅館業務沒有這方面的需求,因此這部分亟需補強)
重新設計民宿的房型資訊頁面(跟旅館大多是標準配備不同,民宿有更多特色配備,例如廚房)
p.s. 本改編案例僅列出「最需要改善的產品環節」
4.產品路線圖
關於選擇與排序
為了簡化篇幅,以「增加安全相關的措施」這個產品策略為例,可以用 ICE + Strategic Importance & Table Stakes 的方式來進行排序。
Impact:對獲取民宿業者的影響
Confidence:團隊的信心程度
Effort:推出功能所需的時間
Strategic Importance:是否為策略重點(答案是 Yes)
Table Stakes:是否為基礎必備功能
透過排序,產品路線圖的優先性為「讓民宿業者感覺到安心」>「解決實際上發生的安全事件」,因為「讓民宿業者感覺到安心」對獲取民宿業者這個目標影響最大,而「解決實際上發生的安全事件」則屬於偶發事件,透過客服處理效果最好。
看完這個 Booking.com 改編案例,各位有沒有更了解公司策略、產品策略、產品路線圖之間的關係呢?
小結
實務上,從公司策略到產品策略,從產品策略到產品路線圖,中間有相當多要考慮的議題,往往不是產品經理一個人能夠搞定,一定需要團隊合作,要不斷地跟高層、主管、團隊多方溝通,才有辦法對齊彼此的想法。
今天分享了產品經理在「從公司策略到產品路線圖」會遇到的問題、可以怎麼做,並透過案例來說明。
希望能讓大家在「公司策略到產品路線圖」的過程中,有一些可以嘗試的作法,或反思的機會。
最後工商一下,我所經營的粉絲頁《Full-Stack PM 一條龍產品經理》會定期分享產品相關心得,歡迎有興趣的朋友按讚追蹤起來!
我們下個月見!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