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表態的自由
朋友抱怨我在網上發言減少,他們說:〝為甚麼不在朋友圈分享生活點滴?為何臉書不常更新?〞我總是說這個世界已經夠熱鬧了,多我一個不多,少我一個也不少。努力生活是全方位的,不能只限於網上。
其實我早已過了事無大小都要在網上公諸於世的階段,每天花固定的時間看看親戚朋友的分享,避免與大家脫節,已經感到很足夠。如果一有空閒就拿起手機看完又看,或者終日記掛自己的圖文有多少人按讚,挖空心思希望聚集更多網友關注,心情一定會變得難以平靜,寶貴的時間也不知不覺地浪費了。
生活上有很多有意義的事情可以做:準時完成工作、定時整理家居、在廚房磨練技術、多讀幾本書、與愛人談情、陪孩子遊戲……一系列〝正經事〞有待跟進,怎麼還有時間理會網上的閒人閒事?
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網上世界尤其如此。你喜歡甚麼、討厭甚麼、支持過誰、反對過誰,其實都在日常的搜尋、按讚、分享等行為上留下蛛絲馬跡,社交平台也會根據你的喜好來提供內容,讓你一直追蹤著感到認同的圖文,然後你就會對抱持其他意見的網友產生反感,對方也會看到你的喜好而對你有所保留,所以網上世界經常會讓人誤以為萬事萬物都非黑即白、壁壘分明,更可怕的是事無大小都要率先表態:你撐誰,你反對甚麼,你是否認同某個議題,似乎都要向全世界交代,以便網友分門別類、彼此監視,甚至互相批判。
自由生活的可貴之處是可以有所選擇,我們可以選擇減少甚至不上網,選擇保護自己和家人的私隱,選擇只瀏覽不表態,選擇在無聊的紛爭中保持沉默和清醒,或者在大是大非面前清楚說明立場和理據。趁大家還有這樣的自由,應該好好珍惜,不要因為不甘寂寞而人云亦云。
(刊於2019年5月22日澳門日報新園地版一寂之地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