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局勢兵凶勢危 美日半導體合作所為何來
原文發表於2021/4/9《多維新聞》
根據日媒《Nikkei Asia》4月2日的一篇報導,稱日本總理大臣菅義偉將在4月16日訪美,與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進行討論,謀求兩國合作新建半導體及其他關鍵技術的供應鏈,排除特定地區,以避免對之過度依賴。此處所言特定地區即是中國大陸與台灣,當前中美關係較川普(Donald Trump)時期相比,衝突形式不降反升,美國仍未放棄尋求在高端科技領域與大陸脫鉤;而台灣則直面來自大陸日益高升的武統威脅,並且內部的缺水電問題也成為不穩定因素。
全球局勢:軍情凶險 經濟復甦受制約
放眼望去,全球局勢似乎正處於類似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環環相扣且一觸即發。歐洲方面,烏克蘭準備出兵其東部地區分離主義旺盛的盧甘斯克和頓內茨克,而俄羅斯則在俄烏邊界集結兵力,給基輔帶來強大的壓力;中東方面,伊朗和以色列在紅海有來有往,相互擊沉了對方的貨船,局勢未見緩和;台海方面,大陸的軍機越過海峽中線之舉愈發頻繁,且遼寧號航母艦隊也在台灣海峽,與位在南海的美國羅斯福號航母艦隊遙遙相望。
三處雖然相隔遙遠,但處處都觸及美國的敏感神經,以往美國的全球布局維持能夠兩線作戰的格局,但在新冠疫情衝擊,國內經濟情勢惡化的情況下,面對中、俄、伊三線施壓,頗有力不從心之感,更何況中、俄兩國皆走在美國前頭,實裝了中程高超音速飛彈,這嚴重削弱美國的威懾能力。
而與此同時,全球也陷入了晶片荒的局面,5G及AI技術的成熟,驅動了物聯網的興盛,讓手機、電腦、汽車、家電、工具機、船艦、飛機、無人機等皆需使用晶片,而新冠疫情加速了遠距設備的使用量增長,令晶片需求到達前所未有的鼎盛。在此背景下,投入晶片設計的公司及機構如雨後春筍般成長,但是設備成本高昂的晶圓代工企業卻愈來愈少,其產能擴充與設計行業的增長相比亦相形見拙,令其產能具備了稀有屬性。在晶片決定了經濟成長的上限的當下,各國無不爭取在後疫情時代,利用新興科技來快速恢復經濟,並維持突破性的可持續增長,但是晶片產能的不足已對此形成了制約。
現今台灣擁有最強大的晶圓代工能力,台積電與台灣的其他同業總共佔據了全球晶片市場60%的市占率,遠超第二名的南韓(18%),且台積電擁有最先進的製程技術和最精良的良率。台灣政府與民眾無不沾沾自喜,竭盡所能的用內部資源來維護這批「護國神山群」,試圖打造這不可取代的「矽盾」,以在面臨大陸武統時,能夠藉此將美國、日本等國拉進戰場,為台灣站隊,然而美、日等國,以及台積電自身恐怕不願讓這麼瘋狂的事情降臨於自身。
傳感器、NAND,材料設備的矽晶圓、光刻膠、塗布顯影及清洗設備等,有了這些基礎再加上與美國半導體企業合作,日本雄心勃勃,試圖在半導體產業東山再起。
美國方面,此前拜登已宣佈,在其規模達2.35兆美元的大基建計畫中,將撥出500億美元補助美國的半導體製造業,英特爾(Intel)宣佈投資200億美元,在亞利桑那州建立兩座7奈米製程的晶圓廠,而格羅方德( GlobalFoundries)也宣佈要投資擴產,並且在2022年上半年IPO。美國可能會在此次的會面中,要求日本的材料及設備供應商優先供給美國企業,以及減少對大陸企業的供應。
台積電的避險布局
對於美、日二國重新建立新的、排除台灣的供應鏈,儘管台灣內部的智庫及專家認為,打造新的供應鏈會墊高製造成本,並且認為美、日兩國仍會尋求與台積電合作。此言故然不虛,台積電有足夠的本錢和地位成為各方追求的對象,美國、日本及歐盟都尋求台積電前往設廠,台積電在2020年應美國之邀,規劃前往美國亞利桑那州建廠,也在今年宣佈赴日本筑波,設置先進封裝技術研究中心,但同時台積電也正在擴建位於南京的晶圓代工廠。
對於台積電而言,這些布局各有考量,南京廠利潤豐厚,也接近中國市場;筑波的研究中心有助於取得先進技術,尋求製程突破;而亞利桑那州的廠或許更多是迫於無奈,無從拒絕。上述種種儘管相較於留在台灣的部份僅是鳳毛麟角,但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台積電正在嘗試分散風險,除了台灣面臨愈發高升的地緣政治風險外,缺水電的情況若得不到有效解決,也會掣肘其擴產所需。
除此之外,其他各國是想要邀請台積電前往設廠,而不是希望台積電就地在台灣擴廠,這反映出各國的心態,認為台灣的政治風險已經阧升到愈發難以承受的地步,各國希望把台積電這尊大佛,請出台灣這座小廟,以減緩嚴重政治事態發生時,對全球的高科技產業發生衝擊。而對於台積電來說,或許心中是千萬個不願意,但也不得不為最糟糕事態提前布局。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