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之約|山林療癒理論培訓之我感
連續兩天到慈山寺修讀山林療癒陪伴員的理論課。大夥兒八點鐘就要在大埔太和邨集合,早到的緣故,義工很快便安排了我上接駁巴士。人潮慢慢進入,漸漸坐滿講堂。後來陳主任道出,網上加現場總共有500名學員,而最後只會招募100名陪伴員。原來有熱誠成為山林療癒陪伴員的人也不少,競爭亦頗激烈。需知道課程是要付費,而且取得正式陪伴員的資格後,亦只是允許你到慈山寺做義工而已,並不能掛此頭銜在外謀利,踴躍情況出乎意料。
課程非常充實,由森林療癒的緣起,到相關的科學證據支持,引伸到森林療癒的設計及慈山寺在地化的山林療癒特色及應變方法。由四位美國森林療癒嚮導協會認證嚮導跟我們講解及分享,儘管課堂後還要應付網上測驗,堂上的氣氛卻是輕鬆又實際,獲益匪淺。
森林療癒是甚麼神奇魔法?
如果你有多於93%時間處於室內,就有大自然缺失症,容易產生負面情緒。世界各地也有科學證據支持,森林中有幾種成分對身心有益:
- 芬多精,是天然的殺菌劑,有助減低血壓,增強免疫力,減少壓力賀爾蒙分泌。森林中嗅到檸檬桉味,松樹,香草味就是它們的萜烯成分。
- 在環境污染或者焦慮的情況下,身體的正離子會多於負離子,血液會釋出生物氨,令人過敏,疲勞,不安,疼痛等生理反應。森林中的負離子數目遠多於城市中,亦高於我們所需。如果你接觸樹木,泥土,由於身體有七成是水份,是很好的導電體,亦能好好平衡電荷。當身體的負離子多於正離子,就能減輕以上反應。
- 母牛分支桿菌能夠改善生活品質,讓人感到樂觀,提升認知能力及活力,減低沮喪感覺。特別是雨後,你會聞到那股泥土氣息,就是它們了。
看到這麼多實證支持,心裡也踏實不少。當然,如果你指望森林療癒可以在指定時間治療指定疾病,是不切實際的,因為它的療效往往難以量化。
森林療癒跟行山健行有何分別?
行山通常是有目的地,目標是要到達某個地方。行進時可能會跟同行者聊天,可能會邊走邊處理工作生活上的事務,亦可能會匆匆趕路。
森林療癒希望參與者放底手機,專注當下,慢步止語, 尋回平靜,細心觀察,去跟自然作出連結。當你回到當下,打開五感,用正念去覺察萬物,感受被愛。
所以,進行森林療癒的場地其實不多於400米就已經可以了,無需趕路往特定目的地。可以在不同季節,不同時份,進行多次體驗,以林聯繫,以森療心。
山林療癒會傳揚佛法嗎?
山林療癒在慈山寺觀世音菩薩像下的正念徑進行,基本上整個氛圍都是詳和自在的。課程設計上把佛理融入山林療癒的體驗當中,以森療心,用五蘊(色受想行識),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六塵(色聲香味觸法)去闡述當中的理論。導師强調山林療癒是沒有宗教成分的,過程中亦應該避免運用佛教用語,因為大自然才是主角,希望參與者可以專注跟自然連結,而不是對宗教產生興趣。起初我還擔心自己對佛教一竅不通,會影響往後的考核資格,原來是庸人自擾。
正念徑只有三百米,如何消磨1.5到2小時?
對於平時習慣大踏步走過郊野的我來說,這段不到5分鐘的路程,竟然可以進行兩小時的體驗,初聽驟覺匪夷所思。其實整個體驗時間包括了最初的講解,及從講堂細步走到正念徑的入口。當中會做開放感觀的熱身。而正念徑內又有幾處地點進行每個為時二十分鐘的山林之約,讓參與者連繫山林及作出分享,所以整個行程會相當充實。轉一轉念,參與者得到2小時的放空時間,若果真能拋下凡間俗務,已經是有所得著。
參與者是否必須遵從山林之約的指示?
山林療癒的大原則是開放的,自主的,沒有對錯,沒有標準的。就算參與者拒絕山林之約的邀請,只要他在安全及不騷擾其他人的情況下行動,陪伴員都不用著意糾正他,可以讓他隨心體驗山林。我以為在慈山寺的機構內進行活動,會比較規範,想不到答案是如此包容。
參與者分享感受時情緒激動,應如何處理?
每次完成山林之約都會形成一個療癒之圈,讓參與者用言語,手勢,或其他方式去分享感受。陪伴員不需要作出批判,讚賞,只需要細心聆聽,以作見證。然而,如果參與者情緒激動,陪伴員應該讓參與者到一旁靜心休息,由大自然充當療癒者的角色。萬一參與者不能平復,就應該接觸職員協助。始終陪伴員都沒有接受相關的情緒輔導訓練,應該由專業人員處理會比較洽當。
慈山寺及正念徑環境優美,景色怡人,有需要為參與者導賞嗎?
慈山寺有正式的導賞員,可以作出更深入的講解。山林療癒陪伴員的角色是引領參與者進行山林療癒的體驗,伴隨他們跟山林作出連結,讓他們安心分享感受,見證他們的感悟。如果過程中陪伴員太多說話介入就不適合了。我要做到這點要非常自覺,因為平常跟友人踏青,總有如導遊附身般講解不停,到時就要多多自制了。
陪伴員要孤身上路嗎?
每次慈森山林療癒都會有支援人員隨行去做協調的工作,負責聯繫其他組別,或者職員及安保人員,甚至幫助需要中途離隊的參與者。因此陪伴員就可以專注履行嚮導的角色,去陪伴見證參與者的感悟。所以,每位同學同時亦會學習作為支援者的技巧,將來可以在兩個崗位上發揮作用。
兩日培訓課程中,還有一些片段想分享。
慈山寺秘書長倪居士是其中兩課的導師,他一出場就有一股攝人的氣場,令大家注視。簡單的呼吸練習引領大家放開五感。他分享短途出家的經歷,讓大家放鬆疲累的心情。用淺白的語言去闡述佛學跟森林療癒的關係。尤記得他用幾組問答就能夠示範到五蘊的關聯,令我印象深刻。還有他隨心地帶領大家走出講堂,到每一棵跟佛佗有重大關連的樹下逐一講解:出生的無憂樹,悟道的菩提樹和涅槃的娑羅樹。此外,他說的"trust the nature, no lies by nature"如當頭棒喝,大自然從來就是如此純粹,風雨有時,寒暑有時,所有演變都是順勢而行,不會弄虛作假,特意去撚化你。有此覺悟,便能專心一意去感受自然。
另一位講者是香港森林浴的創辦人易小姐,她的聲線柔和,令人感到放鬆舒服。她亦分享了她的經歷及引領森林浴的心得,我從中亦取得一些啟發,加深了對森林浴的瞭解。
由於是一連兩整天的課堂,所以寺方安排了在五觀堂享用午齋。疫情緣故,我也是第一次在五觀堂內進食,方知有止語,男女分食及不可過堂的規矩。因為人數眾多,座位有限,有些同學要等候近一小時才可內進,而且只有十五分鐘進食,大家均無怨言。難怪陳主任說同學們都是懷有慈悲心腸,如果在外面發生同樣事情,恐怕有人會忍不住發難了。
最後的程序是開卷的網上測驗,因為講堂內手機連線不佳,所以容許我們在寺內任何地方進行。我就選了在普門殿洛伽池對出的迴廊,讓慈祥的觀世音菩薩看顧著我。從前考試總是很緊張兮兮,今次雖然也有晉級的壓力,但居然心境平和地完成了整個考核,最後還順利通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