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后朝黃老思想】第十一篇 絕聖棄知

文明之眼
·
·
IPFS
·
夏朝後期失道修德,倚仗德政維繫朝政,夏后朝續行德政並以仁義為輔;法自然則道不失,既失道則法聖賢,當古法不合時宜,反造成民眾不便,於是「絕聖棄知,民利百負」不干預則民便利。

棄知,民利百負;絕仁棄義,民復畜茲;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言也,以為文未足。故令之有所屬:見素抱樸,少私寡欲,絕學無憂。

不干預,民便利;不加稅,民富裕;不鑽營,民安寧;上述三項,文理未足,故使有據:樸素自然,清心寡慾,知足常樂。

 

「絕聖棄知,民利百負;絕仁棄義,民復畜茲;絕巧棄利,盜賊無有」與「不上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不亂。」非常相似,但「絕聖棄知…」呈現的政治環境是靠仁義勉力維繫,「不上賢…」則仍在止於未萌的德治範疇內,因此,「絕聖棄知…」著作年代較晚,估計出自夏后朝晚期。

夏朝後期失道修德,倚仗德政維繫朝政,夏后朝續行德政並以仁義為輔;法自然則道不失,既失道則法聖賢,當古法不合時宜,反造成民眾不便,於是「絕聖棄知,民利百負」不干預則民便利。

聖賢之法為何不合時宜?如同黃河為何變成懸河?因為淤泥不斷沉積,而堤防不斷增高加厚,因為道法人而非法自然,所以時間一久就不合時宜了;失德的夏后朝晚期,只能靠仁義維繫政權,但羊毛出在羊身上,百姓於是愈來愈窮,所以「絕仁棄義,民復畜茲」;百姓窮而慾望多,盜賊於是愈來愈多,所以「絕巧棄利,盜賊無有」。

「絕聖棄知,民利百負」如何辦到?作者給出「見素抱樸」的方法,營造樸素的社會風氣,而無須過多政策干預;「絕仁棄義,民復畜茲」又該如何?「少私寡欲」是方法,仁義救濟無地洞,公平知足才堪用;「絕巧棄利,盜賊無有」又當如何?「絕學無憂」是方法,杜絕巧利之學再興淳樸之風,誰還去當盜賊呢?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文明之眼《推背圖》第47象:約五百年後 讖曰:偃武修文,紫微星明,匹夫有責,一言為君 頌曰:無王無帝定乾坤,來自田間第一人;好把舊書多讀到,義言一出見英明
  • 选集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