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囉書窩|別讓猴子控制你的情緒大腦

■ 書名
■ 觀點
三個自以為
三個自以為,焦慮症患者普遍都有。因為它們呼應了猴子腦袋的生存模式,所以我將它們統稱為「猴子思維方式」。
無法容忍不確定:我必須百分之百確定。
完美主義:我絕對不能犯錯。
過度的責任感:我需要為每個人的幸福和安全負責。
無論你是過度焦慮還是患有焦慮症,你至少會看到以上其中一種自以為。
餵養思維方式

想想看,什麼事會讓你焦慮。請自問以下三個問題:
我怕什麼?
如果成真,最糟糕的事情會是什麼?
這對我、我的人生或我的未來意謂著什麼?
掌握好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後,問問自己,我該如何防止最壞的情形發生?這個行為就是你的安全策略。
當你執行安全策略時,啟動了哪種(或哪些)猴子思維方式?想要簡單一點的話,你可以看看之前的三個自以為哪個最適合:「我必須百分之百確定」、「我一定不能犯錯」或「我對每個人的幸福和安全都有責任」。
安全策略
為了幫你確定是否有可疑的策略正在餵養猴子,這裡有兩個標準:
該策略僅提供暫時的放鬆,必須重複執行。
該策略使你遠離目標或人生價值。
安全策略有兩種:
第一種是,行為上的安全策略,就是餵食猴子腦袋的舉動。
第二種是,我們用來避免焦慮的心理安全策略,這比較不容易觀察到。
常見的安全策略
IOU(Intolerance of Uncertainty)=無法容忍不確定
P(Perfectionism)=完美主義
OR(Over-responsibility)=過度的責任感
■ 解方
打破循環——開闊策略
開闊策略可以有效打破焦慮循環,讓你獲得新體驗,以反擊猴子腦袋並鞏固新的思維方式。另一個好處是,這些幫助你擴展的策略會教你如何改變焦慮的運作方式,最終減輕焦慮感。要提出開闊策略很容易,因為它們通常與安全策略相反。
當你放棄安全策略並換成開闊策略時,你會更焦慮。但是,短期而言,變得更焦慮正是你所需要的。你對猴子腦袋說,我選擇更焦慮,我願意不完美。你正在抹去感受到的威脅。你的猴子腦袋一定會注意到,因為這表示它拿不到香蕉吃!
不那麼確定
不那麼完美
不那麼負責
選擇開闊策略而不是安全策略,理由是:
這樣做能打破焦慮的循環。
開闊策略可以創造新的體驗,這種體驗將真正改變你的思維方式。
必要的感覺
我們愈讓自己有這些必要的感受,對它們的適應力就愈強。如果我們很能容許焦慮的存在,就可以擺脫猴子的宰制,在它催促我們行動時,不予回應。
歡迎呼吸
討要更多
「瘋狂」之所以有用,是因為討要更多不舒服的感受,可以削弱當下任何抵抗的企圖。重複執行如此強大的命令可以讓你專注在新任務上。忙著給猴子命令,你將不會墜入猴子的號令中。有目的地選擇體驗負面的感覺和情緒,你就更能放寬心胸,讓自己茁壯。
如何歡迎我稱為「猴子吱吱叫」的擔憂
謝謝猴子
擔憂時間
另外兩種用於練習開闊的工具
價值(概念性的、激勵你去練習)
計畫(具體的、讓你的練習落實)
如何創造這些機會進行練習,而不是等著猴子嚇我們一跳
表揚不完美
找尋不確定性
放下過度的責任感
開闊的人生
控制焦慮實際上就是讓焦慮持續的原因。因此,當你不再嘗試控制焦慮,它就不會持續下去。
佛教老師楊真善(Shinzen Young)用數學公式定義了痛苦:疼痛×抗拒=痛苦。
本書的基本論點:焦慮×歡迎=韌性。
我要給你的訊息是,歡迎焦慮並增強韌性。有了面對焦慮的韌性,每分每秒都有平靜與臨在的可能。
■ 評論
這本書是認知行為療法自助書中的上乘之作,內容也融入了ACT(接受與承諾療法)的概念。作者Jennifer Shannon另著有《The Monkey Mind Workout for Uncertainty》、《The Monkey Mind Workout for Perfectionism》以及青少年讀物系列。
其中,《跳出猴子思维:如何成为不完美主义者》應該之後簡體譯本會出版。不過,相較於探討「不完美主義」的著作已經相當豐富,我對探討「不確定性」的那本書更感興趣。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