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Ooer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看英剧Press 新闻之争的一点感受

Ooer
·

2018年年底看完之后写的一点笔记。

今年总觉得自己不太有整块的时间看电视剧或者电影。新闻题材是我的例外,所以看了Argon,迷雾(结尾真的是要想了才能懂,角度非常刁钻真实)。

Press是这三部剧里面,最让我觉得,哎,这是我想看的剧。Argon更像是职场菜鸟成长记,迷雾的女主形象太突出,所以叙事上少了新闻业的内容。Press会在叙事上更加专注,踏踏实实地讲新闻业的现状。

整体叙事风格跟画面传达的风格非常一致,是扎实而有说服力的。女主日常出场穿的是优衣库风格的线衣,充满颗粒感的外形设计,除掉了韩剧里光鲜亮丽的塑料感,整个故事一下子变得真实有力。

在朴素的质感中,故事结构把握非常精准,矛盾突出,叙事简洁,情节推进完全没有拖泥带水。

短短6集的情节里,近几年新闻热点都有涵盖。拥有支持青年人创业项目Apprentice的大佬性侵案影射同名综艺川普先生,Resonance影射棱镜计划。

前一个案子里,第一篇报道发布之前,主编会看着自己的记者:我们还有漏掉的内容吗?为了保证报道的客观性,招来开天窗的横祸。调查过程中,女主会看着事件主角的眼睛说,I am a concerned citizen。报道被其他报纸抢发,也是因为给自己设定了更难的游戏规则。这些有力的细节,堆积在一起推动情节发展的时候,故事会透露出扎实有力的丧比现实感。

Resonance的案子里,我们的女主被对家报纸抹黑,遭遇记者采访的时候,在片子结尾处做出的演讲,让我抱着被子疯狂泪目。非常冷静,非常条理。“让这个事情,进入公众讨论范围吧,有人已经为此放弃了他的人生。”

在记者教堂跟男主对峙的时候,看向男主的眼神,坚定又安静,活脱脱让整部剧变成热血中年的理想捍卫故事。

高中的时候印象中最称得上热血的故事,是好朋友的书包丢了,她的守护神男孩子跟着门卫一起去追拿书包的人。大学的时候,热血的故事,是大家一起为了办一个好的活动在办公室吵吵嚷嚷,谁也不被谁说服地兴奋聊好久,然后错过饭点一起去研二吃香锅。研究生的时候,热血变得冷静了许多,慢慢开始思考,自己的身份从学生-社会资源的享用者,变成公民-社会资源的贡献和享用者的时候,该如何自处,理想又是什么。

高中的时候,community是同班同学,大学的时候,community是社团伙伴,再之后呢?我们的community是什么?

在女主身上,能特别清晰地看到记者的使命感,和作为公民的信念感。所以她不想让“川普”摆平事情的时候,观众那么踏实地站在她那边;所以她想要报道Resonance的时候,我心里摇摆,可是又太明白她的立场无可辩驳。往大了说,后面的这个新闻,探讨的是政府的权利范围,是一个民主自由的国度,立国的根本。这个故事,在讲新闻界的故事,讲数字化对传统纸媒的冲击,也讲人的私欲,讲职业信念。

对这个阶段的我来说,这部剧,太清晰地展现了,言论自由,民主的实践是靠这些日常出现在记者身上的真实工作挑战,点点滴滴捍卫的。一个以民主和自由为基石的国家,如何给了公民空间,去让他们有共同的信念来让维系这个国家。

近两年来,在遇上这种单纯天真又可爱的理想的时候,常常忍不住眼泪。对于那些拥有自由发声环境的伙伴来说,大概体会不到这样的叙事逻辑对一个大陆公民的冲击力。

前段时间跟泰国妹子聊了泰国选举的事情,民主抗争道阻且长,她支持的党派在结果出来之前就已经被军政府指控。时间线再往前一点,她在Skype上跟我说这次选举如何让政治冷感的她觉得自己必须投出这一票,如何让她开始关注这些党派,坐在上海的我,隔着屏幕也能感觉到她有多大的变化。即使大结局还没来,现实生活常常复杂得多,不一定正义的一方永远获胜,甚至我们都不知道哪一方是正义的一方,热血的灵魂仍然会被未来和希望这样的词召唤。正如我的泰国朋友,一年前坐在餐厅里吃饭,她说我不知道我该如何思考和面对我自己国家的政治状况,我选择不想。

从荷兰回国之后,没有vpn就觉得生活像没有氧气一般窒息。可是又仿佛命运眷顾一般,我读到了李静睿,我读到了阎连科,也关注到了方可成,周保松和更多的人。是啊,有人在做enlightment的工作,现实不断下沉,也有人在努力生产和制造氧气。现实生活有不明白新疆的事情为什么会让我半夜惊醒的亲人,也有跟我抱团取暖,告诉我我不是在乱想的小伙伴。

希望借matters的地方,来做一个记录。猝不及防地迎来了自己思想剧烈变动,甚至有些不知所措的时期,那就珍惜吧。希望,能让先行者们看到一点自己的成果,慢一点寒心吧。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