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筆記-大查帳
IPFS
書的內容
本書雖較主要著重西方經濟制度的運作,中古世紀歐洲比較是莊園經濟的自體運行,不會有太多經濟制度創新;然而東方中國則早從殷商時統治者就強調社會分工化,並建立稅賦制度。裡面提到漢軍進入咸陽時,蕭何第一件事就是去拿秦國紀錄的帳本,關於農地稅賦、人口統計等。整體的商業行為雖然東方早於西方,但西方在大航海時代時把會計制度發揮得淋漓盡致,因為出海要錢跟面對不確定的風險。於是複試會計紀錄從義大利人發明出來,一路演變至今天。
從會計進入了英國後,在新教徒思想家邊沁的主張下,漸漸跳脫了利潤導向的會計,要編列生產力暨幸福預算(類似現在的幸福指數或是痛苦指數調查),功利主義的邊沁,就想建立一個能計算快樂與痛苦的帳目,兩邊能對等。就可以試圖改善自己的生命,使得簿記的科學成為能一種去「思考幸福」、「福祉」、「個人價值」的思考方式。
感想
此書於2017年出版,2017年是我碩士畢業那年,算是完成人生連貫學業那一年,隔年我服役後就出社會進入公共事務圈,從最基礎的發面紙做起到現在的數據分析職業。自己大學時期是接受會計學的思維訓練,會計工作是分析作業的最前端,良好的會計品質才會有對應的報表呈現。好的報表才能作為好的決策之參考依據,如果能更早一點讀到這本書,更了解會計的成因與歷史發展軌跡,就能從自我職涯到家庭、人生的每個階段進行省思,我應該能有不同的視野跟見解。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