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上的惰性、政治抑郁與習得性無助

Ignatius Lee
·
·
IPFS
·
白紙運動以後,我們要反思什麽?


賓夕法尼亞大學心理學家塞利格曼(Martin Seligman)和同事通過對動物和人的一系列實驗發現:個體如果認為自己做的事情無助於改變糟糕的現狀,就會放棄掙扎,不再付諸行動,並將失敗歸咎於自己;這樣就算客觀上有解決方案,個體也會因為自我設限,不願再擺脫糟糕處境。

從政治學角度來看,在威權國家,這種自我設限的習得性無助普遍存在:當處於社會中的個體發現不管怎麼掙扎,都無助於改變糟糕現狀時,他們會像接受命運一樣,接受鐵桶一樣的現實,並且轉而互相指責。

這種情況就是政治抑郁。個體不僅自暴自棄、矮化自己,還貶低其他人和互相推諉,以便最終心安理得地接受自己無法改變糟糕現狀的事實。找不到出路的壓抑和無法真正接受現實的矛盾心態,是造成政治抑郁的罪魁禍首。

這時候就算鐵籠的門開著,長期自我設限和自我矮化的人也不敢逾越雷池一步。我們看見這樣的情況助長出精神上的惰性:即使他們認為改變現實有必要,但是不好意思,需要無限期往後拖延,最好暴政自己消滅自己。

這種自欺欺人的精神惰性,不僅無限遲滯行動,也像一道不可逾越的障礙阻攔在將怯懦習以為常的人面前。

政治心理學意義上的習得性無助,是一種弱者心態,也是一種尼采式的奴隸道德:常用弱化自己和貶低同伴來反襯權力強大、不容挑戰。

自發形成的白紙運動無意間戳破了人們想象的白色恐怖:它遠沒有被恐懼放大後那樣強大。白紙運動告訴你,鐵籠的門是虛掩著的,但是怯懦的人們虎頭蛇尾、淺嘗輒止,立馬退縮回來。

由個體組成的社會也是會自怨自艾的,只不過與個人面對自己時不同,社會的自怨自艾是個體互相攻擊、互相貶低和互相矮化,最終摧毀所有人挑戰社會秩序的信心。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Ignatius Lee政治与国际关系研究,人文社科写作。 Twitter:https://twitter.com/22HomoPoliticus Substack中英双语专栏:https://substack.com/@ignatiusdhlee?utm_source=user-menu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皇帝的金鋤頭:你真的知道什麼是紅色資本家嗎?榮氏家族與民間想象有所錯位

法國哲學家阿爾都塞傳記故事:人生最煩惱的是有身體,更糟糕的是還有性器官

當反日變成作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