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史學加000460《史記》卷三十三〈魯周公世家〉13:誰在乎魯國曾有八個月沒有國君!?

鱷魚把拔
·
·
IPFS
·
誰在乎魯國曾有八個月沒有國君!?

──────────原文──────────

釐公元年,以汶陽鄪封季友。季友爲相。

九年,晉裏克殺其君奚齊、卓子。齊桓公率釐公討晉亂,至髙梁而還,立晉惠公。十七年,齊桓公卒。二十亖年,晉文公即位。

三十三年,釐公卒,子興立,是爲文公。

文公元年,楚太子商臣弒其父成王,代立。三年,文公朝晉襄父。

十一年十月甲午,魯敗翟于鹹,獲長翟喬如,富父終甥舂其喉,以戈殺之,埋其首於子駒之門,以命宣伯。

初,宋武公之世,鄋瞞伐宋,司徒皇父帥師御之,以敗翟于長丘,獲長翟緣斯。晉之滅路,獲喬如弟棼如。齊惠公二年,鄋瞞伐齊,齊王子城父獲其弟榮如,埋其首於北門。衛人獲其季弟簡如。鄋瞞由是遂亡。

十五年,季文子使於晉。

十八年二月,文公卒。文公有二妃:長妃齊女爲哀姜,生子惡及視;次妃敬嬴,嬖愛,生子俀。俀私事襄仲,襄仲欲立之,叔仲曰不可。襄仲請齊惠公,惠公新立,欲親魯,許之。冬十月,襄仲殺子惡及視而立俀,是爲宣公。哀姜歸齊,哭而過市,曰:『天乎!襄仲爲不道,殺適立庶!』市人皆哭,魯人謂之『哀姜』。魯由此公室卑,三桓彊。

──────────翻譯──────────

魯釐公在位第一年,把「汶陽」的「鄪【音必】邑」封給「季友」。季友擔任國相。
魯釐公在位第九年,晉國大夫「里克」殺死他的國君「奚齊」、「卓子」。「齊桓公」便率領魯釐公討伐晉國之亂,到達「高梁」後退兵,擁立「晉惠公」為國君。

魯釐公在位第十七年,齊桓公去世。

魯釐公在位第二十四年,「晉文公」即位。
魯釐公在位第三十三年去世,由他的兒子「興」繼位,就是「魯文公」。
魯文公在位第一年,楚國太子「商臣」殺死他的父親「楚成王」,並自立為國君。

魯文公在位第三年,文公前去朝見「晉襄公」。
魯文公在位第十一年十月甲午日,魯軍在「鹹(地名)」這裡打敗「翟人」的部隊,俘虜「長翟喬如」,魯國大夫「富父終甥」用戈抵住「長翟喬如」的喉嚨,殺死了他,接著把他的頭顱埋在「子駒之門」,【魯國守將「叔孫得臣」為了使後代記住這個功勳】,便以「喬如」這個名字來幫兒子「宣伯」命名。
當初,「宋武公」之時,「鄋【音搜】瞞【補充:翟人的一支」出兵討伐宋國,宋國的司徒「皇父」率軍抵抗,在「長丘(地名)」擊敗翟人,俘獲「長翟緣斯」。晉國滅掉「路國」時,俘獲喬如的弟弟「棼【音焚】如」。齊惠公在位第二年,鄋瞞討伐齊國,齊國王子「城父」俘獲喬如的弟弟「榮如」,將他的頭顱埋在北門。衛國人俘獲喬如的小弟「簡如」。「鄋瞞國」從此就滅亡了。
魯文公在位第十五年,「季文子」出使晉國。
魯文公在位第十八年二月去世。文公有兩個妃子:大妃子是齊國女子稱為「哀姜」,生兒子「惡」和「視」;次妃子是「敬嬴」,受到寵愛,生兒子「俀【音危】」。「俀」私底下討好「襄仲」,襄仲想立「俀」為國君,「叔仲」說:「不可以」。襄仲請求「齊惠公」,齊惠公剛即位,想拉攏魯國,就答應了。冬季十月,襄仲殺死「惡」與「視」而擁立「俀」為魯國國君,就是「魯宣公」。哀姜回歸齊國,哭著穿過街市,說:

「天哪!襄仲做事不講道義,殺死嫡子而擁立庶子!」

街市上的人都跟著哭泣,魯國人都稱她為「哀姜」。從此魯國公室衰微,而「三桓【補充,也就是孟孫氏、叔孫氏、季孫氏】」的勢力強盛起來。

─────────解說與心得─────────

在上一篇內容裡,魯國又一次因為接班人問題引發了一系列的內鬥。然而,跟前兩卷的吳國與齊國不一樣的是,結束內鬥後的魯國,進入了一個與眾不同的新時代:大夫主政的「三桓」時代。

雖然魯釐公在位長達三十三年,繼任的魯文公在位也有十八年之久,兩位國君在位長達半世紀之久,但在這段時間裡,司馬遷除了記錄幾件同時間的國際大事,像是晉國與楚國發生弒君的行為之外,關於魯國這兩位國君似乎沒有什麼太多的紀錄。

這段時間裡讓司馬遷花比較多篇幅紀錄的只有兩件事:其一是魯國與鄰近的夷狄交戰的事蹟,其次則是魯文公去世後的引發的繼位危機。

先來看看這場魯國與夷狄交戰的部分,其實這並不是一場單由魯國對抗夷狄的戰爭,而是華夏諸國對抗夷狄的戰爭。更重要的是,魯國風采都由大將「叔孫得臣」所壟斷,他甚至為了讓後世記住這場功業,還用敵方首領的名字來命名自己的孩子。至於這位「叔孫得臣」到底是誰呢?其實他就是當年魯桓公的兒子「叔牙」的孫子,也是當時的「三桓」之一。。

其次,關於魯文公去世後的部分,二月去世的魯文公,直到十月才由「襄仲」透過齊國的關係,擁立魯宣公繼位。換言之,魯國有長達八個月的沒有國君,但這似乎不影響魯國的任何運作。為何沒有國君的魯國仍舊可以正常運作呢?這應該就是因為有「三桓」的緣故吧!?

所謂「三桓」,其實就是當年「魯桓公」三個兒子的後代,其中大哥「慶父」的後代被稱為「孟孫氏」、二哥「叔牙」的後代被稱為「叔孫氏」、小弟「季友」的後代被稱為「季孫氏」。也因此,在這幾段史料中,才會不斷出現這三家的人物。

令人訝異的是,當年這三個人不是為了君位問題打大出手嗎?季友甚至逼死叔牙,還派人誅殺通姦的慶父嗎?怎麼這三家的後代卻又共同支撐起了魯國呢?是因為他們有共同的利益?還是因為他們有共同的敵人──魯國國君呢?

另外,引進齊國力量,決定廢嫡立庶,並擁立魯宣公的「襄仲」倒底是誰呢?搜尋了一下資料發現,「襄仲」是魯莊公的兒子,也就是跟魯釐公同輩,比魯文公大一輩的人。因此,他擁立的魯宣公,算是他的孫姪輩。那麼,他該如何對抗已經被三桓把持的魯國呢?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吧!

最後,文末的「哀姜」,讓人聯想到之前那個與「慶父」私通,後來被殺的哀姜。但其實這裡的哀姜應該稱之為「出姜」才對,她是魯文公的夫人,只是因為曾經在街上痛哭,引來同情,所以魯國人把這位「哀傷的出姜」簡稱為「哀姜」。

看著這些偶爾會重複,但其實不是同一人,還有不少《史記》全書只出現一兩次的人名,還真讓人佩服古代能看懂《史記》的人,如果沒有一定的歷史知識,或是像我們現在這樣可以輕鬆地搜尋資料的話,還真難讀懂《史記》呢!

以上就是這幾段史料給我的小小收穫。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