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讀心得分享04_《我的阿勒泰》_記憶中的那些角落

圈圈轉圈圈
·
·
IPFS
·

進入本文之前的小碎念:

我嗜讀小說,散文類的書籍看得不多,難得看完一本格外喜愛的散文,卻有種不知如何表達的困惑,彷彿失去了語言。看著草稿匣裡零碎的句子,萌生了「以繪畫方式來呈現這麼一本如詩如畫的書」的念頭,卻又發現自己的繪畫功力不足以勾勒出腦中的畫面與感受,畫了幾張深感挫敗只好作罷。
心得文就這麼拖著拖著,時序便來到了八月。既然內心的感受是分散的,那也不強求非要把他們兜得完完整整。零散,就零散吧。
牧民住的「氈房」

我的阿勒泰》(電子書)不是那種會讓人急不可待呼嚕嚕一路吞下去的內容,每天啃個兩三篇是剛剛好的飽度。有那麼點像一扇通往異時空的窗子,每天想放鬆一下或沉澱心情時就開窗探頭進去,看看今天能瞧見什麼有趣的人事物──天遙地遠的新疆哪,什麼都是新奇的。

看著李娟和家人間有趣的感情交流;看她們老中小三個漢人女子怎麼來到阿勒泰的牧場搭起小雜貨店做生意、那兒的人們又愛買些什麼;或跟著翹班的李娟跑出去玩耍、躺在不講道理的荒野中睡覺或看雲;跟著她去散步撿拾漂亮的石子。想像著那塊大地的廣闊、大自然的力與美,感受著渺小人類在這之中生存的樣貌與溫度。

透過李娟的文字把那遙遠的國度拉至眼前,這個世界一會兒活潑吵雜,一會兒嫻靜優美,人與人之間的互動逗趣又溫暖,前一刻李娟還發著怒呢,下一刻就又感性起來。字裡行間流露出濃厚而真摯的情感,每個場景、對話、人物,都無比生動而可愛。明明是毫不相干的陌生人的生活片段,讀來卻如此有滋有味。

李娟是那麼的幽默詼諧,好像什麼事情到了她筆下就會多幾分趣味性,讓我忍不住吃吃笑起來。比如<屬於我的馬>裡的這段對話:

我媽很為難,打電話同我商量該怎麼辦。 她說:「你說我要馬做什麼呢?」 
我說:「自己留著騎唄。」
她說:「家裡有摩托車,哪裡用得著騎馬!」 
我說:「那就不要唄。」 
她說:「可是我又很想要……」 
我說:「你要牠做什麼?」 
她說:「自己留著騎唄。」 
到了下午,她又興沖沖打來電話:「娟兒啊,我決定了,我要把那馬留下來,我要把牠送給你!下禮拜我給你牽到阿勒泰市去啊?」
我嚇一大跳:「我要牠做什麼?」 
「可以騎著去上班啊,你們單位那麼遠的。」 
「騎自行車就可以了。」
「自行車還得去蹬它。馬多好啊,一點兒力氣也不必費。到了單位就放在你們地委大院裡,讓牠自己去找草吃。回到家就拴在後院的大柳樹上,河邊草也多……」 
我大汗:「可是,牠認識紅綠燈嗎?」

讀到這裡,我還忍不住一人分飾兩角唸給了妹妹和姪女聽。


李娟說著記憶裡的新疆,說著與自己劃分不開的那片土地的人們,說著如何與大自然共處,自然界如何時而神秘時而令人驚懼又時而令人讚嘆,生活如何寂靜而心滿意足,當中也穿插著對人類生活型態的輕聲叩問。比如<蝗災>,或是最後的<木耳>,也是我最喜歡的一篇。

<木耳>

有一天,漢人來了,山裡便出現了木耳,母親生意頭腦轉得飛快,把心思動到罕見野木耳的身上,竟也有人買單,而且價格愈喊愈高,競爭者一個個冒出來。話鋒一轉,廣袤沉靜的森林忽地湧入了大批人群,原本的平衡被打破,大自然生生不息的強韌在人類足跡踩踏下化成稀爛一片。

(唉唉,這些發展模式怎麼那麼熟悉呢?人類最擅長這類複製貼上的行為了。)

從我媽找回的第一朵木耳開始,我們源源不斷得到的東西使原先牽扯住我們的那根繩子掙斷了。生活中開始有了飛翔與暢遊的內容,也有了無數次的墜落。
那麼我們過去又是怎麼生活的呢?在那些沒有木耳的日子裡,沒有希望又勝似有無窮的希望的日子裡……
……那些過於簡單的,那些不必執著的,那些平和喜悅的,那些出於某種類似「僥倖」心理而獲得深深的滿足的……還有森林山野的美好的強烈之處,永遠強烈於我們個人情感的強烈,我們曾在其中感激過、信任過的呀……幾乎都要忘了!森林裡除木耳之外的那些更多更廣闊的……

原本美好的事物,都變了調,那麼生活究竟有沒有變得更好?從這幾段文中已經看到了答案。我深愛李娟這種下筆不帶犀利批判力道的溫柔。

我們真有點害怕了。我對我媽說:「今年我們還去採嗎?」
她也怕了。但她想了又想,說:「不去的話怎麼辦呢?你看我一天天老了,以後我們怎麼生活……」

母親思索後的這句回答讓我突然意識到,有些人與其說是貪婪,應該說是對未知的未來感到不安而萌生恐懼與匱乏感,所以試圖抓住更多。競爭於焉而生。結果,得到了木耳(錢),失去了祥和的自然環境、更疲於奔命的生活和一身的筋疲力竭。

我經常在想,在這個科技日新月異、生活越來越便利的時代,明明擁有的多了,卻感覺更不自由,更焦慮更迷惘。不知道自己會活多久,也不知能工作到幾時,為了未來該做到什麼程度的準備才足夠?當下的生活與老後的生活間該如何兼顧?我們究竟應該為了生存做多大努力的掙扎與犧牲?擁有了原本沒有的事物究竟是幸還是不幸?有了這些日子更好過了嗎?沒有了這些東西日子就過不下去了嗎?內心就踏實富足了嗎?還是為了追求更多而更不安了呢?

人呀,似乎總在追求中失去了什麼。


冬天冷到無處可躲夏天又熱到汗如瀑下、出個遠門可能吃個滿臉沙、搭個車可能栽進路旁的水澗裡、時而風大如颶雨勢滂沱,像這樣的地方,坦白說吃不了苦的我實在很難心生嚮往。

所以我說呀~能讀字的人很幸福,因為總能透過別人的文字,去遨遊那些自己不可能實際親訪的國度,跟著李娟的腳步在那個陌生土地兜兜轉轉,乘著李娟的文字在那不著邊際的大地間移動,感受有別於台灣這座小島的遼闊與風情,旅費就這兩百多塊,又不怎麼耗體力,對嬌貴的懶人(=我)來說是最划算的旅程。

李娟的文字有讓人愉悅、心靜的效果,閱讀過程不禁會佩服起來,同樣的事情讓別人(我)來寫可能就是無味的流水帳,但到了李娟筆下卻成了迷人的散文。

我在書寫上有個很大的弱點,就是對於景物的捕捉功力欠佳,描景的詞彙格外貧乏,在閱讀時也會覺得寫景要寫得讓讀者有畫面又不招人煩是很困難的,往往會快速讀過(甚至略過),但閱讀此書時,明明寫景佔了很大的篇幅,卻令我深深著迷以致跪倒在李娟文字的石榴裙下,讓我讀得意猶未盡、處處驚喜。在那些文字裡愉快暢遊之餘,還能作為寫景的參考與學習。

<通往滴水泉的路>

就像李娟為外婆準備了鹹燒白,吃進嘴裡卻不再是過去的那種味道,意味著過去事物與感覺「永不再有」……,物換星移,如今那裡的人事風情想必不復以往,幸有李娟細膩觀察所留下的文字,重現她眼中的阿勒泰供我神遊想像。

關上這扇窗後,不禁心生一股探尋自己家鄉的欲望,想多觀察自己腳下這片生活多年熟悉卻又陌生的土地,提醒自己偶爾也該把自己從電腦、手機與書籍中拔出來,多多外出探訪才是呢。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圈圈轉圈圈追劇、塗鴉與閱讀,透過戲劇觀賞他人的人生,藉著圖文記錄自己的生活,孜孜不倦於書中尋覓人生的無限可能。sleepygirl910440@gmail.com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畫說好書
74 篇作品

畫說好書_《八尺門的辯護人》&《流氓王信福》_正義是否有標價?

蠢人蠢事無下限_家有小路克&蘋果小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