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 奪走的不是寫作的能力|美國技術作家 Paul Graham:寫作,是對清晰思考的能力要求

鋼哥
·
·
IPFS
美國技術作家 Paul Graham的觀察,他預測:未來會形成「會寫作」和「不會寫作」的社會
Paul Graham, founder of Y Combinator. Photographer: Guy Calaf/Bloomberg via Getty Images

本文翻譯自 Paul Graham 的文章 Writes and Write-Nots


隨著科技的進步,我們正在目睹一項長久以來被視為基本的技能逐漸被淡化 — — 寫作。根據美國技術作家 Paul Graham的觀察,他預測:

未來會形成「會寫作」和「不會寫作」的社會

下文將分析這個預測及其背後的原因,以及其可能帶來的社會性影響。



為何寫作如此艱難?

要掌握寫作的能力,並非只需學會字句的拼接,還需要具備清晰的邏輯思維。寫作之所以讓許多人望而卻步,正是因為「清晰思考」這件事本身就極為困難。

寫作的難度在於:要求人們對自己的思考過程進行一層一層的剖析、提煉,直到形成邏輯通順的表達。

要掌握寫作的能力,並非只需學會字句的拼接,還需要具備清晰的邏輯思維。Photo by Unseen Studio on Unsplash

Graham 指出,即便在學術界,許多高階職位人員都面臨寫作的挑戰,並且常因無法面對這種壓力而選擇抄襲。這些壓力反映了即便是經過多年學習和訓練的專家,仍然對寫作心生畏懼,因為寫作的難度並未隨著知識的增加而顯著降低。


寫作的需求 VS. 技術的取代

隨著社會進步,我們不僅沒有減少對寫作的需求,反而在許多領域中要求越來越高。

無論是在學術、職場或是社交媒體上,寫作都是一種溝通和表達的重要工具。然而,隨著 AI 生成技術的興起,越來越多人可以依賴人工智能完成本該親自撰寫的文本,這導致人們對寫作的壓力大大減少。這種壓力的釋放雖然帶來便利,卻也埋下了某種隱患。

從前還能勉強寫些「尚可」文本的那群人將逐漸依賴 AI,直到失去寫作能力。Photo by Solen Feyissa on Unsplash

Graham 認為,未來將出現「會寫作的人」和「不會寫作的人」的明顯分化,而兩者之間的中間地帶將逐漸消失。這意味著,從前還能勉強寫些「尚可」文本的那群人將逐漸依賴 AI,直到失去寫作能力。


寫作與思考不可分割的關係

寫作本質上是一種將思維外化的過程。美國電腦科學家 Leslie Lamport 曾說:

「如果你沒有在寫作,那麼你只是以為自己在思考。」

這句話點出了寫作和思考的內在關聯。寫作並非只是紀錄已經形成的思維,而是一個發現、探索、澄清思維的過程。

美國電腦科學家 Leslie Lamport 曾說:「如果你沒有在寫作,那麼你只是以為自己在思考。」來源:維基百科

當寫作逐漸被取代,最終受影響的將不僅僅是寫作本身,而是我們的思考能力。Graham擔心,在寫作被大部分人放棄的未來,社會將分化成「會思考的人」和「不會思考的人」。這樣的社會不僅在智力層面上變得兩極化,甚至可能會逐漸走向單一的思維模式


技術替代傳統技能的歷史警示

技術取代人類技能並非新鮮事。黑鐵匠隨著工業革命的到來逐漸消失,體力勞動者的強壯身體也在現代辦公室生活中變得罕見。如今,許多人透過健身來維持身體健康和力量,而在寫作逐漸成為少數人專屬技能的未來,或許同樣會有一部分人選擇「練習思考」來保持自己的智力水準。

然而,與體力不同的是,思考是一種更為細膩和深刻的技能。

與體力不同的是,思考是一種更為細膩和深刻的技能。Photo by Brad Neathery on Unsplash

若僅依賴「選擇」來維持寫作和思考能力,整個社會的整體思維水平可能會出現倒退。這種倒退不僅會影響個人的知識成長,也會限制人們的溝通能力和理解力,最終影響到社會整體的創新和發展。


如何應對寫作能力的下降

隨著 AI 在文書處理上的逐步普及,我們不妨思考如何面對這個挑戰。

一方面,個人可以選擇定期練習寫作,將其作為一種維持清晰思維的方式;另一方面,教育系統或許也應該強調寫作的重要性,避免因技術便利而導致基本能力的退化。

教育系統或許也應該強調寫作的重要性,避免因技術便利而導致基本能力的退化。Photo by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on Unsplash

此外,企業和機構也可考慮如何在 AI 輔助寫作的情況下,保持員工的思維能力,例如要求定期提交個人觀點的原創報告或心得。


寫作是一種不可或缺的思考方式

Graham 的觀點為我們敲響了警鐘

寫作不僅是技能
更是一種不可或缺的思考方式

隨著 AI 的發展,許多曾被視為基本的技能逐漸被取代,這也促使我們重新審視自己在技術時代的價值所在。寫作能力的下降可能會帶來的社會風險,提醒我們有意識地保持、培養這項技能,以維持自我思考的獨立性和深度。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鋼哥從物理到電機工程再轉到資訊傳播,最後落腳在社會學。衣櫃拿來當書櫃擺的人。我常在媒介生態學、行為經濟學、社會學、心理學、哲學游移;期盼有天無產階級可以推倒資本主義的高牆的兼職家教。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 《餘燼》 電影短評|過去的歷史創傷,不該作為個人的復仇動機

📝📝:人們越來越耐不住太久的歌?| 從 Spotify 的收聽數據發現流行歌曲的「抖音化」現象

🎥🎞️📝《懼裂》| 導演親解電影符號、隱喻:為什麼走廊是橘色的?浴室的象徵是什麼?怪物代表個人的解放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