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Openbook閱讀誌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10月繪本大師》繼往開來的冒險航程:天生的藝術家愛德華.阿迪卓恩(Edward Ardizzone)

Openbook閱讀誌
·
·
Openbook為喜愛圖畫書的大小讀者,精心規畫「兒童繪本大師」系列報導,每個月將為大家介紹一位當月出生的世界級童書大師。邀請讀者一起來逛遊多采多姿的兒童圖畫書世界,也為大師熱鬧慶生。
圖畫書創作者阿迪卓恩(翻攝自《Edward Ardizzone:Aritist and Illustrator》)

作者|莊世瑩(小大繪本館講師)

開創現代圖畫書的魔法師藍道夫.凱迪克(Randolph Caldecott)從小喜愛畫畫,但在務實的父親安排下,15歲就到銀行擔任職員。他總是隨身帶著素描本,墨筆快速勾勒出所見所聞,上班時,他就在帳單的背面信手塗鴉。

從未接受過正式藝術教育訓練的凱迪克,轉職到曼徹斯特的銀行工作後,加入曼徹斯特藝術學院夜間班的繪畫課,經過11年的行員生活,終於在1872年搬到倫敦,正式展開插畫家的生涯。

半世紀之後,有個看著凱迪克圖畫書長大的小男孩,默默的也走向了相似的道路。愛德華.阿迪卓恩(Edward Ardizzone)從小酷愛畫畫,也有心朝這個方向發展,但是父親認為畫畫不是可靠的工作,高中一畢業,就安排他到商學院接受6個月的商業訓練。

阿迪卓恩陸續在幾家貿易公司擔任文職人員時,經常用吸墨紙的背面塗塗畫畫。1921年他開始在父親曾任職的大東電報局(Eastern Telegraph Company)工作,一直自學藝術的阿迪卓恩,終於有機會參加Westminster School of Art的夜間課程,接受了Walter Bayes和Bernard Meninsky的指導,這是他作為藝術家的唯一正式培訓。那麼,他究竟是如何走向他的天選之路呢?

愛德華.阿迪卓恩於1900年10月16日出生在法屬印度支那北部的港口城市海防(Haiphong,現為越南Tonkin)。父親Auguste Ardizzon是法屬阿爾及利亞出生的義大利人,在法國殖民帝國從事海外政府服務,時任大東電報局的工程師。

他的母親Margaret Irving是個典型的英國美人,性情浪漫但個性極為獨立自主,婚前她曾隻身赴巴黎就讀繪畫學校,婚後仍繼續畫水彩,在當時的英國社會,被視為是大膽先進的女性。熱愛文學、音樂、舞蹈各種藝文活動的母親,是第一個讚許阿迪卓恩繪畫天分的人,他一生都對聰慧的母親充滿了孺慕之情。

阿迪卓恩家族合影(翻攝自《Edward Ardizzone:Aritist and Illustrator》)

5歲時,媽媽帶著阿迪卓恩和兩個妹妹遠渡重洋返回英國,海上旅程在他幼小的心靈留下深刻的印象。媽媽將他們交由住在薩福克郡的外婆撫養後,又回到遠東和丈夫團聚。由於外公也長期在遠東地區擔任殖民長官,家中所有事情皆由堅毅的外婆一手操持,她既疼愛孫子們,卻也對他們嚴格教養。

1964年由阿迪卓恩負責插畫的《Nurse Matilda》,是由他的表妹Christianna Brand撰寫的三部曲故事,描寫一個大家庭裡的眾多淘氣小孩,以極其惡作劇的方式嚇跑了無數的家庭教師。突然現身的保姆Matilda,有著馬鈴薯般的鼻子和大暴牙,但在她冷酷的外表和嚴格的策略下,卻施展了神奇的魔法,為這群小孩帶來永遠的改變。

阿迪卓恩精緻的插圖營造出維多利亞時代的氣氛,傳達出情節中的混亂、機智和歡樂,並塑造出保姆介於常人和巫婆之間,亦正亦邪的形象,原型正是來自他的外婆。由知名演員艾瑪.湯普遜主演的電影《魔法保姆麥克菲》,就是由這本書改編。

年幼的阿迪卓恩雖然思念母親,但因為有一群表兄弟姊妹和舅舅阿姨陪伴,仍然過著開心自在的生活。在他1970年出版的回憶錄《The Young Ardizzone》中,就像戴上了玫瑰色的鏡片,以流暢的散文、生動的圖畫和驚人的記憶,深情細數童年的點點滴滴,猶如阿迪卓恩版的《追憶似水年華》。

數年後,母親帶著新生的小弟弟和小妹妹歸來,他們開始以外婆家為圓心,在周邊幾度轉換租賃的住所。阿迪卓恩從伊普斯威奇學校(Ipswich School)畢業後,繼續就讀位於多塞特郡的寄宿學校。他小時候略有口吃,在校中曾受到同學肢體上的欺凌,但因為有讚賞他畫作的老師,不斷鼓勵他專心於創作,才沒有留下負面的陰影。

1926年阿迪卓恩的父親得到一筆豐厚的工作獎金,他決定給每個孩子500英鎊,希望他們能好好運用這筆錢規劃未來。這筆突如其來的大錢,讓阿迪卓恩動了離開工作,成為全職藝術家的念頭,父親為此非常震驚,但母親大力支持他的想法。

為了躲開家庭紛爭,也為了慶祝新獲得的自由,隔年阿迪卓恩和妹妹展開了人生第一次的出國旅行。他們去了奧地利、義大利和德國,獨獨刻意避開法國。雖然他已經於1922年正式入籍英國,但出生於法屬殖民地的阿迪卓恩擔心若入境法國,會因此被留在那裡服兵役,他已經從心底覺得自己完完全全是個英國人。

旅途中,阿迪卓恩畫了好多幅水彩畫,可是一幅也賣不出去。他四處徵求朋友的建議,終於在1929年第一次得到為書籍繪製插畫的機會。他花了三個月的時間,為Sheridan Le Fanu所寫的《In a Glass Darkly》畫了125張插圖,賺到了75英鎊。有了這筆錢,他立刻結婚,同年第一個孩子出生,這是充滿轉機的一年。

他的幸運繼續延續,1930年他首度在Bloomsbury藝廊舉辦個人畫展,從此以後,他幾乎年年在不同的畫廊都有發表會,畫作主題大多為倫敦的生活場景。當時阿迪卓恩定居於倫敦西部帕丁頓區的麥達維爾(Maida Vale),經常描繪他家附近的酒吧和公園。他的風格自然柔和,結合了17世紀古典主義的元素和19世紀英國的品味,流露出對常民生活的敏銳觀察力。

1934年阿迪卓恩成為《Punch》和《Radio Times》等雜誌的定期撰稿人,略帶異想天開的畫風相當迷人。他同時也為Johnny Walker繪製威士忌廣告,雖然報酬豐厚,但必須一次又一次迎合客戶的要求,讓他覺得自己並不適合做廣告藝術家。

這時候阿迪卓恩已經是兩個孩子的父親,他承繼了母親說故事的天分和喜好,經常將家族的事蹟和自己的童年趣事,拿來為孩子編造故事。過程中,孩子們也不斷加入他們有趣的觀點,甚至是一些看似不重要但又非常棒的細節,那些只有童心才能發想到的東西,大大豐富了故事的敘事魅力。

1936年,牛津大學出版社第一次在倫敦和紐約同步出版了《小提姆和勇敢的船長》,這也是阿迪卓恩為自己的孩子創作的第一本童書。這個海上冒險的故事,來自他和表弟1911年時在伊普斯威奇碼頭漫遊和探險的記憶,如果繼續向上溯源,他的祖父是位義大利船長,外曾祖父曾任英國艦長,留下了許多航海日誌,阿迪卓恩從小就嚮往追隨他們的腳步。

在阿迪卓恩筆下,小提姆在一系列冒險旅程中,總是與各種危險和困境頑強奮鬥,但他從不會被船上尋常的瑣事糾纏,每次遠航都能平安回到家裡與父母團聚,爸爸媽媽不但沒責罵他,還支持他從此以航海維生。「在家/離家/返家」的形式,是兒童文學普遍的情節,提姆險象環生的遭遇令人目眩神迷,但最終必定化險為夷,哪個小讀者不想像這樣獨立遨遊世界呢?

對成人來說,提姆的歷險有著很深的現實世界基礎,「遠航冒險」也是他們的夢想。維多利亞時代的大英帝國步入全盛時期,憑藉著海上霸權的擴張,控制海洋的英國成為「日不落帝國」,然而進入20世紀,尤其是經歷兩次世界大戰之後,英國的國力日漸式微,美國變成新興崛起的霸權國家。提姆的海上冒險,無論對身為殖民官家族後裔的阿迪卓恩,或者對英國讀者而言,彷彿都是來自消逝榮光的海上回音。

《小提姆和勇敢的船長》內頁(米奇巴克提供)
《小提姆和勇敢的船長》內頁(米奇巴克提供)

阿迪卓恩花了40多年的時間,完成合計11冊的「小提姆系列」,其中1957年出版的《孤單的提姆》,獲得首屆凱特格林威獎的殊榮。這個系列在圖畫書體裁的演變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中第一本《小提姆和勇敢的船長》的首版,是以230毫米x330毫米的大尺寸格式製作,並採用輕鬆的手繪字體。其後較小尺寸的版本,頁面配置以水彩和黑白插圖交替,將氛圍感強烈的插圖和充滿想像力的文本做了完美的結合。

《孤單的提姆》內頁(米奇巴克提供)

《小兔彼得的故事》是阿迪卓恩人生的第一本書,碧雅翠絲.波特(Beatrix Potter)精湛的水彩技藝是他師法的指標。「小提姆系列」中那些看似快速渲染的水彩,隨意在文字間進出,其實都是阿迪卓恩精準的落筆,賦予了海洋鮮明的個性和情緒變化。讀者隨著圖畫的節奏,見到了大海的躍動,似乎也聞到了海水的氣息,無怪乎莫里斯.桑達克(Maurice Sendak)說:「這是本世紀最令人讚賞,充滿濃郁海洋味道的圖畫書。」

阿迪卓恩因「小提姆」備受矚目沒多久,二戰戰火燃起,1940年,他被英國戰爭藝術家諮詢委會(WAAC)任命為首批「官方戰爭藝術家」,阿迪卓恩上尉不荷槍,而是帶著畫具隨英國遠征軍去到了法國、北非、西西里島、義大利和德國戰場,冒著槍林彈雨的危險,畫下了數量驚人的素描、寫下詳細的日記,為戰爭留下了真正的紀錄。

阿迪卓恩見證了史詩般的勝利,卻不刻意歌頌偉大的犧牲,他的創作傳達了其他戰爭藝術家作品中找不到的細節,專注於普通人處在逆境中,那些恐懼、困惑和微小的歡樂時刻,還有永遠不會被戰爭泯滅的人性。在陰影中得見一絲光明,是他作品最動人的地方。

他在倫敦閃電戰期間的紀錄,尤其深刻捕捉到百姓生活的真相和艱辛。對於和平被中斷的英國人而言,藝術作品所蘊含的同情力量引發了他們的共鳴,也從中得到了撫慰,阿迪卓恩因此被視為真正和人民站在一起的戰爭英雄。他的戰時經歷後來出版成《Baggage to the Enemy》、《Diary of a War Artist》等書,畫作則由帝國戰爭博物館收藏。

繪本《Baggage to the Enemy》描繪出戰時生活景況(圖片來源:Wiki)

作為戰爭藝術家的經歷,給阿迪卓恩的作品增添了額外的深度和韌性,他標誌性的鋼筆和水墨速寫風格已然確立。簡潔的線條和明快速的筆觸,使用錯綜複雜的交叉影線結合動態的曲線,即使是黑白圖畫,依然可見光線和色調的豐富層次,並精準營造出故事的景深和氛圍。桑達克從不諱言,他在《野獸國》中使用的交叉影線技法,就是向阿迪卓恩偷師的。

戰後阿迪卓恩恢復自由職業生涯,除了繼續創作廣受喜愛的「小提姆系列」,同時為《The Strand》雜誌畫封面,為Ealing Film studios和Guinnes啤酒畫廣告,還有設計皇家郵政局的生日問候電報。他也在皇家藝術學院等校擔任教職,並為聖母教堂繪製大型祭壇畫。首相邱吉爾退休時,阿迪卓恩也接受委託,繪製彩繪致敬肖像。

阿迪卓恩一生為170多本書繪製插圖,他引人注目的圖畫,為其中許多經典著作提升了可讀性。他的母親酷愛狄更斯的作品,經常聲情並茂的為孩子大聲朗讀,阿迪卓恩很早就感受到文學作品的聲韻之美,以及蘊含在其中的戲劇張力。當他開始為莎士比亞、班揚、狄福、安徒生、狄更斯等大師作品畫插圖時,展示了藝術家對文字理解的最佳技巧。

他和當代作家也有完美的合作,著名的童書作家與詩人艾莉娜.法瓊(Eleanor Farjeon)文風抒情而溫柔,情節迷人有趣,他們於1955年出版的《小書房》,榮獲英國卡內基獎章和國際安徒生獎。後續兩人又合作了《街角的老水手》和《萬花筒》,阿迪卓恩的插畫強化了文本,為法瓊混合虛構與事實、奇幻和真相的故事,創造了一個看起來真實且可信的視覺世界。

《街角的老水手》內頁插圖(韋伯文化提供)

1960年代風起雲湧的新思潮,促成了英國兒童圖畫書史上的第二個黃金時代,新秀紛紛崛起。當時阿迪卓恩在牛津大學出版社的編輯喬治(Mabel George)大力推廣基平(Charles Keeping)、懷德史密斯(Brian Wildsmith)等新銳大膽創新的作品,相形之下,風格典雅的阿迪卓恩並沒有跟上現代主義的浪潮,喬治甚至曾拒絕出版他的新作,讓阿迪卓恩一度得到抑鬱症。

到了70年代,英國文化又轉向懷舊風。曾被提名21次諾貝爾文學獎的葛林(Graham Greene)一生只寫過《The Little Train》、《The Little Fire Engine》、《The Little Horse Bus》和《The Little Steamroller》4本童書,在出版20年後,70年代由阿迪卓恩繪製了新的版本。長期以來被英國人視為「國民畫家」的阿迪卓恩,也在此時期當選皇家藝術學院院士,並榮獲大英帝國司令勳章(CBE)。

無論得到多少榮耀,阿迪卓恩一直專注於畫畫,就像一名老水手隨時準備出航。他的工作桌就在家人進出的起居室裡,不管周遭多麼嘈雜,他可以在香菸包、購物清單、平裝書的封面上隨手塗鴉來澄清問題的答案。對阿迪卓恩來說,繪畫是他和世界之間,最精確也是最雄辯的溝通方式。

1979年,他為威爾斯詩人Dylan Thomas的散文詩《A Child’s Christmas in Wales》繪製插圖,這些插圖情感充沛的描繪出詩人童年記憶中的聖誕節。阿迪卓恩的線條和水彩為書中的幽默增添了一種懷舊感,使得詩中想像的遊戲,更加歡快也更加神祕。Thomas著名的詩句曾說:「不要溫和地走進那個良夜,怒斥,怒斥光明的消逝。」這本書的畫稿方才完成,還來不及付梓,阿迪卓恩突然因心臟病發溘然辭世,老畫家終究不能抵擋時間(死神)的召喚。

《A Child’s Christmas in Wales》內頁(圖片來源:JONKERS)

英國人稱譽阿迪卓恩是「天生的插畫家」,不僅指他才華洋溢的天賦,作品上承19世紀的第一個圖畫書黃金時代,也因為他是聯繫起英國圖畫書光榮傳統的橋樑。作為文化的傳承人,阿迪卓恩的作品中包含著罕見的複雜性和凝聚力,使他的作品異常新鮮、永不過時。圖畫書第二個黃金時代的約翰.伯寧罕(John Burningham)、昆丁.布雷克(Quentin Blake)、雪莉.休斯(Shirley Hughes),以及未來世代的許許多多圖畫書創作者,都從中得到了啟發和珍貴的遺產。阿迪卓恩繼往開來的作品,是當代藝術的最高典範。●(原文於2022-09-30 在Openbook官網首度刊載)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