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年級閱讀理解(二)|實習碎碎唸
IPFS
早上,在去看高年級教學觀摩的上課前一秒,改完聯絡簿、作業及考卷,滑進教室。
翻轉教室
在進入每一課的課文,都有滿滿兩頁彩色版的預習單,內容從簡單的訊息提取、文本分析、推測、到最後的個人觀點。寫完預習單,學生對於文章有了一定的瞭解後,老師會再課堂上,再由一層一層的進入更深的討論。(我很想分享老師精彩的學習單上來給大家看,但是礙於尚未取得老師的同意,所以,只能先口頭稍微描述。)
這個部份,讓我想到前幾年非常流行的翻轉教室。以學習者為中心的一種課堂風貌,學生不再只是單獨聽老師的教學,而是自己先在上課前對於上課內容有所瞭解後,再來課堂中跟老師及同學進行討論與深入學習。
「翻轉教室」顧名思義就是老師與學生角色互換的教學模式,它最早始於2007年美國的兩位老師,為了解決學生缺課的問題並進行補救教學,於是先錄製影片上傳至YouTube,讓學生自己上網自學;課堂上則增加與學生的討論、互動。
分享其中一部份的討論
老師在文本分析時,提出了作者在潛水射魚時,還到了哪些困難?(讓學生俩俩去討論)
截至目前為止的討論模式有兩種,俩俩討論或分組討論(一組四人)。
情緒折線圖
分組討論全文作者的心境。
討論完,將自己組別討論結果貼到黑板上,並由一位代表上台分享討論結果。
最後一組,被老師稱讚了!他們沒有討論完,但是卻總結了前面幾組的分享,上台的學生適時的分享了自己的想法。
老師訓練上台人的講者禮貌,要先說自己的名字再分享;老師也會適時提醒學生聽者禮貌。
在討論前,老師會讓學生提出想法時,要有根有據,要根據文本中的所呈現的訊息,再進行文本分析,提出分析時,也必需以文章內容的文字做基礎去分享。
平時的閱讀訓練
第一部是[神火之賊]
老師在帶學生討論課文的文本時,也會帶入課外讀物中的情境,因為與學生之間有共同的語言,學生更容易去理解課文內容。
看來,今天只能回顧到上星期五上午的高年級閱讀理解課,下午就留待改日再分享。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