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大獨裁者》:電影藝術家的骨氣
監製:查理·卓別林
導演:查理·卓別林
編劇:查理·卓別林
攝影:Karl Struss、Roland Totheroh
演員:查理·卓別林、波萊特·戈達德
《大獨裁者》上映於1940年,由查理·卓別林自編自導自演,並且一人分飾兩角,分別是受壓迫的猶太理髮師,以及迫害猶太人的獨裁者Hynkel。電影上映時值納粹德國襲捲全歐之際,遠在美國的卓別林,不顧當時的德美雙方仍互相交好,便大膽地拍攝了這部喜劇電影,諷刺德國當權者──阿道夫·希特勒。同時,他也明確表達反對法西斯主義的立場,並且宣揚民主自由的重要性,在歷史價值上有著不可抹滅的地位。
《大獨裁者》講述一位猶太籍理髮師,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因受傷而失去部分記憶,並在醫院待了二十年。二十年後,理髮師終於出院,但長相跟理髮師一模一樣的大獨裁者Adenoid Hynkel(影射希特勒),正開始對猶太人進行迫害,危及到了理髮師身邊的所愛之人。正巧在陰錯陽差之下,理髮師被錯當成大獨裁者,他決定趁機對全國發表宣揚民主與自由的激昂演說。
透過真實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及虛構的專制國家,《大獨裁者》對戰爭和獨裁者進行了虛實交錯的批判。其中,電影裡虛構的三個國家:Tomainia、Osterlich和Bacteria,分別影射了德國、奧地利和義大利,而電影將時空背景設定於1918年的20年後,亦明顯指涉二次大戰前夕,法西斯主義迅速擴張的階段。
由於電影明顯影射當時德國與義大利的政治實況,使得片中有許多必須講德語和義大利語的角色;然而,這些角色們卻都只是以近似德語或義大利語的語調,發出毫無意義的單詞或聲音,主要還是依靠肢體表演及眼神互動交代劇情。這種設計,使得這些聽起來近似真實語言的聲音語調,在片中完全是荒謬可笑的存在,深刻諷刺了這些他國政治人物的言行舉止之無用和無意義。
本片有許多近似舞蹈的肢體表演,並且從中構成趣味或塑造人物。
當猶太理髮師在為客人刮鬍時,片中的電台廣播正好播放著「匈牙利第五號舞曲」,讓理髮師在這段旋律播放的同時,不間斷地隨著旋律節奏,做出了和音樂極為緊密的肢體表演,讓整體看來荒謬可愛,可見卓別林對聲音和影像結合的設計概念,以及對於喜劇效果的深刻理解。
而當猶太理髮師遭到納粹突擊隊逮捕時,猶太區移民Hannah有韻律地以平底鍋來敲擊突擊隊隊員頭部,則是透過精密的走位設計來達到契合劇情的樂趣,以至於最後猶太理髮師不小心也被平底鍋擊中時,他隨興而輕快的舞步,也展現出人物天真浪漫的性格。
這種戲劇呈現手法,同樣出現在諷刺獨裁者的情節上。
當Hynkel被Garbitsch(影射戈培爾)慫恿前往「征服世界」之後,他以一段與氣球地球儀的雜耍舞蹈,具體地表現了獨裁者玩弄世界的舉止,可笑的是,最後地球儀竟然爆破開來,似乎也隱藏著卓別林對於這種野心的恥笑與批判。又或者,當Hynkel和Napaloni(影射墨索里尼)見面時,他們更是不斷以座椅的高矮來較勁彼此的權力地位的高低,讓嚴肅的政治關係,被卓別林以幼稚搞笑的行徑具體化。
此外,《大獨裁者》更以高明的戲劇安排,宣揚人道主義理念。
其一,是理髮師「吃硬幣」抽籤的橋段。為了決定誰要去刺殺Hynkel,猶太理髮師與左鄰右舍被迫坐成一排,以「吃到硬幣」來選出赴義的犧牲者,但卓別林卻藉Hannah之口,講出了這種作法的荒謬性,除了是否決革命義務被個人化、單一化的立場,也關照著社會小人物們對政治體制的無可奈何。
其二,是理髮師片尾長達4分鐘的演說。在這段演講之前,卓別林將猶太區和Osterlich的平民遭到納粹突擊隊侵擾的畫面剪入,透過納粹突擊隊的種種暴行,以及理髮師最後慷慨激昂地反專制、反種族歧視等觀點,將前位官員所暢述的法西斯主義完全推翻,而他也藉著理髮師之口說出:「你們不是機器!你們不是畜生!你們是人!」(You are not machines! You are not cattle! You are men!),完全能夠引起當時觀眾對國際政治的反思,並且信服於他所宣揚的「愛」與「自由」之價值。這無疑是卓別林在作品中「現聲」批判當時政治的高明設計。
綜觀《大獨裁者》,卓別林不僅以生動的方式,描繪獨裁者深恐權力崩解的脆弱心態,更從中展現他大膽的政治視野,批判法西斯主義對人類的危害。因此,只要這個世界仍需要有人勇敢捍衛人道主義時,《大獨裁者》就永遠不會過時、永遠值得一看再看。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