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落與不昧

小鹿斑比
·
·
IPFS
·
聊一下百丈懷海禪師,聊一下野狐禪~

今天想輕鬆聊聊百丈禪師與野狐禪的故事~
搭配插圖是上周朋友跟他老婆去吃抹茶點心的照片。

百丈禪師通常人稱百丈懷海禪師,會這樣稱呼他是因為他俗姓王,名懷海,是唐朝人,老師是同樣很有名的馬祖道一禪師,懷海是他的名,那百丈怎麼來的?他常住在洪州大雄山的百丈巖,就這樣,人稱百丈懷海禪師了。

但如果叫百丈懷海禪師...,小鹿要打六個字,所以接下來,小鹿都只稱呼他為百丈禪師,這樣可以省兩個字。

百丈禪師個人覺得最特別的是,他定下清規,後人稱呼百丈禪師訂下的清規為《百丈清規》,這很重要喔,因為這是禪宗首創的法制,主要內容可以用「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來形容,也就是強調勞動,最初的佛教還會托缽結緣,而在此時的佛教,非常中國化的變成靠自己生活下去,所以如果是以禪宗為主的寺廟,基本上比較簡樸,畢竟主要靠自己的話...,很難金碧輝煌....。
而百丈禪師不愧是訂下規矩的人,他是認真看待耕作這件事情的,某次,他年紀已經很大了,弟子覺得老師年紀大了還要自己去種田很辛苦,就把他的鋤頭等農具都藏起來,沒有農具,禪師總不能自己用手挖土啊,他就維持一日不做一日不食的規定,他絕食!
他絕食啊!從此,沒人敢阻止百丈禪師工作了.....。

抹茶生乳捲

而百丈禪師不只老的時候有個性,小的時候他也很有志氣。
百丈禪師還是個小孩子的時候,當然還沒出家,他在某天跟著娘親一起去山上的佛寺拜拜。
小懷海看到佛寺裡供著大大的佛像,他看到佛像心生歡喜,想知道那是誰,於是問娘親說:「阿娘阿娘,那上面坐的是誰啊?」
娘親回答小懷海:「那是佛陀。」
小懷海自然地立下志願:「佛陀的樣子和我沒有兩樣,可見佛也是人修成的,我以後也要做佛!」

我看到這時,覺得滿慚愧的,小孩子的時候明明很有志向,也明明只要往目標前進就會抵達,卻在成人後...,越發憊懶...,懶到沒做就覺得不可能....。

這看起來好划算

回來說今天的主題,這是紀載在《無門關》上的一則禪宗公案。

百丈禪師某次上堂說法,結束後,大家都離開了,只有一位老者,留在法堂中沒有離去。
百丈禪師問他:「你是誰啊?」
老人回答:「我不是人啦,我是隻生活在野外的狐狸,但別看我是狐狸,以前我也是人,還是在過去古佛時,住在這山中的修行傳法之人。在我還是修行人時,有人請教我一個問題,他問:『大修行人還落入因果嗎?』我回答:『不落因果』。就這一句話,我五百世都墮入野狐身。現在請和尚告訴我,大修行人還落因果也無?」
百丈禪師回答:「不昧因果。」老人聽了以後頓時開悟,隨即告辭。

為什麼要趕快離開?因為當他解開了疑惑時,也代表他可以脫離現在總是投生為狐狸的命運了~
而這五百世的狐狸身,可以說是一位教授人解脫的法師,教學錯誤的代價,也可以說他因為自己想錯,而無法解脫錯誤的命運。
解脫了,理解了,完成了,便可以離開了。

隔天,百丈禪師帶領僧人到後山,在那找到一具剛死不久的狐屍,用僧人死亡了禮節,火葬了狐屍。

組合

好像只是一字之差,為什麼會被困如此之久?
因為差一字天差地遠。

不落因果,是說人修行遠大之後,不受因果報應,但這是不可能的,因果既然能被說是定律,就代表其有著恆常與不可違背的特性,凡事有因就有果,任何人都無法逃出因果之外,釋迦牟尼成佛了吧,修行最終就是要達到成佛這樣的一個目標,但在佛教故事中,釋迦牟尼也不曾離開過因果,有天釋迦牟尼頭痛了三天,為什麼他會頭痛?因為他曾經在某一世,因為覺得好玩,用小木棍擊打被人撈捕上岸的魚三下。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種了那個因,卻不承受那個果,哪有這種好事呢?修行是為了智慧自身,而非逃避命運。
所以說不落因果,是在說人修行以後沒有因果這件事情了,這是不對的,沒有這種事情的。

那什麼是不昧因果?

....我怎麼會知道,我只是鹿啊~
如果就我自己目前的理解,"昧"有昏暗、不明、糊塗、隱藏、冒犯等含意,所以對我來說,所謂的不昧因果,是不要迷昧於人生之中,不要不去了解這人生實相,不要隱藏遮掩,不要糊塗生死,不要害怕去追求真理。

我們總是要清楚了解一件事情,才知道自己應該怎麼起心動念,怎麼行動的。

用自己淺薄的了解,稍稍聊一下這個故事,回去工作啦,明天見~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logbook icon
小鹿斑比想記錄那些閱讀過後有感觸的笑點與那些其實不知道也無所謂的小事,雁過可能會留影,也可能被拔毛,也可能成為某人眼底映照下的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每個人看事情的角度都不同,所以形成了各色的風景,就看看我眼底的風景吧。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稍晚也要閒聊

閒聊面試

閒聊送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