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格達汗、開台祖、戎克船
我媽媽家族的開台祖據祖譜可考的年份,是在清國康熙廿六年(丁卯)二月渡海來台(其他支系的同輩也有更早出生的人有記載來台的紀錄,但是年份已不可考),此時距離歷史學者黃仁宇認為是東亞歷史關鍵轉折的明國萬曆十五年恰好是整整一百年,距離滿洲人入關的1644年也已逾四十餘年。
在此五年前,滿洲帝國剛剛平定三位漢人藩王發動的叛亂,康熙皇帝以博格達汗(蒙語:偉大神聖的汗)的名義,組織內亞(Inner Asia)與東北亞的遊牧民族戰士,像他的父親順治皇帝與叔祖和碩睿親王多爾袞一樣,再次率領滿洲與蒙古的草原軍事聯盟重新征服南方漢人的十八省地區。
在此三年前,滿洲帝國採取類似鄂圖曼土耳其帝國招攬威尼斯造船技術人員與地中海武裝海商集團建立海軍的策略取得巨大的成功。他們耗時最少二十年的時間,不斷策反東亞武裝海商集團的技術與軍事骨幹,比如征南大將軍愛新覺羅.博洛就曾經一次性地招攬到鄭芝龍與其麾下足以同西方人一戰的龐大艦隊,以及無數熟練的水手,更不用說後來負責攻台的海軍總指揮施琅就是來自鄭氏集團。滿洲帝國建立了一支強大的海軍,克服滿蒙軍事貴族不擅長海戰的短板,最終渡海征服鄭氏武裝海商集團以原尼德蘭(聯省共和國)東印度公司的貿易據點熱蘭遮城為基礎建立的「東寧政權」,而這個集團曾經在三十年前從海上突然出現,一度差點攻佔被滿洲人剛征服不久的揚子江(Yangtze River)下游,令康熙皇帝的父親順治皇帝頭疼不已,但在康熙皇帝手中,他徹底解決了滿洲帝國在南方殖民地的心腹大患。
回到我媽媽的這位祖先,我不知道為什麽他要在戰爭結束後不久就來台灣,畢竟在當時這個舉動需要面臨極大的危險。是因為他出身的漳州府在長年的戰亂與禁海遷界政策下難以維生,還是單純和其他祖先一樣抱著「闖南洋」的心態出發的呢(祖譜上也有記載跑去南洋的人)?另外,他是偷渡來台灣的嗎?當他搭乘戎克船(Junk)時的心情如何?會暈船嗎?想吐嗎?我是蠻想坐時光機回去訪談他,希望我的台語足夠流利。
不過龐大的家族樹在某種程度上似乎可以證明他冒著巨大風險來台灣的決定是對的,他的子孫三百多年來不斷地開枝散葉,在他開墾的地方已經形成龐大的宗族,這位開台祖的子孫遍佈好幾個地區,像我媽媽娘家的村子就幾乎都是同樣的姓氏,連這個選區的立委也是出自同一個宗族,在祖譜中也有明確的記載,但是已經相隔好多代,倒是根本不能算得上親戚了。
註:戎克船(Junk)的「戎克」是日文漢字寫法,係明治維新後的日本人對英文的「Junk」之翻譯,根據《牛津英語詞典》(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所載,詞源來自馬來語中的「Jun」、「dgong」,或是爪哇語的「jong」。台語則稱為「䑸Chûn」,是十六世紀大航海時代以來西方人對中國式帆船的統稱。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