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去走走!台東之旅6--池上的特色小舖(文長圖多)

故事骰
·
·
IPFS
·


(本文文長,約1200字)

小鎮適合慢走漫遊。預計有一整天的時間,好好遊這一座小鎮。

.

這次在池上住一晚,比較不用趕時間。以往來池上就是走馬看花,走很快,看很快。來匆匆去匆匆。這次我們慢慢走,慢慢看。

.

主要是找晚餐,找到了一家名為「蔬食男孩」的餐廳(家中有人吃素)。傍晚時分,剛開始營業時間的6點,打電話去預約,居然就已經客滿!!只能選擇外帶。到了店址的台東市中華路上,因為夜色昏暗,有好幾家店鋪點上了鵝黃色的燈,在這個安靜悠閒的小鎮小街,特別顯眼。直覺以為就是「蔬食男孩」,結果都不是。我們晚餐的目的地是最旁的那一家。燈光最亮,裝置最特別。

.

依序介紹中華路上的特色小舖。(一共四家)

首先就是「蔬食男孩」。專做素食的餐館!在這種地方開精緻小巧的蔬食餐廳,真的很需要勇氣,與堅持的力量。因為我們知道在農業或工業地區,食物追求的是「粗飽」,這樣的蔬食,當地人恐怕不是很買單吧?主要還是依靠來自都會區的城市鄉巴佬(如我們)。但是,他們的餐廳果真是具有很不一樣的風味啊!晚餐我們點了香椿炒飯、咖哩飯、韓式拌飯、麻婆豆腐飯,每一份餐點都是精緻可口。感受到店家的用心。室內的裝潢,也很有特色,讓人覺得很溫暖,想像在此用餐,心情一定大好。「下次一定要內用!」

.


第二家---門口標示「黑色騎士」。這是什麼店啊?在旁邊看到另一個標示「原來宿」。原來是一家民宿。民宿據說是很有特色的工業風設計。因為沒有入住,無法說太多。倒是這個「黑色騎士」可以說一下,這個有點像是池上的特色小店聯盟的「標章」。網路的說明如下:

.

2015年民宿主人魏文軒,吆喝一群留在池上的年輕人,改造老鐵馬、載著商品上街販售,開啟「黑色騎士」的起源。隨著越來越多青年響應,街變熱鬧了、人變多了,池上的青年移居成果,讓「歸鄉」成為生涯中的一個選項。

.


第三家是「借冊所」。嗯,這個名詞,就.......用台語念,不是很雅啦,但也算是特色。網路說,是一家二手書店。唉,現代的臺灣年輕人就是這樣,偏愛開不賺錢的商店啊!這樣的小鎮怎樣撐起「二手書店」呢?非常好奇。但從門口標示來看,還有賣咖啡和茶,以及「木雜貨」,另外的標示說明也有DIY課程。這些都是目前書店的「複合式經營模式」---書,快要變成配角了(或是招牌內容物)。

.


第四家是「如初丼」。應該是賣「丼飯」。但是,今日的此刻「CLOSED」,「售完」。網路的說明,是一家很有理念的餐館,座位很少,但是因為餐點精緻用心,很受到歡迎。從店面的外觀看之,確實是一家非常吸引人的餐廳。希望下次有機會可來享用。

.

這就是中華路的特色小舖(我看到,不知有無遺漏?)。比較好奇的是,到底是什麼樣的力量或信念,可以讓這些人來這裡開店,而且持續經營?像池上這樣的小鎮,臺灣多如毛牛,要怎樣的特質才能吸引人潮,吸引開店者呢?是今日的好奇課題。

.

更精彩的照片,請點擊

https://www.potatomedia.co/post/1fe7a061-6b66-4835-a3a3-7a8d70d69997

.


更多「台東之旅」請來我的「POTAPOMEDIA」--現正連載中

https://www.potatomedia.co/user/5d4e50f2-2659-42de-a9bc-f2c5f55f0b67/posts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