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喝过激浪吗?
![](https://assets.matters.news/embed/aace9fdf-09b8-4faa-90f5-a9f88faf86f7.gif)
![](https://assets.matters.news/embed/7ebc8a47-67cf-4fa0-b4c4-23326a14ab39.webp)
可乐被肥宅们册封为快乐水,激浪却没有得到应有的敬畏,毕竟它可能是世界上最亚的汽水。
总有好事者说百事可乐无法与可口可乐分庭抗礼,那是因为他们还没有把激浪纳入百事的阵营。
![](https://assets.matters.news/embed/186affc7-5641-43d9-8815-9f799e7f703d.jpeg)
即便没有被它玄乎的口味抚慰过味蕾,你也应该曾被便利店货架上那一抹诡异的荧光绿惊艳得挪不开腿。
“尿样兑碳酸水,难怪要用那么奇怪的瓶子来装。”
“这玩意是谁用洗衣粉勾兑的啊!!!话说真有个激浪洗衣粉(不是碧浪)。”
![](https://assets.matters.news/embed/ccbaa3ad-6f46-4c0a-b7d3-e3fc73bc39b5.jpeg)
在2010年的中国,绿色的激浪点缀了“三亿鼠标的枪战梦想”,也一同粉饰了所有黑网吧旁边的垃圾场。
玩家们用一个个被黄色液体撑涨的胃换来瓶盖上的一串串 CDK ,为的只是能兑换到心仪的装备。这不是盲目消费的颓势,而是为爱氪金的意志。
![](https://assets.matters.news/embed/9cbc5c21-cf85-4318-84ec-a46ba77a2212.jpeg)
“绿色的瓶子,宛如手榴弹的造型,激浪这款饮料在当年可以说是广大 CF 玩家的‘绿光圣水’。”
“记得很清楚,在学校买了一百多瓶,放假去兑,全特么是喷漆。”
![](https://assets.matters.news/embed/f6f077c3-1f44-44d2-b6fb-0c0f0bfc76eb.jpeg)
好景不长,在结束与穿越火线的联姻之后,激浪在国内仿佛进入了不应期,一蹶不振;前有雪碧后有七喜,柠檬味碳酸饮料的市场不容其他竞品再从中分一杯羹。
如今你难以在超市的冰柜里寻觅到激浪的踪迹,从某宝上的汽水 dealer 那拿货成了激浪死忠粉解瘾的最后途径。
![](https://assets.matters.news/embed/5d78ff0c-13fd-4b79-af2c-7420ffa02452.jpeg)
尽管激浪在国内日渐式微,但在美国, Mountain Dew (激浪的英文名)无疑是饮料界的常青树,在过去十几年里,始终占据着美国碳酸饮料市场6%以上的份额,金枪不倒。
![](https://assets.matters.news/embed/5eb73eb4-e7c4-4af7-aaab-29413601fa0e.jpeg)
有趣的是,和可乐一样,激浪最初也不是作为饮料被发明的。
1940年,来自田纳西州阿巴拉契亚山区的饮料灌装商 Hartman 兄弟为威士忌调配新的混合饮料,无意间捣鼓出了喝起来还不错的软饮, Mountain Dew(直译为“山露”,也有私酿威士忌之意)由此诞生。
![](https://assets.matters.news/embed/e9d54877-b568-4b21-a4c4-14bbb7ad2ff7.jpeg)
据说刚开始激浪的口味有点像七喜,在被 Tip Corporation 公司收购之后,由柠檬苏打水之父 Bill Jones 对其进行改良,加入了更多的糖分和咖啡因,才逐渐形成了如今独特的风味。
![](https://assets.matters.news/embed/34ab277d-8320-4bd3-a6e2-9b334b2dee51.jpeg)
1964年,百事可乐收购了 Tip Corporation ,激浪也正式成为了百事可乐麾下产品。
百事早期对激浪的定位是“乡巴佬的欢乐果汁”,还用了一个名为 Willy 的乡巴佬形象作为吉祥物,势要拿下偏远山区的下沉市场。
![](https://assets.matters.news/embed/4d4c2d3c-b4cf-4993-b236-8c04f638cd08.jpeg)
显然,这营销方案奏效了,比起正常可乐坐拥更充足的糖分和咖啡因的激浪实属主要从事挖矿之类体力活儿的底层人民解渴、补充能量的不二之选。
“一瓶20盎司的激浪含290卡路里,77克糖和91毫克咖啡因。相比之下,一瓶20盎司的百事可乐含有250卡路里的热量,69克的糖和63毫克的咖啡因。”
对阿巴拉契亚地区来说,紧密的地缘关系更是让激浪成了当地居民不可或缺的生命之水,一天几瓶,喝得比矿泉水还勤,你甚至能在他们身上流淌的血液中尝出点激浪味儿。
![](https://assets.matters.news/embed/a4653781-058f-4e20-b922-c58a97530829.jpeg)
从80年代起,百事不再甘于把激浪局限为一个乡村品牌,而是把目标受众的画像转向喜欢极限运动的亚文化青年。
![](https://assets.matters.news/embed/2d4afa7e-aaf8-4af5-8dd4-57c7168eb958.jpeg)
正如 Lana Del Rey 在 “Diet Mountain Dew” 里唱的: “You’re no good for me,But baby I want you' I want you.” 一直被外界诟病的高糖、高咖啡因和大量色素反倒正中当时叛逆年轻人的下怀。
![](https://assets.matters.news/embed/8dd5dee4-961f-490e-ad32-4a13b3f49518.jpeg)
他们硬是把它当成了带气泡的红牛,把激浪的 logo 贴在滑板上,纹在身上,甚至把喝激浪当作是一种与主流作对的生活方式。
和功能饮料差不多的效果也让激浪受到了无数程序员和游戏玩家的青睐, Jim McCarthy 在1995年出版的《微软团队:成功秘诀》里写到:“购买大量的激浪是经理让手下的程序员好好干活儿的主要方式之一。”
![](https://assets.matters.news/embed/babd64b6-8e74-4187-9002-f895e7dd42bb.jpeg)
2007年,激浪开始与游戏合作,包括《光晕》、《魔兽世界》、《使命召唤》等经典大作,并针对游戏玩家推出 “Game Fuel” (游戏燃料)系列产品,在游戏圈里,激浪也顺利占据了一席之地。
![](https://assets.matters.news/embed/68c525e5-a6b3-402a-97a5-0b3bac60c5a7.jpeg)
从穷乡僻壤到街头,再到屏幕前,激浪能风靡美国的缘由肯定和万恶资本家的营销脱不了干系;但反直觉的是,消费与文化并不冲突,消费在毁灭文化的同时,也在构建推进文化。
“与其他许多碳酸饮料不同的是,它们都是面向主流的,需要更加谨慎地关注消费者的健康,而激浪在某种程度上不在乎这些东西。这是一种态度,装在瓶子里的奇妙态度。”
![](https://assets.matters.news/embed/3c3c2513-e63e-4e6b-bd0d-a5c48e4087a4.jpeg)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https://imagedelivery.net/kDRCweMmqLnTPNlbum-pYA/prod/avatar/009bf884-078e-495d-b71a-f8ec0f2d6e39.jpeg/public)
![](https://imagedelivery.net/kDRCweMmqLnTPNlbum-pYA/prod/avatar/009bf884-078e-495d-b71a-f8ec0f2d6e39.jpeg/public)
![](https://imagedelivery.net/kDRCweMmqLnTPNlbum-pYA/prod/avatar/60c4492c-93ae-45d8-b3fe-9d5a3d15e587.jpeg/public)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