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超级大选后|大党式微,造王者登场,未知的大选结果
10月3日,德国国庆节,亦称为统一日——西德和东德在三十一年前的今天,正式宣布统一。但刚刚经历过超级大选的德国政坛,显然还并未统一出最终的结果。
默克尔执政十六年后,谁将成为德国的新总理?
传统大党式微,排名第三第四的党派成为关键的“造王者”(Königsmacher),它们将如何抉择?
两党执政的稳定时代暂且结束,三党执政下的德国,将以怎样的姿态和政策,在如今的世界秩序中,继续维持它的地位?
这是近二十年来,“最激烈”大选过后,留给我们的其中一些疑问。
一.已知的大选结果
对联盟党(CDU+CSU)而言,此次大选的结果用“史无前例的惨败”来形容是十分恰当的——在之前的所有大选中,它的得票率从未低于30%。而这次,则在24%左右徘徊。与2017年的大选相比,它失去了超过五百万的选票。每一张选票后,是民众对党派及其党魁的期待。
在党首个人领导特质愈发被看重的时代,默克尔的不再连任,让联盟党失去了一部分拥趸,而现任党魁拉舍特则更被指责为此次大选失利的最大原因。
将一个党派的没落归咎于一个人的身上是不妥的。后默克尔时代的基民盟(CDU)政治纲领模糊:究竟继续保持原状,还是向右移动吸纳保守选民?这分裂的局面难以激发民众对其的信心。联盟党在疫情期间作为执政党,也易成为监督与批判的对象,几个月前爆出的口罩丑闻更是极大地削弱了民众对其的信任。但拉舍特本人确实也依靠一己之力,譬如在德国七月大水的灾区现场大笑,驱走了大量的支持率。
拉舍特的反义词是朔尔茨。他被视为社民党(SPD)的英雄,此次大选的胜者,呼声最高的德国新总理。社民党在此次大选中获得25.7%的票选,尽管不算很高,但一来超过了联盟党,二来这个结果已极大扭转了社民党长期居于15%的颓势。
毫无疑问,鲜花与掌声下,朔尔茨对悬而未决的总理之位显示出了绝对的信心,“民众想要一个变化。他们希望下一任的总理是社民党的候选人。”
时事是一个讥诮的圆环,民意在其中此消彼长。默克尔时期的几次大选中,社民党的众多选民被逐渐左移的联盟党吸引,导致了社民党的式微;此次大选,近两百万的原选民抛弃了拉舍特引领下的联盟党,转而投入了社民党的怀抱。
除了朔尔茨所代表的社民党外,此次大选的另外两位赢家是绿党 (Die Grünen) 和自民党 (FDP)。
绿党在大选前曾被寄予了更高的厚望,其民调也始终保持在20%以上,党魁贝尔博克甚至一度被认为有可能成为新一任的女总理。在大选中,绿党实际获得约14.8%的选票,较2017年增长约5%——虽然这个结果在绿党眼中不算圆满,但足以傲人。
绿党也是唯一一个从所有党派正向吸收了选民的政党:从基民盟处收纳近百万选民,左翼党处近五十万,自民党与社民党中也各有约二十五万选民流向绿党,甚至还有六万多选择党(AfD)的支持者调转了阵营。从选民特质观察,绿党的选民普遍更为年轻(30周岁以下),并且拥有更高的学历(本科及以上)。
与绿党的选民特质重叠度最高的是自民党。在2013年无缘国会后,自民党近年来在党魁林德纳的带领下发展稳健,此次大选获得11.5%的支持率,略高于四年前。
而对于极右翼选择党而言,虽然总体支持率下降至10.3%,但仍得以顺利进入国会,并且在德国东部的图灵根州和萨克森州第一次成为了最强政党。这一结果也让拉舍特又被不少人拖出来批判——他们认为,正是拉舍特的疲软领导力令基民盟在德国东部失利,将选区输给了选择党。
二.潜在的组合与“造王者”们
为稳定执政和推行政策,执政党往往力求在议会占据过半席位。在德国,单一政党的得票率难以达到50%,因此两党联合成为常态——例如现在由联盟党和社民党组成的大联合政府(GroKo)。如今,两党执政的局面将被打破。
就大选结果而言,大联合政府确可以继续维持,两党相加得到402个议会席位,成功过半。但失去了默克尔的联盟党,无法再笼络社民党甘心做其副手,更何况如今的社民党在支持率上胜了联盟党一筹。两虎之争,谁又肯屈居?
划去红黑联盟这一可能性后,只剩下两种可能性,即交通灯(社民党+绿党+自民党),或牙买加(联盟党+绿党+自民党)。注:社民党通常用红色表示,绿党用绿色,联盟党用黑色,自民党用黄色。交通灯的颜色为红黄绿,以此代指社民党+自民党+绿党;牙买加的国旗颜色为黑绿黄,以此代指联盟党+绿党+自民党。
这无疑将选择的权力,交给了两位较小的党派——绿党与自民党。他们选择与哪一个政党联合执政,那一政党的候选人便将成为德国的新总理。在这一奇特的权力位移之下,绿党与自民党也被德国媒体称为“造王者”。
三.热恋与筹码
既然同属“造王者”,两个政党便组成了一个利益“联盟”。在大选结束后,绿党与自民党率先举行了第一个小会晤,参与人员皆为两党核心成员:绿党党首贝尔博克和哈贝克,自民党党首林德纳,以及总秘书长维辛。
会晤结束后,双方就会谈内容皆持保密态度。并且就像热恋中的情侣,几乎同一时间在Instgram上发送了四人的自拍照,并且配上了相同的文字说明“在寻求组建新政府的过程中,我们讨论了共同点和克服分歧的途径。我们甚至已经找到了一些。真是令人兴奋的时刻。”
这般的热恋模样,却是有些别扭的。
早在大选前,双方的冷嘲热讽就未停止过。针对贝尔博克在大选前的环保主题相关政策讲解,林德纳的评论是“我的天呐”(Oh Gott, oh Gott)。在绿党的新闻发布会上,贝尔博克谈及双方的共同点时说道“林德纳和她年龄一样大,林德纳和哈贝克都是男人,也许大家都喜欢吃冰激凌”。这让人胆寒的德式幽默下,是绿党与自民党十分有限的共同之处。
在气候及环保问题上,绿党希望有更多的国家介入以及更高的资金支持,自民党则希望推行市场激励机制;在税收议题上,绿党致力于增加富人税,自民党则想继续降低税收,并完全废除团结税;在财政政策方面,绿党倡导逐渐取消债务制动,自民党则不想动摇基本法中的债务制动。更何况,林德纳和哈贝克都对财政部长一职很感兴趣。
两个政党就以上话题,都必将作出妥协和让步。
大选结束后,当发现无论组成何种联盟,自民党和绿党都不可或缺时,双方迅速转变话锋、明送秋波的做法,无疑是十分聪明的政治策略。待双方(暂时)统一分歧,便拥有更强的政治资本与联盟党或社民党要求更高的话语权,例如夺取一些关键位置的政府部门职位。毕竟,两党的选票相加达到26.3%,超过了两个传统大党。
但另一方面,太多的互相妥协,甚至出让本次选举时的纲领核心,也将侵害选民对其的信任,威胁四年后的大选——这对任何一个有长远眼光的政客而言,都是一个需警惕的信号。
四.利益与抉择
在绿党与自民党理清二者间纠缠的利益关系后,他们还需做出一个选择:社民党(朔尔茨)还是基民盟(拉舍特)?
在政治光谱上,社民党与绿党的重合度更高,两个政党共同致力于“更多的再分配”,“更公平的工资”,“更多的气候保护”等议题。与自民党组成交通灯组合后,理想状态下将“社会”,“自由”,“生态”三个理念链接,是绝大多数绿党选民的心声。更别提对比深陷泥潭的拉舍特,力挽狂澜的朔尔茨更像被民意选中的人。
大选过后,朔尔茨的的表现可谓是气定神闲。他表示完全支持两个小党率先私下会晤谈判,相信他们会做出正确的选择,并指出在此次大选中被民意选中的三个政党,即社民党,绿党和自民党,共同执政后带来的未来——共同推动德国的工业现代化,对抗气候变化,促进民众间相互尊重。
在德国近五十年的政府组阁中,社民党曾在勃兰特与施密特两位总理时期,与自民党组成执政党,也曾于施罗德时期与绿党共同执政。虽曾与双方都做过队友,但三党在联邦层面上的共同执政无疑会是一个新的挑战。对这一组合十分有借鉴意义的,或许是位于德国西南部的莱茵兰-普法尔茨,在那儿,社民党的德雷尔担任州长,顺利地与绿党和自民党组成交通灯联盟。
但交通灯联盟并不是自民党的首选。林德纳担心在这一“红黄绿”联盟下,自民党极有可能被逐渐边缘化。而跟“社民党+绿党”的和谐情形相似,自民党与联盟党在政治光谱上更重合。两个政党在经济政策方面反对提高税收,在气候保护方面支持技术上的竞争,同时鼓励针对太阳能电厂等基建缩短规划和审批程序等。
林德纳早在大选前,便不止一次地明示与联盟党组阁的倾向。在德国人口最为众多,号称迷你版德国的北威州,基民盟与自民党自2017年以来共同执政相处愉快,林德纳和拉舍特之间由此惺惺相惜已久。
尽管备受自民党青睐,但此时的拉舍特是在热锅上快被诘责熟了的蚂蚁。自选举失利以来,党内反对拉舍特的声音也浪潮似的,一波又一波扑打下来,打得原本便不坚固的基民盟更加松垮。
曾被视为联盟党热门总理候选人、最终被基民盟元老排挤的基社盟(CSU)党魁索德尔,就冷不丁地在大选后评价道,“很显然,现在朔尔茨最有可能成为总理”。更有不少党员认为联盟党应自觉成为在野党,拉舍特则更应麻溜地引咎辞职。
历来抗压性极强的拉舍特,在这个外有批评声、内有挖墙脚的难堪局势中,一如既往地如一只圆滚滚的不倒翁,努力尝试组成牙买加政府,保住联盟党的执政党地位,也保住自己的总理一职。
一方面,面对可谓是败选且混乱的联盟党,及失去权威和民意的党首拉舍特,自民党和绿党需考量与其组成牙买加政府,是否是一种逆民意失人心的举动,即便组成政府,亦有提前坍塌的政治风险;另一方面,正因为它的失败,与意气风发的社民党相比,自民党和绿党有了更多谈判的政治筹码——几乎可以想象,拉舍特为了组阁将做出足够诚意的让步。
五.漫长的谈判
就目前而言,绿党偏向于交通灯联盟,自民党支持牙买加联盟的人更多,而民意调查则也更偏向于交通灯联盟。无论最终选择与谁组阁,两位造王者都将花上一定的力气和时间,与两个逐渐式微的大党谈判,并反复摩挲比较对方抛来的橄榄枝。
将总理之位视为囊中之物的朔尔茨曾在记者问答时说道,希望组阁能在圣诞之前完成。四年前,犹有默克尔坐镇的联盟党花费了近半年的功夫,经历了牙买加联盟破产,最终才与社民党勉强组阁。
而此时,德国无疑正在经历比四年前更为清晰的“碎片化”政党格局。大党不大,小党不小,即便是被视为胜利者的社民党,也不过拿下四分之一的票选,这意味着,有四分之三的民众未与它站在一起。
联盟党与社民党都被视为人民党 (Volkspartei),即针对不同属性特征和利益追求的民众,如公务员,企业家,职员,老人,学生,天主教徒,无神论者等,寻找到一个在妥协与让步下、对整个社会而言都必要的共识。但随着社会环境的进一步分裂,尤其针对某一社会阶层与利益的中小党派兴起(如绿党,自民党,选择党),这个妥协下的共同点也愈来愈难找到。
无论是今日的德国,或者是未来的德国,恐怕都很难回到两党稳定执政的状态。三党执政之下,在处理“电子化”,“环境保护”,“教育体系”“税收改革”“国际关系”等重要议题时,必然面对更多的挑战、思考、妥协与平衡。
如今的第一个大挑战便是:今年圣诞之前,德国能否成功组成新的政府,稳健地面对他们自己口中的这个“时代转折点”。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