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生也能開始救救自己

黃懿翎 (令雨)
·
(修改过)
·
IPFS

2024年,法國爆發一件震驚全球的性侵案,主要被告多明尼克.佩利寇(Dominique Pelicot)將妻子吉賽兒.佩利寇(Gisèle Pelicot)下藥昏迷性侵,甚至找陌生男子共同性侵,總計至少有83人參與犯行,長達十年,其中50人遭檢方查出身份並加以起訴。

昨天我在France 24的新聞頻道上看到,自這案子爆發開始,法國各地都會有一小小小小群的男人開始參加小組,彼此敞開心討論性愛經驗、男子氣概、同儕壓力等,透過這種小組內開誠佈公地聊,從各個層面探討並進行性別意識的自我教育。

其實案件發生之後,很多男性產生了防衛機制,不斷表示 "not all men" (不是所有男人都這樣),因此也有女性舉牌寫說 "Not all men, but (it is) always a man"(對,不是所有男人都這樣,但會這樣的都是男人)。

其中一個男子小組的領隊/社會學家表示,"not all men"會讓男性從「因為不是所有男人都這樣」,推斷「所以我不是這樣」,也就是說,「我沒有問題」,因此停留在原地。

前一陣子的洗碗文事件,我活到現在第一次在網路上看到有男性公開承認:「男性在關係面向、性別意識的學習,相對之下是慢的」。



這是因為男性在社會裡面基本上還是享有性別紅利的那一方,但真的只有性別紅利嗎?那些參加小組的法國男性,有許多人表示,自己在男性團體中,必須表現出多數男性認同的男子氣概,才能夠融入團體之中,這只是其中一個男性在父權觀念裡面無法好好做自己的例子。諷刺的是,也是因為父權觀念,使男性被迫刻意忘掉這種「受傷」、「委屈」的心情,忘掉這些「很娘的」經驗,好好當個「男子漢」,因此逐漸麻痺,沒有意識到自己也是父權的受害者。

翻攝France 24


"Not all men, but (it is) always a man" 男性可以把這句話當作指責,也可以當作一個警鐘,提醒自己該好好在性別意識方面自我教育,救救自己(男性群體)。


****除特別標示外,圖文皆為作者所有,請勿任意轉載*****

~~~~~~~廣告時間~~~~~~~

本人斜槓了兩個專業,歡迎按讚追蹤粉絲頁

翻譯人森的滋味

LING 烘焙實驗室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黃懿翎 (令雨)專職翻譯,出版多本譯作。翻譯・時事・戲劇・書・手作烘焙。 meadowling@gmail.com。FB🔎【翻譯人森的滋味】:FB🔎【Ling 烘焙實驗室】IG🔎 lingbaker2020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性別的濾鏡
29 篇作品
信仰隨筆
6 篇作品

拿補助就是要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