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形・沖繩.虛實之旅】非中亦非日——既熟悉又陌生的琉球王國

虛詞無形@香港文學館
·
·
IPFS
·
自1879年日本吞併琉球王國以後,在華文世界,基本上都是以沖繩之名出現在人們眼前。不過有趣的是,台灣去沖繩的航班電子屏,顯示的是「琉球(沖繩)」而不是只有「沖繩」而已,對日本的其他地方卻不會用上古名標示,不會看到「江戶(東京)」或「蝦夷(北海道)」這樣的說法(雖然以喜歡幕末史的朋友來說,蝦夷共和國這詞應該也不陌生)。這樣的區別對待,或許因為台灣與琉球過去錯綜複雜的關係與情感所致吧。

原文刊載於虛詞・無形

文|林皓賢

琉球,現時更多人熟悉的名字是沖繩。對香港人而言算是繼台灣以外另一個後花園。不過現時人們常常覺得,去了沖繩等於去了日本。自1879年日本吞併琉球王國以後,在華文世界,基本上都是以沖繩之名出現在人們眼前。不過有趣的是,台灣去沖繩的航班電子屏,顯示的是「琉球(沖繩)」而不是只有「沖繩」而已,對日本的其他地方卻不會用上古名標示,不會看到「江戶(東京)」或「蝦夷(北海道)」這樣的說法(雖然以喜歡幕末史的朋友來說,蝦夷共和國這詞應該也不陌生)。這樣的區別對待,或許因為台灣與琉球過去錯綜複雜的關係與情感所致吧。

筆者雖然是讀歷史出身,但過去對於沖繩的歷史並沒有太深究。從前對沖繩的印象只有兩個。一個是中學會考讀到晚清史時,1871年,這一年先後有兩批琉球進貢船開往清國時,途中遇風暴,飄流到台灣被殺,日本借此向清廷抗議,事後清廷代表以「生番」(不順服清廷的台灣原住民)不服王化為理由推搪,說台灣生番是「化外之民」,這給予日本借口出兵台灣,亦簡接放棄了原是中國及日本共同屬國的琉球。事後日本將琉球置於自己控制之下,到1879年正式將之吞併。這段歷史相信筆者那個年代的考生不會陌生,但對於琉球歷史的認知,最多再加一個末代國王尚泰就沒有了;另一個印象同樣是來自世界史,二次大戰時沖繩戰役爆發,數萬當地人受戰火波及喪生或自殺,不少日軍亦是沖繩人。從那時起,美軍一直佔領沖繩,直到1972年,即使日本已奪回沖繩治權,但美軍仍然駐紮在沖繩,間中亦有美軍性侵當地人的事件發生。

筆者對於近現代的沖繩史興趣不算大,不過對於古代的琉球,則有濃厚興趣。說來可笑,促使筆者認真去找找琉球歷史來看的,其實是2018年奧特曼捷德劇場版《連繫起來!願望!!》,劇中除了取景於沖繩外,亦將不少的琉球神話元素融入了劇情,亦是那時開始,筆者才稍微認識到琉球的傳統文化,如大鼓舞、風獅爺、阿摩美久的創世神話等等。那時筆者開始察覺到,琉球的古文化與日本雖然有點相似,但其實是很不同的兩件事物。而在找資料的過程,筆者發現,人們一直說的琉球王國,其實只有五百多年的歷史,遠比人們印像中短時間。

現時叙述琉球遠古歷史的三部官修史書《中山世鑑》、《中山世譜》、《球陽》,據《中山世鑑》所載,琉球自阿摩美久創世後,直到成書之前有四個時代:分別是天孫王朝、舜天王朝、英祖王朝、三山時代、第一尚氏王朝。而成書時的則是最後的第二尚氏皇朝。不過,最早的《中山世鑑》都已是1650年時才開始寫,那時中國滿清已入關六年。在此之前琉球官方及民間並沒有可靠的文字傳承歷史。故此,現時琉球神話中的天孫時代,與中國的三皇五帝時期一樣,只能當是傳說。第二個王朝舜天王朝仍不脫神話色彩,有趣的是,在《中山世鑑》中,說是舜天王朝的開國之君舜天是日本清和天皇之孫源為朝的兒子。源為朝在日本平安時代的「保元之亂」中下落不明。現代學者都對此說法抱質疑,認為只是為了誇耀自己的血統,抬高按司出身的尚氏王族地位的說法。不過舜天王朝的存在仍是有側面的根據,因為下一個英祖王朝是從舜天王朝的末代國王義本「禪讓」得位而來。而英祖王朝一方面已有考古證據,亦可推算是中國的元世祖忽必烈時期,英祖曾兩次擊退元軍的侵略。

接著的三山時代、第一尚氏王朝與第二尚氏王朝是現時人們較熟悉的時代,亦是中國歷史中明清朝貢制度上琉球成為中國屬國的時代。只是明朝也好清朝也罷,中國當權者是否理會琉球內政如何,又原來琉球有向日本薩摩藩朝貢是有疑問的。對於琉球國(當時其實他們沒有自稱王國,王國之名是後來日本人加進去)而言,朝貢只是讓他們進行海上貿易賺錢的一個途徑,不過這種兩邊稱藩的做法,相信當時亦沒有人想到會埋下琉球亡國的一個伏線。

琉球在歷史上與國際關係上與中、日兩國關係都很密切。三山時期北山、中山、南山三國都有向明朝朝貢,明太祖亦於1392年派了閩人三十六姓來琉球,在那霸港附近的浮島上建立了久米村,並定居於此。閩人三十六姓多為航海家、學者或其他擁有一技之長的人,這三十六姓的後代後來亦有於琉球當官,世代負責航海、造船、外交文書的編寫、翻譯、對華貿易等事務,因此在琉球社會中地位較高。明宣宗時,嘉獎中山國巴志統一琉球之舉,賜巴志「尚」姓(尚巴志),從此尚姓成為了琉球王室的姓氏。直到明憲宗時1470年,第一尚氏王朝發生政變,由伊是名島出身的宮中御鎖側官(管理財務的宮廷官員)內間金丸(亦即是遊客如果去伊是名島遊覽時,往來運天港與伊是名島的渡輪就是妣他命名,船邊的單手指天的人像就是金丸),被群臣推舉為國君,雖然此人與尚巴志無血緣關係,但為了得位之正及要向明朝交代,改名為尚圓。有趣的是,第一王朝的末代尚德王死時未到三十歲,而金丸即位時則已五十歲有多,他卻以「世子」的身份向明朝報「父喪」,而明朝使者基本亦不理當中的不合理。這亦可看到天朝對於藩屬問題,其實亦是愛理不理。

從前聽說的琉球王國歷史事件,都是發生在第二尚氏王朝。在此讀者們可以自行找找本文最後推介的幾本書來參考。回到本文最初指琉球的古文化與日本雖然有點相似,但其實是很不同的,正如標題指的「非中亦非日」,此處可以再看看琉球文化中的幾個例子。琉球明顯受到中國、日本兩種文化的影響,但又與周邊的民族的文化,如日本、朝鮮、臺灣原住民、漢族等都有一定區別,形成獨特的文化。例如,古琉球士族的命名,琉球士族古時(三山時代前後)會有三種類的稱呼。一種是「童名」、一種是中國姓名「唐名」、一種是日本名字「和名」,例如巴志及其父思紹未賜姓時只稱為巴志或中山巴志、中山思紹,是較琉球及中國化的名字。第一尚氏王朝有一名將名為護佐丸的人物,以及另一割據勢力阿麻和利聽來就有點日本化。又以尚泰王時期的王婿大城賢雄為例,就有唐名叫「夏居數」,後來他又隨封地變遷而改名為「越來親方賢雄」,這些都是見於紀錄之用的名字,亦可見琉球社會亦深受中、日兩地文化的影響。至於實際生活琉球士族及平民最常用還是童名,如越來親方賢雄的童名就叫「松金」。 另一個很明顯是受中國影響但又在地化了的是古琉球武術「琉球手」,亦即人們常誤會以為是日本來的唐手或唐手拳,其實是琉球吸收福建當地武術發展而成,亦是現代空手道的原型。另外,琉球風俗的風獅爺,相傳風獅爺的起源可以追溯至漢朝山越居民的神獸山貓爺,是由明朝移居琉球的閩人三十六姓傳到沖繩。其形象與台南另一名物劍獅十分相像。另外,現時沖繩名物琉球泡盛,不少人以為是沖繩版的日本清酒,其實泡盛是從暹羅傳入的釀酒技術而來的。

延伸閱讀
朱宥任:《沖繩自古以來,不是日本神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琉球王國的前世今生》(臺北:時報出版,2022年)。
佐久田繁:《琉球王国の歴史》(那覇:月刊沖縄社,2000年)。
臺北藝術大學文化資源學院、陳健瑜著:《琉球:海上王國五百年》(臺北:國立臺北藝術大學,2013)。
林皓賢
香港城市大學中文及歷史學系哲學博士,香港中文大學體育運動科學系博士後研究員,樹仁大學商業經濟及公共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員。最愛歷史,又放不下文化研究,所以專家當不了,就樂於當一個雜家。合著有《詠春的傳承與保育》、《宗教與香港:從融合到融洽》、《全球化下的中國》等及報章與網上評論多篇。

虛詞・無形網站
虛詞・無形Facebook
虛詞・無形YouTube
虛詞・無形Patreon


作者保留所有权利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虛詞無形@香港文學館虛無中誕生︰探索文學邊界。香港文學館經營網上發表平台「虛詞」、實體紙本月刊《無形》。 香港文學館有限公司由一群香港作家及學者組成,並設立香港文學生活館。常與大學、藝術單位合作,策劃各種文藝活動及展覽。 linktr.ee/houseofhklit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2024 好平安編輯室 聖誕Chill Guy書單

幣圈富豪以逾四千萬港元拍下藝術品「喜劇演員」引發熱議 牆上的香蕉三度被吃掉 藝術的價值如何界定?

從改編到概論:劉偉霖《用日本電影讀日本文學:從夏目漱石到村上春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