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起源】鑑賞印章
經過四千多年的「後人塗鴉」,《山海經》民間版本自然就充滿傳奇神話色彩;想看清《山海經》的原始內容,除了去除讓人眼花撩亂的塗鴉之外,還得拿掉一顆顆奇形怪狀莫名其妙的「鑑賞印章」。
「鑑賞印章」主要是後代學者所為,自商代開始,至清代為止,經過長達三千多年的『整理』,就整成了現在這模樣;前文【註解夾雜】、【加油添醋】其實也能歸類在這裡,只是這印章竟蓋在畫上,後來還被層層塗鴉,所以只能一起算在後人塗鴉之中。
首先,是《山海經》附註,這本來也該算《山海經》,但因為水準差太多,故也將之視為「鑑賞印章」;商代晚期諸侯離心,雖然武丁早年用傅說國家復興,但晚年之後國勢日衰,背叛造反時有發生,迷信鬼神就是殷商晚期最嚴重的問題。
《史記》帝武丁祭成湯,明日,有飛雉登鼎耳而呴,武丁懼。
武丁早年的施政治理還算個合格君王,但他中晚年營造的風氣習俗,卻使得全國從上到下都變得迷信鬼神,最終導致殷商的墮落與滅亡;戰爭為了討伐背叛的諸侯,於是就有整理《山海經》的必要,於是崇尚鬼神的學者就開始認真地『整理』。
《大荒南經》有兩顆頭的䟣踢(袋鼠母子)只能說是意外,《山海經》真正怪力亂神的開始,應該是從商代整理《山經》開始的,以下是其篇末附註:
《南山經》凡南次三山之首,自天虞之山以至南禺之山,凡一十四山,六千五百三十里。其神皆龍身而人面。其祠皆一白狗祈,稰用稌。右南經之山志,大小凡四十山,萬六千三百八十里。
「《南山經》凡南… 其神皆龍身而人面。其祠皆一白狗祈,稰用稌。」這就是商代學者附註,為何特別附註神鬼祭祀?或許是想用宗教信仰控制人心吧。
商末諸侯離心,不思道德治理,反思迷惑人心,才是國勢日衰的主因。
「右南經之山志,大小凡四十山,萬六千三百八十里。」一段,應該就是漢儒五指山撒尿到此一遊了;商代與漢代雖都是官方編修,但卻將《山海經》的格調層次向下拉去。
相較於《南山經》與《東山經》,《西山經》與《北山經》更是商代神鬼學者『整理』的重點:
《西山經》又西六十里,曰太華之山,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仞,其廣十里,鳥獸莫居。有蛇焉,名曰肥𧔥,六足四翼,見則天下大旱。
「有蛇焉,名曰肥𧔥,六足四翼,見則天下大旱。」就明顯不是伏羲氏或神農氏所著,因為這不合他們的風格,這些神獸完全沒吃也沒試藥效;當然,也不可能是夏初道德治理的增添,更何況那時大半世界都還泡在水裡。
《西山經》有鳥焉,…見則天下安寧。...見則有兵。...有獸焉,...見則大兵。…見則其邑有兵。 …見則天下大水。...見則天下大穰。…見則其國大穰。…見則其國大水。... 見則其邑有譌火。…見則其邑大水。…見則其邑大旱。
太多了!有什麼焉,然後代表什麼徵兆,見則天下安寧、天下大穰、有兵、大兵、大水、大旱、其國大穰、其國大水、其邑有兵、其邑有譌火、其邑大水…;看見就能天下太平!真的太神了!只要懂得求神問卜,哪裡還需要費事治理?
正是商代這些神鬼學者,才將《山海經》的格局地位,一下子拉到神怪小說的層次,然而他們為何這麼幹?很簡單,上有好者!就因為武丁之後的商王都迷信此道,神鬼學者、民間術士、各種牛鬼蛇神就開始群起亂舞。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