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思展館cosplay我心中的matties:不辭勞苦為受難中的緬甸作記錄的翁婉瑩

陶樂思
·
·
IPFS
·
雖然我們享受着長假期,但世上的罪惡不會放假,罪惡不放假苦難也跟著不會放假。由幸還有熱心的作者,不辭勞苦為受難地方的人民作記錄;把內容搬到這兒更妥善地保存。今明兩日,樂思展館將展出他們的作品。

在緬甸,非官方媒體被取締;網絡被封禁。即使未完全癱瘓也已變得龜速。少數外媒記者也面臨隨時被捕的風險。當我們在長假期享受悠閒之際,世上的罪惡不會休假。由於罪惡不休假,苦難也跟著不會休假。也正因如此,這兒有熱心的作者不辭勞苦地記錄事情,搬運資料。令外界知道受難地區的現況;或把當權者視為眼中釘,不知何時會被消失的內容搬到這兒更妥善地保存。正因為有這樣的熱心作者,樂思展館在長假期依然照常開館展出作品。今天要介紹一位作者 @翁婉瑩 ,她一直關注政變後的緬甸。分別在《立場新聞》和這兒發表文章,報導緬甸民眾的抗爭情況。昨天到現在,她已經一連發表了四至五篇作品。今天介紹其中三篇:

《與妻訣別》:https://www.matters.news/@reprily/與妻訣別-bafyreicsdf6uo7n2gzbpe5eif33jezx36sflrvtduft5olqdhguhrq426m


「親愛的妻子,請原諒我,如果我不出去,像我這樣不出去的人變多,緬甸就不可能獲得民主了啊。」25歲的仰光北達貢鎮青年Ko Chit Min Thu在3月11日前往抗議現場時,對擔憂的妻子最後說的話。」

《亡者》:https://www.matters.news/@reprily/亡者-bafyreidjq2uzy7ist2cocut4vlvfmioi5tz7smfteo6vnfu3bxqy3oxt3i

「仰光友人一行前往亡者家中慰問,他的父親一直在反覆說的一句話是,「我的兒子死了,他們已經贏走了他的生命,可是為什麼連遺體都不願意還給我們呢?」

閱讀以上兩篇文章,我都感到十分難過。第一篇作品令我想起曾在《維基百科》讀過的《林覺民與妻決別書》。一百多年前在仍然是清政府統治的大陸,一位叫林覺民的青年為了推翻不義政權,令人民生活幸福,甯願拋下當時已經懷有身孕的妻子。一對恩愛夫妻從此陰陽相隔。在百多年後的今天,另一國度也發生着同樣的事情。對林覺民,以及對這位已逝的緬甸青年,我是同樣的敬重。敬重他們文筆畏死的精神。

倘若覺得之前兩篇作品過於沉重,閱讀第三篇作品可能會在黑暗中找到一點微光:

《分裂與團結》:「緬甸佛教極端主義份子對穆斯林的暴力,緬甸軍頭與少數民族武裝組織數十年的衝突,看似緬甸更分裂了,但軍事強人以粗暴的政變,保護自身利益,卻讓緬甸人民團結了起來,超越民族與宗教信仰。」

這三篇作品,我只抄錄它們的摘要。此類作品不會有太多拍手。但若你關心世上正在受難的群眾,希望你能給作者多多拍手鼓勵。讓這些作者有動力繼續為這個時代作記錄。

復活節是記念耶穌基督為人類脫離罪惡的轄制,而甘願承受十字架的羞辱與酷刑。但願在罪惡橫流的時代,人性的光輝更加彰顯;但願世上的極權能在我們這一代終結。

PS:不知道為什麼。今天「關聯作品」功能好像出現了問題。之前只要我在搜尋鍵入作品標題,第一個顯示的就會是我想關聯的作品。但今天有兩篇作品,我鍵入標題之後,就出現一大堆無關的作品,就是偏偏沒有我要的那篇作品。結果只能關聯一篇。其餘兩篇只能放連結於文宗。不知道發生了什麼故障。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陶樂思社工系學士。現職行政人員。業餘寫作。喜愛自學。寫作領域涵蓋觀點、社會科學、歷史知識、寓言短篇等。Github: https://github.com/Dorothy1984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閱讀《你就是困住自己的那座山》,學會溫柔地替自己終結自我破壞

閱讀《高效源力》:學會校正成功與快樂的次序

知識拼拼樂
30 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