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為孤?
「我跟你說,你是覺得你爸爸對你很好吧?每次見面都給你錢或禮物?可我付出的是精神和時間。別人離婚是可以拿贍養費,但我可以很自豪地說,我沒有拿過他一毛錢!甚至我很公平的提出『一個要房子、一個要兒子』,讓他先選。對呀!一開始他選了你,所以房子就歸我。後來,他竟厚著臉皮來找你,說因為那個女人不喜歡你,就想把你送回來。你知道我怎麼做?我二話不說把房子還給他!因為我不要讓人覺得我們現在擁有的東西,一開始時是來自他的恩惠。我自己一人也可以把你養大!」
這段在衝突中經常聽到來自母親的控訴,在他腦海中再度浮現。他正在一場生命歷奇活動中哭泣……
主持人指著帶來的布偶、熟雞蛋和生雞蛋,解釋這是一個透過互相拋接彼此的生命象徵物,讓參與者反思在心態上該如何接待生命的一個活動。第一階段他需要選一個最能代表自己的布偶。他想起那個「既弱小,又愛逞強能自我保護」的自己,就選了一隻細小的蝸牛。一輪互相拋接之後,主持人把布偶收回,開始第二階段。
這次,他要拿一隻熟雞蛋,在上面寫上自己的名字,代表自己。當他拿到雞蛋時,那種想哭的衝動來了。
「這個我是多麼的渺小,那層外殼是多麼的脆弱,若我願意大力一握,它必粉碎。」
對他來說,雞蛋這個比喻太貼近他的本相,以致他無法抽離角色。他開始抗拒要進行互相拋接,因他害怕受傷害,尤其是在看到其他參與拋接的人笑嘻嘻的樣子。結果,他的蛋是全場中第一隻跌在地上的,更諷刺的是蛋僅是因他接不穩而碎的,與其他人無關。他沒有參與第三階段,離開群眾,縮在一個角度中哭出來了。
其實母親的那段控訴,是希望得到兒子能認可自己「獨立養育」的付出。然而,他只著眼於其中一個細節:
『一個要房子、一個要兒子』,讓他先選。
的確當離婚是必然的結果時,合理分配夫妻共同財產和撫養子女的權利是必要的。母親的建議,很理性,很公正,完全體現了她作為一個獨立自主女性的態度。他看著那只破雞蛋,這份公正,他不想要。既沒有被母親優先選擇,也沒有極力挽留。他心中惟一的解釋,也許自己就只是一個物品或財產,價值上頂多是跟房子差不多吧。
被互相拋接的,不是一只普通的布偶或雞蛋,更是他自己。母親對父親的「禮讓」,父親後來的「退貨」,在他看來,同樣都代表「不被需要」。
即使人在家中,大概是一個寄居的狀態吧……
他孤身一人,在人海中不斷驗證自己的價值,渴望找到屬於自己的歸處……
作者附註
為免累贅和重覆描寫,本文刻意省去一些情節。建議回顧前作《他碼的父親》,了解主角其他心路歷程。
每一天,有千萬人在為五斗米折腰。按下支持,舒緩作者的腰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