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創新】小學創新課外活動 校長:「集合啦!孩子們!」
「校長,網課日子好懨悶啊!」
「校長,我地好掛住老師同學啊!」
「校長,停課期間無課外活動好唔開心啊!」
一間小學的校長,為了回應學生的需要,於是聯同學校負責生命培育的老師,在疫症下發揮創意。在農曆新年期間,於網絡上發起了一個運用新媒體的創新活動:
「集合啦!孩子們——校長挑戰盃」。
一方面在疫情停課期間,為學生提供網絡裡的課外活動,創造不一樣的校園回憶,另一方面增強師生在網絡裡的凝聚力,提升學生對學校的歸屬感,更重要的是藉此機會跟學生進行生命教育及新媒體素養。
新常態下的新嘗試
中華基督教會全完第二小學的林逸龍校長指,這個活動是「跨界別」合作的實踐。學校的生命培育組老師,與電腦科的老師合作,為全校四年級至六年級的學生開設Instagram (IG) 帳戶,然後追蹤學校的IG帳戶「全二心友會」(「全二」為學校的簡稱)。接著,「島主」林校長,邀請師生一起到「考你唔島」,接受由他發起的三個生命教育挑戰。
這個活動全名為「集合啦!全二心友會」,與近年的大熱遊戲「集合啦!動物森友會」相似,校方指這是為了以學生熟悉的事物來提升他們的參與動機。另外,「集合啦!動物森友會」的口號是「因為咩都冇,所以咩都做得到」,學校的「心友會」的口號則是:「因為『心』裡『友』你,所以甚麼都做得到」,亦跟遊戲口號不謀而合。
校長:好多謝一班好老師
「作為新校長,我一直都很想跟同事們一起同心做事。這個活動若沒有一班老師的自發及不計較付出,實在無法成事的。我不是負責構思,只是從旁增潤、補充,並配合老師們。」
林逸龍校長溫柔地說。
陸主任是這個活動的重要推手,她說:「沒有同事全面支援,這件事真的會困難重重。沒有凌頌然老師,就沒有一段有趣的活動宣傳片;沒有姚雙慶主任,就沒有這麼多同學在接受挑戰後獲得幽默的鼓勵;沒有雷智明助校,就沒有師生的學校IG帳戶;沒有一眾有心老師和社工的投入及參與,就沒有這些寶貴的師生互動。」
林校長向學校積極參與此活動的老師們致謝,並指生命培育組同事的用心令其感動:「他們不但主力推動及執行、又提供技術支援、並在學生完成網絡挑戰後,積極回覆每一位學生,當中的回應充滿愛與幽默感,令學生信心倍增,促進師生的交流互動。」他認為在網絡中,老師也能好好關懷學生,不在乎環境,而在乎心境。
「在網絡中看到同事在學校以外的另一面,例如有一些平日正襟危坐的老師,原來是冷面笑匠、又有一些老師拍攝及美術技巧高超等,這均令我得以更立體地認識同事。」
承接網絡裡的生命教育
在去年疫症停課期間,這間學校的生命培育老師,已別開生面地在網絡進行一連串的生命教育工作,曾推出「生命教育五重奏」:
1) 原創抗「逆」影片首映禮,停課不停「正向教育」,為全校孩子「集氣」
2) 全校集體創作兩首抗「逆」之歌,向社會「送暖」,增強學生在逆境中的能力感
3) 在每一堂網絡課堂後的「生命教育時光」,加強師生互動,向學生傳遞愛與關懷
4) 在網絡中教授學生正念呼吸、伸展運動,照顧學生身心需要
5) 以學校吉祥物為題材設計「抗疫卡」,提醒學生六大抗疫資訊
陸雪瑩老師是學校的生命培育主任,她強調說:「即使停了課,也不能停老師對學生的關愛及支援。」陸主任指,是次活動是與生命教育機構Why Not Education創辦人及總監林秋霞老師一起構思的:
「在這個幻變的時代,我們覺得現今的教育工作者真的要與時並進,善用網絡,走進孩子的社交平台,這樣才能更多角度認識他們、鼓勵學生,並肩同行。」
乘時學習新媒體素養
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媒學院畢業的林秋霞老師表示,「有別於主流教育界的論調,這間小學不但沒有與學生在社交平台中保持距離,反而以這個平台為疫症期間的重要陣地,希望即使不能『無事常相見』,但也期待孩子能『活動網上見』,師生在網絡中作緊密聯繫,促進學生與學生間、學生與老師間的互動。」
林老師在此活動前,最關注的是學生的「新媒體素養」。
「新媒體」是指通過互聯網或電子科技,傳播及獲取信息和資訊的途徑,讓人們彼此交流互動,例如社交平台。
而「素養」是指一些技能,「新媒體素養」指的是尋索、分析、辨識、創造及運用資訊的能力。
「要言之,人們能理性、有效及合符道德地運用資訊及資訊科技,成為才德兼備的資訊製作和接收者。學校很好,願意信任學生,這樣讓孩子有空間去展示學術以外的自己。」
「老師投入參與這個活動,帶動學生踴躍參與,師生打成一片,反映這個平台是師生互動的不錯途徑。因此,我們希望可持續發展及使用這個平台,例如英文科同事可以此平台跟學生在網絡中,趣味地學習英語;以後長假期的各項活動,也不妨善加運用此平台。」林逸龍校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