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史學加000218《史記》卷八〈高祖本紀〉04:只完成5%就放棄,是因為挑戰太難?還是刻意逃避?
──────────原文──────────
高祖以亭長為縣送徒酈山,徒多道亡。自度比至皆亡之,到豐西澤中,止飲,夜乃解縱所送徒。曰:「公等皆去,吾亦從此逝矣!」徒中壯士願從者十餘人。高祖被酒,夜徑澤中,令一人行前。行前者還報曰:「前有大蛇當徑,願還。」高祖醉,曰:「壯士行,何畏!」乃前,拔劍擊斬蛇。蛇遂分為兩,徑開。行數里,醉,因臥。後人來至蛇所,有一老嫗夜哭。人問何哭,嫗曰:「人殺吾子,故哭之。」人曰:「嫗子何為見殺?」嫗曰:「吾,白帝子也,化為蛇,當道,今為赤帝子斬之,故哭。」人乃以嫗為不誠,欲告之,嫗因忽不見。後人至,高祖覺。後人告高祖,高祖乃心獨喜,自負。諸從者日益畏之。
──────────翻譯──────────
擔任亭長的高祖要為沛縣押送徒役前往酈山進行工程,然而徒役們有很多在半路逃走了(高祖以亭長為縣送徒酈山,徒多道亡)。高祖自己估計照這個樣子發展下去,到達酈山時徒役們也就會都逃光了(自度比至皆亡之),所以走到豐縣西邊的大澤中時,就停下來飲酒,並趁著黑夜把所有的役徒都放了(到豐西澤中,止飲,夜乃解縱所送徒)。
高祖說:「你們都逃命去吧,從此我也要跟著逃亡了(公等皆去,吾亦從此逝矣)!」
徒役中有十多個壯士願意跟隨他一塊走(徒中壯士願從者十餘人)。高祖乘著酒意壯膽下,夜裡抄小路通過沼澤地,並讓一個人在前邊先走(高祖被酒,夜徑澤中,令一人行前)。
沒過多久,走在前邊的那個人回來報告說:
「前邊有條大蛇擋在路上,還是回去好了(前有大蛇當徑,願還)。」
此時,高祖已醉,說:「大丈夫走路,有什麼可怕的(壯士行,何畏)!」
於是衝向前,拔劍去斬殺大蛇(乃前,拔劍擊斬蛇)。大蛇被斬成兩截下,前進的道路被打開了(蛇遂分為兩,徑開)。繼續又往前走了幾里路,劉邦在酒醉下躺倒在地上(行數里,醉,因臥)。
後邊的人來到斬蛇的地方,看見有一老婦在暗夜中哭泣(後人來至蛇所,有一老嫗夜哭)。有人問她為什麼哭,老婦人說:
「有人殺了我的孩子,所以我才哭泣(人殺吾子,故哭之)。」
那人問:「你的孩子為什麼被殺呢(嫗子何為見殺)?」
老婦說:「我的孩子是白帝之子,變化成蛇,擋在道路中間,如今被赤帝之子殺了,我就是為這個哭啊(吾,白帝子也,化為蛇,當道,今為赤帝子斬之,故哭)。」
眾人以為老婦人是在說謊,正要打她,老婦人卻忽然不見了(人乃以嫗為不誠,欲告之,嫗因忽不見)。後面的人趕上了高祖,高祖醒了(後人至,高祖覺)。那些人把剛才的事告訴了高祖,高祖心中暗暗高興,更加自負(後人告高祖,高祖乃心獨喜,自負)。那些追隨他的人也漸漸地畏懼他了(諸從者日益畏之)。
─────────解說與心得─────────
在上一篇的內容裡,我們看到劉邦在結婚生子後的改變──他會多花些心思放在農事以及養家上,但也會發現其實他內心深處仍有著想追求顯貴的心。不過,劉邦的身分不只是回家當個好丈夫、好父親,他仍有「亭長」這個職務在。因此,在這一段內容裡,司馬遷告訴我們劉邦在執行任務時的一段故事,當作劉邦走向反秦之路的起點。
以前每每讀到這段故事,心中總會浮起一段畫面:劉邦帶著一幫刑徒千里迢迢地前往秦帝國首都──咸陽,進行各種勞役。然而,這次在讀這段史料時,突發奇想地利用方便的網路科技查一下江蘇沛縣距離陝西驪山有多遠。結果,赫然發現距離約770公里,以兩千年後的今天,在完善的交通網輔助下,如果徒步行走,根據電腦的估算,約要走165小時,以一天走八小時來算,大約要走21天左右。
但以兩千多年前交通狀況來看,應該需要走數倍於21天的時間才有可能抵達吧!?
不過,當年的劉邦帶著刑徒到底走了多遠,才讓劉邦覺得可能無法完成使命,因此選擇跟著逃亡呢?根據這段紀載中的「到豐西澤中,止飲」來看,劉邦其實只走有到沛縣的隔壁──豐縣而已,透過網路科技的幫助,我查到今日的江蘇境內的豐縣與沛縣大約相隔三十多公里左右。換言之,劉邦的隊伍根本走不到百分之五,就已經有大半刑徒逃亡了!
當看到亭長劉邦押送刑徒僅走了百分之五的路途就跟著逃亡時,我心中出現了兩個疑惑:
其一,劉邦的領導能力也太差了吧!?才帶著刑徒離開家鄉走到隔壁縣城,就有大半人員逃亡。但是,到底真是劉邦毫無行政能力?抑或是劉邦根本就刻意讓他們逃亡呢?
其二,順著第一點的結論來看,劉邦會不會根本早就打算逃亡?否則為何他會如此輕易選擇放棄任務?就他在鄰縣就決定逃亡來看,好處還真不少,像是距離家鄉又很近,可以受到家人的接濟等。然而,如果真是如此,劉邦逃亡的目的是什麼?此時的秦始皇帝仍健在,直到二世皇帝登基後,才會爆發陳勝、吳廣的起義。換言之,當時並沒有任何反秦勢力出現,劉邦的逃亡應該與反秦毫無關聯。
那麼,劉邦為何會選擇逃亡呢?我想,或許是秦帝國下的稅收與勞役太超過,才導致劉邦與許多人寧願選擇逃亡吧!
換言之,劉邦的生活或許早已被秦國的稅制壓得喘不過氣,所以才會打算透過這次「機會」,「逃避」秦朝的「苛捐雜稅」吧!
至於劉邦在逃亡途中,穿過沼澤時,遇到大蛇的故事,歷來都被解釋成:漢朝為了證明自己是「正統」,因此配合當年秦文公與「白帝」有關係的夢境而「編」出來的故事。
【補充:《史記‧封禪書》記載:文公夢黃蛇自天下屬地,其口止於鄜衍。文公問史敦,敦曰:『此上帝之徵,君其祠之。』於是作鄜畤,用三牲郊祭白帝焉。】
然而,這個流傳很廣的「斬白蛇起義」故事,就時間點來說並不合理。就如同前面所述,此時天下並沒有任何檯面上的反秦勢力,劉邦只不過是個未能完成任務而選擇逃亡的亭長而已,當下怎可能會有斬除象徵秦帝國的白蛇的念頭呢?!
況且,這段內容太過於怪力亂神,加上都是「有人」看見、聽見,而非劉邦本人親眼目睹與耳聞,而且劉邦當時已經喝得醉醺醺了!到底斬的是擋路的白蛇?抑或只是個阻止他們逃亡的秦朝士兵?這些我們都不得而知。但無論這個故事是真偽,劉邦的這個「豐功偉業」讓他日後起兵反秦,進而建立漢王朝有了「合法性」。
總結一下,此時選擇逃亡的劉邦,戴著他專用的「劉氏冠」,加上有「斬白蛇」的神話加持,身邊也有了一小群追隨他的兄弟。雖然不能說是聲勢浩大,但至少此時的劉邦已經跨出他原先的舒適圈了!
那麼,逃亡的劉邦還會遇到哪些挑戰?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以上,就是這段史料給我的小小發想。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