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分享|有效傾聽技巧
■ 前言
今天利用公司資源上了一堂關於傾聽的課程,公司提供的線上課程除了專業能力的深耕補強,對於溝通、傾聽、表達這類的軟性課程也是不遺餘力地滿足員工強化發展。(不小心重新愛上自己的公司😊)
為時一小時的課程,幫助自己理清了許多思緒。透過文字紀錄也再次梳理自己的想法,願這些資訊內化後 成為更好的自己。
課程是由LinkedIn發布提供,如有帳號或是公司行號有配合或許也可以透過以下連結觀看。
👉 Link Here!
■ 觀後心得
這堂課程會想特別記錄下來有以下原因
-架構明確,透過傾聽技巧、常見挑戰、有效傾聽行為三區塊塑造有效傾聽。
-講者敘述不拖泥帶水,理念傳達乾淨俐落貼合架構。
-情境模擬,聽者可確實吸收理解各個傾聽行為。
首先,講者提出五種不同的傾聽技巧定義傾聽並非只是單純的聆聽,分別是:
1. 回顧細節:在聆聽對方傳達的話語時,從中聽取枝微末節。
2. 理解重點:在聆聽對方傳達的話語時,全盤性吸收後理解關鍵內容。
3. 評估內容:傾向於聽取訊息後需要作出判斷的傾聽。
4. 肢體語言:解讀對方身體傳達的訊息。
5. 同理心:專注對方傳達的情緒和語言,表示理解。
不同的場合會運用到不同的傾聽技巧,像是當朋友分享心事通常是同理心傾聽,重視朋友的情緒;或是當主管交辦任務的時候,理解重點和評估內容的傾聽方式就相當重要。
講者也鼓勵看完這些區別後可以自己把五種傾聽能力排序,最擅長的到最弱的。
看完這樣的技巧定義讓我有重新認識自己的感覺,不會有再把自己定位在不良傾聽者的想法。
之於他人,自己是很不善於傾聽的人,但聽到這邊才發現本身的不善於傾聽,只是因為同理心不足,但不能全盤否定自己(至少雙手環抱胸前是開始採取防備心這種肢體心理判斷得出來應該有加點分...)
認知到自己的不足,就去和有這優點的人學習;擁有且擅長的,就鼓勵讚許一下自己繼續保持。
另外在常見挑戰這段 印象深刻的是不恰當反應這部分,所謂不恰當是指傾聽後的回應不當,例如當對方分享完,但聽者簡單回應後就把話題拉到自己身上的自我式回應、或是當對方分享完後直接性的反對或批評(這邊影片是用對方分享日常瑣事但卻換來指正作為舉例)、或是在對方未要求的情況下提供建議,最後則是專注事實而非情緒(就像上面提到的傾聽技巧,在應該運用同理心傾聽的情況卻不斷地分析細節評估內容...)
自己每個雷都踩過所以看到真的深有同感,現在回想起來真想給當時和我分享心情的朋友們道個歉。
在聽這段的時候想起曾經在蔡康永的書裡讀過這樣一段話
本來就是為了讓你能和別人連結,語言才存在的。可惜這麼多人只顧自己使用語言,卻不在乎別人了。
-蔡康永 《蔡康永的說話之道》
就像最後講者列舉五項傾聽行為當中一點的保持沉默,在回應對方之前,留個空白想一想準備脫口而出的那些回應恰當嗎。(以我衝動的程度,大概要隨身準備一枝筆在話噴出去之前用筆插自己的大腿)
五項有效傾聽行為 📓
- 明確定義傾聽角色(你只是想發洩心情還是想要知道我的看法?)
在回應前做足這件事情就可以避免在對方未要求的情況下提供建議。 - 注意非語言暗示
臉部表情、肢體動作、說話語氣都是說話者額外的傳達。另外,給予適時的眼神交流就是對說話者最好的尊重。 - 保持沉默(The quieter you become, the more you can hear)
身體和聲音都做到沉默、等待。 - 闡述表達
簡單複述能夠讓說話者知道自己有認真聽,於正式場合而言也可以當作對於資訊吸收的自我檢查。 - 情感投射
與說話者的情感、肢體相呼應可以讓對方感受你我同一陣線,有凝聚力(這個應該要視情況)
■ 總結
最後講者也提及實踐的重要性,反覆練習培養成習慣。
針對較為薄弱的傾聽行為列個改善計畫(一個習慣的養成至少需要21天),讓自己和家人朋友監督自己每天都更加進步一點。
定義角色、保持沉默、情感投射肯定是我最大的努力方向!!!
喜歡這堂課還有另外一個原因可能需要看影片才能感受到。
這部影片主講者有兩位,兩位說話的流暢度以及不時的給予對方眼神交流、給予肯定,我認為就是體現了這部影片想要傳達的最佳的範例。
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