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囉👋 我是Shina,區塊鏈特種兵。
When I was told to look into blockchain in 2019 but shrugged it off, I wasn't ready for the radical technology. Yet, here I am today, from a hacker to a hackerhouse host, and now researching @solana foundation, I am fully immersed and finding my true worth in this very field that I once overlooked.
2021秋,我放棄留美,選擇清華美院的工業產品設計。
我想:終於可以快樂享受大學生活,學習通過藝術來創造價值。我期待著未來四年遊走中國,洞察市場需求,找到技術夥伴共同打造優質互聯網產品。
可能是我的想法太天真,可能是疫情來得太突然。

還記得迎新第一天,我問教授“課程是否會包括互聯網產品設計”時,教授遲疑後委婉的轉移了話題。
之後的一年,我跟著學校安排忙活了很多:寫生、素描、攝影、建模。。。
我嘗試享受“純粹”的校園生活:廣交朋友、參與社團、打場籃球比賽、談場偶像劇戀愛。。。
我告訴我自己這是settling down,但內心深處總是存有不安與焦慮。

我不想承認自己的專業並沒有激發我的設計與創作能力。
2022年春,學校開始施行各種疫情政策。
師生不能再自由進出,各種關鍵的實踐和外訪被暫停。每日的核酸和限制仿佛是在嘲笑我對大學的遐想。
在上課的同時,我會接一些UI設計的散單,嘗試堅持對互聯網設計的熱衷。但逐漸發現UIUX市場開始飽和。同時,沒有與時並進和全職投入工作的我,很難產出合格的界面設計。

在各種不順和多次隔離中,我不禁焦慮地問自己:我是不是錯過了什麼?

2022秋,很多同學在隔離宿舍裡錯過了北京最美的晚霞和紅葉,我也錯過了成為UIUX設計師的一次班車。
我迷失,蹒跚,徘徊不前。再精心布置的宿舍也只是舒適一點的牢籠。

白紙運動中的同班女生,深夜朋友圈激烈的短暫刷屏,身邊無聲的反抗是那樣的刺耳。我們是那樣的渴望自由與美好,但又是那樣的無奈與無助。
疫情結束後,我開始報復性旅遊,靠著自己有限的積蓄去感受世界。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參與了一個socialfi項目,當時我對於這個新的術語一無所知。出於好奇,我去了次美國,參加了人生第一個區塊鏈峰會——EthDenver。
一周的時間,我沉浸於去中心化的互聯網生態,感知在這個新產業中,生產關係的改變。

這個新業態洋溢著自由、活力、和希望。同時也我看到了設計能創造價值的許多機遇—前沿的技術往往意味著用戶體驗的後滯。
我想:如果我不滿與傳統教學,那為何不嘗試為自己制定學習大綱?
最重要的是,我不想再錯過這趟駛向未來的班車。

我開始學習區塊鏈基礎,調研業內產品的設計現狀和缺陷。我參與香港的互聯網3峰會、跟著清華區塊鏈協會去東京打黑客松、自己獨闖國外活動、現場組隊結交朋友、加入社區與公鏈生態。。。
學習新概念的激情、打黑客松比賽獲勝時的榮耀、認識五湖四海的朋友,讓我決定在這塊尚未豐收的土地上扎根。

就这样,
我去了12個國家、
打了5場國際黑客松、
交到了幾十個愛闖世界的朋友、
收穫了10+W RMB 的報酬與獎金、
找到了最可愛的開發者社區——the mu、
認識了3個大型公鏈生態和數個國際頭部項目、
參與了數個DAO組織,包括賦能大學鏈協的CollegeDAO、為大家免費發放Pizza的PizzaDAO etc、
主導了5次交流和公益活動, 其中包括主持 Consensys, metamask, polygon, 1inch, Aave的Devrel小組討論(panel discussion)、
組織了2個面向大學生的hackerhouse(包括策劃、募資和執行)、
成為了 Solana Foundation 的 Research Grantee、
即將前往洪都拉斯組織Art Residency。
待續。

从一个设计小白到区块链特种兵,
至今是我的第10个月, my journey has just begun。
我意識到,想做一名優秀的設計師,不一定必須依賴學校的課程,也無需執著於成為傳統行業定義。
不一定需要跟著傳統大綱做造型做實體,學習各種設計工具,忙於為大廠搬磚,被動被篩選。
關注業態,跟緊趨勢發展,把自己的時間與精力投入於未來的技術及正在創造價值的社區,與大家一同成長與學習。過程中,去發現行內用戶普遍痛點、需求,主動去解決問題,通過優化體驗感提高用戶的參與度, 這些都是成為好設計師的過程。
目前我參與的很多事情乍一看和設計毫不相干,但我認為開放式體驗是學習新產業與積累全方面的經驗的能讓我在未來彎道超車的關鍵。

每個人的故事都不一樣。寫這篇文章的目的不是炫耀我的成就,而是想給自己建立繼續闖蕩的自信。同時,我也想告訴讀到這裡的你(謝謝你的支持!!):
If I can curate my own education, I can create my own career.
I believe you can do it too.
如果我能制定自己的學習大綱,那我為何不能定制自己未來的職業生涯?
我相信任何人都可以。

洋溢著自由、活力、和希望,
我會繼續成長,創造價值。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