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遊記
「文獻千年國,車書萬裏途。鴻龐開辟後,南服一唐虞」。如果有人問,哪個非漢字圈的國家在文化上同中國最接近?相信大多數中國人都會回答「日本」,或者「韓國」。然而我給出的答案卻是:越南。正如開頭那首如今仍高掛在越南順化皇城太和殿的詩一樣,中國對它的影響自數千年前開始,一直到今天仍未結束。同時它對中國歷代的意義也非同一般,不過這個恐怕要到歷史專欄中細說了。
我與越南結緣實是出於偶然。因為現在越南經濟騰飛,與各國之間的航班頻次都達到了有史以來最高點,票價十分低廉,我作為學生自然是抓住了這個機會在那裡轉機省錢,順便呆幾天到處看一看。對於這個陌生的國家我起初並沒有太大興趣,但到了之後才發現,它比我想象的有趣的多(這裏順便吐嘈一下,我覺得真正名不副實的是菲律賓,據說遊客很多,但極其無聊)。接下來細說我去過的三個城市:河內,寧平,下龍灣。
河內:
我到達的第一站是河內,也就是越南的首都。初來乍到,這個國家便給我一種「青澀感」:態度很好但英文水平堪憂的服務人員,門店很小但商品精致的紀念品店,和機場門外看上去剛剛翻修沒多久的柏油馬路。這一切無不在揭示著越南正處於「初出茅廬」的發展階段。然而,一到老城區(還劍區),這種「小清新」的形象一下子就破滅了:狹窄的街道,窄而破舊的房屋,滿街亂跑的電動車,和頭頂亂糟糟纏成團的電線。這裏的交通狀況極其糟糕,北京的老城區跟它比起來簡直都可以說是秩序井然。河內的老城區也是充滿「煙火氣」的——我說的是真的「煙火氣」,滿大街都是炊煙,空氣質量相當堪憂。而且不知道為什麽我總覺得這裏的天氣就像蒸桑拿,無比悶熱(我去過越南的其他地方就沒有這樣),以至於同行的朋友進了空調房之後長嘆一聲:「終於活過來了」!
好吧,當然了,在這種地方也是有很多樂子可以找的對吧,正所謂「好臟好亂好快活」嘛。首先說吃飯。不同於其他飲食重油重辣的東南亞國家,越南的飲食非常清淡(我在那裡基本沒見過胖子),口味略微偏甜,但真的不妨礙它好吃。老城區完全不乏物美價廉的平價餐廳,當地人都推薦Bon Cha Dac Kim,我親自去過之後也覺得相當好,人均90台幣左右,這個在到處都是外國遊客的還劍區真的已經很實惠了。尤其是早餐,我推薦去吃那裏的烤肉粉,裏面基本全是烤肉(不像大陸某些店裏面的「茄子燒肉」裡面其實都是茄子),且湯汁濃郁鮮美,只要七萬越南盾(約合台幣90)。針對外國人的高檔餐廳我只去過一家(因為價格確實有點高,人均650台幣),叫Duong's Restaurant,距離最高人民法院不遠,但不同於很多其他高檔餐廳的華而不實,它的菜可以說是我近幾年來吃過最好的。我建議去吃traitional set,傳統越南菜,加稅48萬越南盾(合台幣630),但從前菜到餐後甜點一應俱全(飯量小的有可能吃撐),且每一道菜的質量都是無法形容的好。如果不是預算太緊張,我覺得還是非常值得一試的。

再說玩的。著名的「還劍湖」白天風景一般,只有湖邊及湖心的中國式建築算是一大亮點。況且這地方不是以風景成名的,而是它的歷史和傳說(我會留在後面講)。湖邊建築上面有大量越南文人留下來的對聯(全是用中文寫的,在越南(當然也有日本韓國)的古代,漢語是「雅言」,正如歐洲中世紀貴族在正式場合都講拉丁文一樣),但水平麽。。。還不如我自己寫的。不過順便說一句,越南優秀的文人非常多,他們留下了相當多出彩的漢詩漢詞,我也搞不懂為什麽還劍湖這樣的名勝為什麽全都被那些文采平平的人填滿。至於在晚上,湖周圍建築的燈光會把湖面映襯的很好看,你也能在湖邊看到很多跳廣場舞的老年人(沒錯,越南也有廣場舞)。加之周邊琳瑯滿目的夜市,你到這時便能真正感受到河內老城區「亂糟糟」的魅力,就像是回到了上一輩人口中90年代的中國。

河內的博物館也不少,但我覺得雖然不是不值得去,但也沒有什麽太驚艷的。戰爭歷史博物館裏面種類繁多的美蘇製式武器(其中絕大多數來自繳獲)是一大亮點,之後也沒什麽太多值得看的。旁邊就是著名的「升龍皇城」,不過真正的古跡早就被法國殖民者毀掉了,基本都是重建的,規模也一般,我的建議是可去可不去。還有越南國家歷史博物館,一棟主樓裡面全是「越共多麼偉大光榮正確」的宣傳,作為在中國呆了那麼久的我看了都倒胃口(這也是我不推薦去華盧監獄的原因,太多一看就很假的政治宣傳)。至於胡志明陵寢嘛。。。外國散客只允許跟團預約,不然只能所有旅遊團參觀完之後排隊,我認為自由行是不太可能瞻仰到胡的遺體的。我倒是覺得陵寢外的廣場從某種程度上是仿照天安門廣場建造的,但遠遠比不上其寬闊宏偉。我的建議,作為河內的地標性景區,去一下就可以了,逛半個小時走人了事。


我個人認為河內最值得去的古跡就是「文廟」,也就是他們的國子監(沒錯,越南古代官製學自中國,也有科舉考試,這個是日韓沒學去的)。其規模雖然不如北京的國子監,但如果能避開遊客多的時間段,還是能感受到其中的幽靜和文化氣息。大殿內供奉的是孔子,堂上還掛著我們熟悉的「萬世師表」牌匾。同時由於戰亂損毀較少,河內文廟內還展出著大量從中國運來的古籍原本,從道德經到禮記一應俱全,文廟的文物價值也因此得到了巨大提升。大殿後面供奉的是越南的「儒聖」朱文安,其生平經歷大家聽起來也想必會比較熟悉:君主昏庸,奸臣當道,朱文安不顧危險公開上書要求斬奸除惡,在沒有得到回應的情況下辭官回家供書教學。這不就是中國歷朝歷代提倡的「忠臣」模版嗎?我認為到了文廟,最主要的感受它的氛圍:正如越南國王黎季犛在回復中原人士對於越南好奇的詩中所寫的,「詩書唐製度,禮樂漢君臣」。如果你在文廟能感受到越南人直到今天都對孔子,朱文安等大儒表現的尊敬和被儒家思想浸染之深,我相信你不會覺得我說「越南文化上最接近中國」是虛言。

最後說一下法國殖民時期留下的「聖約瑟夫大教堂」。教堂本身沒太多好看,但附近的咖啡店和紀念品店都非常多且極具個性。越南有一大特色飲料就是它的蛋咖啡,如果想要品嘗的話我建議去教堂街對面的「Marou」,一杯十萬越南盾(130台幣),價格不低,但絕對好喝。同時店裏還賣越南本地產的巧克力,可以帶回去當禮物給家人朋友。至於紀念品,我建議買香水或者熏香蠟燭。越南香料工藝學自法國,且有更符合自己審美的改進(味道較為清香淡雅),著名的「西貢小姐」牌香水便是由此而來的。
總結:註意交通安全,小心中暑和脫水,不要隨便喝非平裝的飲料。如果不嫌河內「臟亂差」的話它還是一座很有特色和文化氣息的城市,建議遊覽時間兩天。
寧平:
從個人喜好來講,寧平是我去過三座城市中最喜歡的。這是座民風淳樸的小城,那裏的人基本不怎麽會講英文,但從他們的臉上你能感受到不同於服務行業職業性質的,真誠的微笑。其生活節奏之慢讓我一度感覺自己是不是回到了清邁?感覺很適合養老的一個地方。同時交通也沒河內那麽亂,路面寬敞,車也不多。由於地處群山之間,我也能明顯感覺到這裡氣溫比河內低不少。
寧平最著名的兩個景區,無非是長安(Trang An)和臥龍山(Lying dragon mountain)。長安主要就是boat tour(遊船),其兩岸的風景跟桂林有些像,但在我看來要更勝一籌。首先長安人更少,沒有像桂林有那種河面上到處都是船,岸上到處都是人的感覺;再者就是這裏給我印象最深的一點就是水極其的清澈,能看到河底叢生的水草和小臂長的魚,而且某些水域似乎還像九寨溝一樣含有大量的銅離子,是淡藍色的。最後當然就是它豐富的地貌了,主要是溶洞非常多,一開始處於獵奇想走溶洞比較多的路線,但進去之後才發現裏面極其悶熱,建議看一下可以,但不要選擇溶洞多的路線。船票費用二十萬越南盾(約合260台幣)來回將近三個小時不算貴。可以早上早一點起床去,一來人少,二來氣溫也比較低,河面上的風也會很舒服,正好可以體驗一下越南詩人筆下的「未暖輕寒清欲絕,一路曉風殘月」。



臥龍山上風景很好,就是有點陡峭,且500級臺階(越往上臺階越高),對於人的體能是個考驗,尤其是身高矮一點的(反正我和朋友兩個身高170上下的男生是累得夠嗆)。同時在那邊回程打車比較困難,要做好跟景區門口司機討價還價的準備,但最終價格也應該至少會比正常價格貴出一辦。順帶說一下越南打車,推薦用GRAB,不然有被坑的風險。我估計一般的計程車每公裏合台幣二十五塊,起步價四十塊左右,這個價格在東南亞實在不算低。然而在越南公交車對於外國人不方便(沒有英文報站),摩托車又不太安全,所以還是建議打車。在這裏我也要特別推薦一下山下唯一的那一家飲品店,裏面的甘蔗汁超級好喝,是從旁邊農田裏面現場砍下來現場榨汁的,兩萬越南盾(合台幣26塊)一杯,對於剛爬完山累的要命的我簡直如同瓊漿玉露。


至於吃的呢,我推薦Restaurant Trung Tuyet,物美價廉,菜單裏面也包含西餐和中餐(烤豬排和炒飯都是相當不錯的,而且餐前有供應免費水果,小菜和飲品)。當然我覺得體驗一下最傳統的越南街邊小店,吃碗正宗的越南米粉也是必不可少的,這裡物價低廉,一萬米粉大概四萬盾(約合50台幣)。
在寧平我只呆了一天,但是據說除了這兩個經典還有很多好玩的地方,比如山間的各種古剎,還有夜市和森林公園,等等。不過我覺得這裏給我最好的體驗就是它的民風淳樸,雖然近些年來寧平旅遊業漸漸壯大,但是相比下龍灣和河內還是相對寧靜祥和許多。在這裏我從來沒有被欺詐過,很多人看到外國人時都會對你更加耐心和照顧(且不求回報),而且就像我在這一篇開頭所說的,在這裏你就是能看到許多非商業性的,真誠的微笑。
總結:晚上盡量少去城郊,偏僻且信號不好(其實越南治安一直還可以,在東南亞僅次於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兩個較發達的國家,好於泰國)。建議玩一天或兩天,當然如果想找個地方放松心情享受平靜生活的話,在這裏呆上十天半個月也未嘗不可。
下龍灣:
下龍灣可謂是大名鼎鼎,電影「金剛」就是在那裏取景拍攝的,其獨特的海上喀斯特地貌也給它帶來了「海上桂林」的美譽。然而玩了一圈之後我不得不說,下龍灣真的被吹的有點太過頭了。
先說好處。首先下龍灣由於距離廣西比較近,也有大量華商投資,這裏的中文普及率高到嚇人,會中文的比會英文的都多,我敢保證你在街上用中文喊人幫忙絕對會有人一堆人回頭問你怎麽了。同時下龍灣的海景確實是名不虛傳,我去的時候是陰天,海上還在下雨,但不同於照片中晴天時的碧海青山,那時的下龍灣別有一番壯闊。我曾形容下龍灣的雨天有種「末日景象」:山在繚繞的煙霧中若隱若現,但同時你又能看到天邊的一抹殘陽,看上去就像群山之間有大片烈火在燃燒,低垂在海面上的大片黑雲就像是噴發出的濃煙。當遊船接近露出水面的山峰時,它們就會像巖石巨人一樣冷峻地站在你面前,而眼前的雲霧更是為這種景象添加了幾分神秘感。總而言之,這種奇異而壯闊的風景是我以前從來沒有見過的,為了這個去一趟下龍灣就是值得的(順便說一句,那裏猴子比較多,我甚至看到過猴子在海裏遊泳,也算是一大「奇觀」吧,哈哈)。





那不好的呢?首先,海中能看到數量不少的垃圾,估計都是些素質很差的遊客扔的。還有就是岸上的建築真的是令人一言難盡,一幫審美水平差勁的華人開發商在沿岸建了成群爛俗的西式建築,甚至還開設了遊樂場和賭場,硬生生讓這個山川壯麗的自然景區變成了「紙醉金迷」的模樣。而且這邊由於外國遊客成群,物價也超過河內和寧平(在商業街上人均四五百台幣吃不飽是常有的事),被坑也是家常便飯,跟「民風淳樸」絲毫沾不上關系。
至於吃的我真的沒什麽好說,盡量找便宜的吧。還有就是不要像我一樣,看到漂亮小姐姐用熟練中文拉你去店裏吃飯就不好意思說「不」,遇到價格不對趕快跑。
總結:我不是說下龍灣不值得去,相反,我覺得這裏的海景真的非常值得一看。但是註意,除此之外下龍灣真的沒什麽別的好看的了,物價又高,只呆一天足矣。
接下來簡單說一說越南與中國在歷史和文化上的糾葛:
歷史上中國皇帝都將越南視為自己版圖的一部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才正式確立了越南的主權國家的地位,在此之前它曾反復成為中國的藩屬國(而一旦中原王朝衰落又會趁機宣布獨立)。由於其在文化上與中國的極度接近和偏僻但又不失戰略價值的地理位置,中原王朝的統治者一般把將越南納入版圖視為「大一統」和體現王朝強盛的必要部分,可以說一旦某位皇帝拿下越南,他這輩子的統治合法性就基本確保了(除非他之後犯了太離譜的錯誤)。
直白點講,越南歷史上最大的敵人就是中國。我在越南戰爭歷史博物館看到的越南戰爭年代表時曾對朋友開了這樣一句玩笑:「這幾乎就是中國完整的朝代列表啊」。就連還劍湖也的傳說也是圍繞著越南黎朝皇帝黎利抗明的事跡展開的,大意是湖神借給他劍打敗明朝軍隊,凱旋之後又讓他歸還的事。「南國山河南帝居,截然定份在天書。如何北虜來侵犯,汝等行看取敗虛」。這首越南將領李常傑在與宋朝作戰時寫的詩是每個越南小學生的必學內容,可以說,越南的民族主義大部分是針對中國的。
然而,從文化上越南人卻是對中國十分向往的。不說幾千年儒家文化的熏陶,還有越南課本中李白杜甫的詩詞和魯迅的文章,僅憑滿大街越南歌手翻唱的中國歌曲和充斥著互聯網的中國小說和電視劇,就知道中國文化在越南的影響實在非同小可。我也覺得在思維習慣和審美上越南人同中國人最為相近,在日本,韓國和越南都有很多用漢文寫下的詩詞和文學作品,然而日本韓國的雖然沒有語言錯誤但很容易通過某種表達方式辨認出來(我也說不清,就是。。。感覺跟中國人思維方式不太一樣),而越南的卻很難辨認,不知道的一定會以為是中國人寫的。可能也正是因為這種底層文化上的高度相似,導致了如今中國在越南的文化輸出如此成功。
總而言之,我覺得越南人對中國的看法有點像中國人對日本的看法:既痛恨其在歷史上的所作所為,也對其經濟發展和文化成就有所欽佩。
下面說一下大家關心的幾個問題:
越南治安好嗎?
就像我說的,作為一個貫徹儒家思想的國家,越南的犯罪率在整個中南半島上都是最低的(其實東亞文化圈的國家/地區犯罪率普遍都不高)。不是說不需要小心,但也不必太緊張。至於最近盛傳的東南亞電信詐騙和人口拐賣多是柬埔寨和緬甸的事情,跟越南一點關系也沒有。
去旅遊會被坑嗎?
大概率會的,我就遇到過兩次。所以我建議打車用grab,沒有明碼標價的東西最好不要買。我同行的朋友曾經用十八萬越南盾(約合250台幣)買了一把飄異味還快要散架的傘,後來他自己也覺得太貴就去找樓下懂英文的旅行社老板娘鑒定,我永遠忘不了老板娘看著他的那個,如同眼前有個冤到六月飛霜的冤大頭的,摻雜著驚訝和憐憫的復雜眼神。
越南人對外來遊客友好嗎?
作為一個普通遊客,我覺得除了被無良商家坑害之外(在東南亞,中國遊客「人傻錢多」是種普遍印象),真的不會受到這方面的影響。這裡要注意一點,越南人普遍認為台灣,香港和澳門與中國大陸有很大不同,所以來自這些地方的人被坑的概率要小很多。我一路上遇到過許多越南人熱情而不求回報的幫助,從得知我們要走遠路而免費送我們茶水的餐館老板娘,火車站主動幫我們寄存行李的警察,到為了一萬越南盾找零追我半天的賣甘蔗汁的姑娘。。。我在越南感受到的大多不是歧視和惡意,而是那裏人的真誠和善意。正如黎季犛在詩中所寫,「欲問安南事,安南風俗淳。今年二三月,桃李一般春」,越南大體上還是個風俗相對淳樸,人民性格較為溫良的國家。我認為對於越南和越南人,應當用一種帶著善意的平常心去看待和了解,而不是像某些人一樣動輒用「越配」和「外勞」這類帶著優越感的刻板印象去體驗。
PS:
幾個越南比較有意思的現象:
那邊女人很喜歡穿長袖(無論多熱的天氣),甚至有的還會遮上臉,應該是怕被曬黑。這一點跟中國很像,「以白為美」的觀念到了有點病態的地步
很多人騎車的時候愛戴軍用頭盔(尤其是人力車)
由於貨幣面值非常大,最小為1000,所以一般都把一千叫「一塊」,一萬叫「十塊」
越南人跟華人一樣很「愛面子」,且在網路上罵人很狠的同時,現實中往往比較溫和
大多數餐廳中只有風扇,而且特別愛用低矮的塑料板凳
兌換貨幣價格最好的地方居然是金店,而且美元往往最受歡迎
不用醫生處方幾乎就可以買到任何藥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