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徬徨之刃》:我們都是共犯

淇淇
·
·
IPFS
·


《徬徨之刃》 是我印象最深刻的東野圭吾小說,一旦投入到小說世界之中,就一直想追看到結局為止,完全不想放下這本書。

雖然這不能說是甚麼上盛之作,甚至有評論說東野圭吾採用了一個過度偏激的個案,令到要探討的議題沒有轉圜的餘地,然而,我卻完全不覺得這有甚麼問題。這是一個小說的世界,作者不可以為所欲為嗎?而且,這個世界的罪惡越演越烈,為甚麼不可以用一個極端的例子? 

好啦,先介紹內容吧。 

內容十分簡單,就是說一個父親在獨生女兒被兩名不良少年性虐致死,他在得知兇手是誰後,矢志為女兒報仇。他殺了其中一人後,憑著僅有的一點線索追殺另一名兇手。這位父親頓時由受害人的家屬演變為殺人犯,面對警方的追截。 

故事主要分成三條主線:

1.     父親的復仇之路

2.     警方的偵查過程

3.     事故中不情不願地當上幫兇的少年,怎樣影響著劇情發展

看到這裏,你可能還是不太能理解這裏的問題,任誰都會說私下報仇是不能接受的行為。然而,日本的少年法並不是為被害人而訂立,也不是用來防止犯罪,而是以少年犯罪為前提,為了拯救他們而存在的。少年法並不是為了制裁孩子,而是為了幫助誤入歧途的孩子們走回正道。於是,未成年人犯了法,根本不會受到任何重罪。想像一下受害者、受害者家屬的感受,大概是將兇手千刀萬剮也洩不了心頭恨,更何況眼睜睜看著對方被輕判。他們真的會真心悔改嗎?真的會改過自身,為社會帶來貢獻嗎?可是,如果每個人都濫用私刑,這樣又會是一個怎樣的世界?

《徬徨之刃》就是要探討這個議題,雖然寫來未免偏頗,而且確實採用了極端的個案,但由於我真的相信世上就是充滿著這種完全沒有是非觀念、只追求自己的快感而不理別人死活的人,所以我絕對能夠投入這個小說世界裏面。

正因為投入到這個小說世界裏,我才會這麼緊張想知道結局會是怎樣吧。雖然我們都很清楚,這絕對不可能發展出一個喜劇結局,能不能復仇、警方抓不抓到兇手,都不會有人從事件中得益。所有人都是失敗者,包括這個社會。

(日本近年發生多宗持刀殺人的案件,在書店中殺掉女店員的兇手,殺人理由竟然是:“我工作不順利,找父母談,他們不理,我心情很煩悶,決定隨便殺幾個人出氣,殺誰都可以。”這樣無稽的殺人理由也可以在現實中發生,如果你是死者家屬,你有可能原諒這個殺人兇手嗎?)

到底是怎樣的社會才會培養出這樣的罪犯?有沒有想過我們在這些事上所擔任的角色?我們都是批判者,總在事後發表許多極度主觀的意見,尤其是甚麼權威甚麼學者。為甚麼都不能在悲劇發生前解決最根本的問題?

小說中少年犯的父母,即使面對鐵證如山,依然堅持他們的孩子不可能犯下種種惡行。即使明知自己的兒子有問題,卻只管放任他們,眼不見為淨。就算他們犯下甚麼錯,也依然是他們最寶貝的孩子。父母驕縱兒女,絕對是問題最大的源頭。

我不該否定父母的愛,但永遠覺得這樣的愛只會將孩子推向更深的深淵,結果就是萬劫不復的境地,最可悲是落得害己害人的地步。小說中的主角便說:曾經做過的“惡”,是永遠無法消失的,即使加害者改過自新了,但他們所製造出來的“惡”仍然會殘留在被害人心裏,永遠侵蝕著他們的心靈。

傷害造成了,便永遠不會消失,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別讓傷害發生。每次悲劇發生,我們都在冷眼旁觀,議論紛紛而於是無補。青少年問題越來越嚴重,別以為我們可以置身事外,事實上,我們都是共犯。

然而,就因為法律不了解人性的脆弱,我們就可以殺人報仇嗎?我們都有自己的立場,而且不是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我們永遠不會知道自己會怎樣反應。

好啦,再討論下去會沒完沒了。如果你單純問我,這本書好看嗎?我會答你非常好看(即使不是我喜歡的題材,我還是看得津津有味),那是以一本小說能不能吸引你一直看下去的標準來看啊。

作者:東野圭吾

譯者:劉珮瑄

出版: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著作完成日期:2004年

初版一刷日期:2008年2月

這小說曾多次被改編,有電影有日劇有韓國版,可見這個故事的魅力。


更多精彩書評:隨心所閱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logbook icon
淇淇寫小說/分享好書好電影/喜歡碎碎念 曾出版小說集《無差別愛人》、《陽光最是明媚》、《我和我的......》、《小心愛》、《愛你愛我》、《雙十年華》等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孩子不是來討債的

《是花季的關係》:青春,有點無奈有點痛

《你的謎底,我的謎題》:一場益智問題比賽的解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