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matters第二十個月的七十五萬字,像是砍掉重練的開墾者!

為什麼是在滿七十五萬字寫這篇呢?也許是最近真心的從一切的一切得到了一些心得,所以找了個名目寫這篇文章,就湊和著七十五萬這個連我都感到驚訝的數字(如果換成錢多好XDDDD)
matters上現在有些人稱我線大、線神,我不太知道要不要「糾正」大家:「叫阿線就好。」我心裡想的是:如果這樣會讓別人感到跟我親近一點,那也無妨。(線線也很可愛XD)我有時會歪頭想一下「線大、線神」這種稱呼下,我在別人心裡是什麼模樣的?我是不是就應該好好端正自己某些言行之類的?
我不想當「神」。在我人生某些片刻裡我覺得太多人把他們「不會的」「需要解決的」「可以找我求助的」事全都拋到我身上,以致於我常常覺得自己生來就是必要扮演像小叮噹一樣保護別人的角色。(而那「太多人」大多是跟我比較緊密互動的人,以及,我不知道算不算朋友的,呃,朋友~)
我在某一個也許是夜深人靜但內心狂暴的狀態中,立下了個決定,那個曾經有人提醒過我:「你偶爾要讓別人知道你需要幫助。」的數年後,我決定開口跟所有的人說:「我。不。會。」「我。不。知。道。」「不。要。把。我。當。神。」⋯⋯以及,「你能不能幫我⋯⋯」
來到matters以前,我就是盡可能的,把我與人的連結,從那樣一個「只允許別人對我求救,而我沒有呼救的權利」的關係裡,讓自己遠離。遠離所有關掉網路再沒有連結的關係,而我與大部分人的連結,真的就只是在「網路上」,而且沒有「需要我的時候」,也許就,再沒關係!跟所謂在matters上好像被擺放在某一個有人捧著(疼愛著)的位置不太一樣。
等我回頭看過去的二十個月,我又更確定「我跟大部分我曾經以為是有深切連結的人,多半只是那個按下交友鍵的連結。」就像還沒有網路的時代,被收在也許從沒有發現的某一本書夾住的一張名片而已。
我沒有特別在意「網路上的交情」到底「應該要是什麼樣的」,但我有個壞毛病是:「我想不清楚的事,我就會一直想把它想清楚。」我只是想要找一個位置讓自己站起來舒服一點,卻一直都沒找到,所以覺得渾身不對勁!(如果換句話說是:「我如果想清楚了某些關係應該是不重要的,我會毫不猶豫的走人,並且心理機制上會用最快速的方式遺忘。」)
每一次看到有誰覺得「我應該很有名」「我就是擁有很多資源」「我就是靠寫這些字賺很多錢」,我都會想要留言三字經罵人XDDDD(我他媽的就是個粗俗的人。)我跟大多數的人都一樣,我是一寸一寸的開墾著、累積著「很多人誤以為」的那些「看起來」很像「真的得到什麼名跟利」的狀態。
說是「砍掉重練」在matters之前的一切,在這裡重新耕作著,其實不然。因為在此之前我根本連「能砍掉」的東西都沒有,頂多就是一個寫了二十年放在那裡的部落格,更不要說Facebook那個每天貼文會讓人嫌煩、貼商品就動不動就有人退讚、根本沒有幾個人願意跟追我幫我拍手或分享粉絲(fans)專頁。
有那麼一個夜裡我突然懂了。
其實是我太執著,想要在Facebook奮力一搏,搏幾個「真的願意跟隨我、支持我」的「粉絲」、搏幾個「我自以為」「我還算有點粉絲」願意「我走到哪裡就跟到哪裡」的「朋友」。我多半很羨慕有些人不論去哪個平台都有人一群人一起互相拍手、互相打氣,多好!誰管它文章寫怎樣,人家就有交情不行?因為我的朋友很多都是這樣告訴我的:「喔,我有看到我就會幫你拍(但其實沒有)」「我就沒在看啊!」「我很久沒登入了。」⋯⋯
呃,算了,我還是自己勤勞一點,寫得勤勞一點、自己宣傳勤勞一點、自己認真努力想盡所有的辦法讓自己有更多被看到的機會,然後不斷的累積到現在,到未來!
我像個開墾者一樣,從新在一個地方築起一座自己的城池,在matters,或是後來又重回的方格子。我沒想太多,也沒有期待太多,我只有兩個目的,一是靠文字賺錢,二是靠這些錢持續寫字,以及做我想做的事。
每次我看到有人動不動就有支持有贊助還會被轉載,我也常心生羨慕。(笑,很多人都會羨慕別人,我只是常習慣把它們直接講出來,但不代表我覺得自己很不好~~)被當作是神級或是被當作「反正他應該賺得夠用了」的狀態,真是讓我哭笑不得!
二十個月過去了。我的開墾有什麼成果嗎?
在說成果之前,我得先說一件事。很多人把「寫文章當作被動收入」我不是!我一直都把「經營這些文字平台」視為「主動收入」(我無法等收入「被動」出現,我一定需要主動出擊!)
從二〇一九年十二月開始進入matters至今,我得到最多的除了「錢」之外,就是「讀者」以及「願意跟在我身邊的支持者」,是那種「願意信任阿線寫什麼都會好好寫」「而且會一直很認真寫下去」所以支持的支持者;也是那種「阿線認真做出來的商品、寫出來的文章」會很願意幫忙推薦、吆喝其他人一起閱讀購買的支持!
我這才發現一件我從來沒有思考過的事:我應該向外拓展,而不是固守。(而這個道理,其實在向別人說的時候都說得頭頭是道,自己卻常常遺忘。比如說其實我寫過:〈你的朋友不是你的讀者〉)我應該走出去寫給別人看、跟其他人交流,而不是站在原地苦苦相逼問著別人:你為什麼不幫我拍手、要怎樣Facebook才會幫我觸擊到別人?
這二十個月裡,我在matters寫文的收入換匯成台幣的月收入大概可以維持在四五千塊台幣,近幾個月則是因為likecoin的升值可以換匯更多,而平均都維持在一個月一萬二的likecoin以上。其餘曾經領過medium的五十美元、有一回matters的一個活動分到了兩百美元左右,以及大大小小的likecoin跟mattersHKD的支持和圍爐及活動文的收入。
再外加我曾經搞過一個支持我的《無法下班的接案人生》系列送布袋子的活動,也有幾個已經變成朋友的matters寫作者的支持,其他則有幾個港澳朋友看到我的商品向我購買,都是支持了我這個移居出社群網站到外頭開墾的人。
除了在matters的收入外,在方格子也有零星為數不多的訂閱(還不能領的那種),外加弄了一本食譜電子書,連帶帶動了舊的小攝影冊的販售,都算是我開墾的成果。
我一直都不是那種在matters上看起來「是個名人」的人。即便如今有人叫我大大叫我大神,我都不是那種坐享名利的人。我是一個苦幹實幹等著有人願意無條件支持、並且信任我會認真努力的人。
前天@塔拉拉在我這篇文章留言問:「真的可以嗎?」(真的可以XXXX,任何事)
像我這樣寫了二十年都沒寫出什麼名堂,也沒有任何誰簽下我去寫一本書、重金禮聘我去寫什麼文章的人,都可以這樣一步一步開墾著,寫下讓一些微小力量在我身後支撐我,我想沒有誰是不行的,只是看你自己想要達成什麼、想要走到什麼樣的位置上!
這二十個月、這七十五萬字,其實我不是在matters創作而已,我根本是像翻山越嶺的到另一個地域重新建立我與人的連結。
我在這些寫給別人的、書寫自己的、寫社會現象網路觀察的,都經常性地從自己的文字又翻越到另一個層次裡,發現自己沒有看見的、沒有過換位思考的。而那些說成故事的小說更成為我初來matters從來沒有想過的成果:它們竟然是最多人閱讀和支持的。
二十個月前到底是誰讓我看見matters這個網站的?我想不起來了。那時的我只是為了想要「增加收入」而已,卻沒想到開墾出二十個月後的現在可見或隱藏在人際互動關係裡的成果!
「靠寫作賺錢」是夢想嗎?是!
我希望有那麼一天,我不用是個多麼有名的人,就可以從這些微小的支持和絕對的信任中,得到絕大部分的生活所需。
無論如何謝謝你,二十個月來,讀過這七十五萬字的人,在我的開墾裡發出芽、長出枝幹。也許第一百五十萬字的那天,也許會有一片美好的森林!
圖:2016 JAPAN 0626 京都美山一日遊 Canon EOSM2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