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是有边界的
马特镇今日改版,昨天我似乎在回应一篇热点文章时无意中掺乎了打架。还没等我弄明白打架的各方是谁,为什么打架,其中一方已经离开。
昨天我之所以回应那篇城头文章,是觉得没头没尾的就要镇里的官方加入已经有的“拉黑“功能似乎有些此地无银三百两。而今天的改版,除了一些表面文章,主要是增加了“举报”这个大杀器,但是没看到镇民们该如何“合法“使用这个大杀器的秘籍,是不是还在难产过程中?
自由, Freedom, 这个词最早出自古希腊语,我试图找到最先是谁把这个词翻译成“自由”的,发现红地上曾经有过争执(https://www.reddit.com/r/ChineseLanguage/comments/1509p34/is_it_true_that_the_word_%E8%87%AA%E7%94%B1_has_not_been_in_use/)。
问队友和因为对应的德语是什么,答曰“Freiheit”, 维基上给这个字定义的范围是”liberty and politicalfreedom”. 我忽然意识到中文语境下,“liberty“ 也是翻译成”自由“的。而维基上关于”liberty“是很长一篇:
https://en.wikipedia.org/wiki/Liberty
自从马应龙打着“言论自由“的名义把鸟站据为己有之后,全世界不少还有独立思维能力的人终于意识到,在梦想做独裁者的人(“dictator-want-to-be”)的眼里,“自由”特指他们在某个社会里,凌驾于其他人之上,可以行事不受社会既定的法律,道德规划约束。当然,如果他们的“自由”侵犯到了社会里其他人的“自由”,其他人就是”反自由“的,因为只有他们才是道德的楷模,法律的制定者。
仅仅从中文语境上来看,“自由“是个名词,在使用的时候,定义不是绝对的,而是由相关语境决定。那么马特镇的官方,可能需要定义这个词的边界,不然的话,“举报”是制造和维护一言堂最好的工具。当然,如果马特镇资方的目的本来就是一言堂,也可以理解。但是我以为,一言堂的结局,最好不过是没有人气的博物馆。如果目的不是一言堂,那就要慎用大杀器,因为哪怕是数字社会,也是由人组成的。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江湖。
昨天没有”关联“上,今天再试试。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