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用愛心說誠實話」——談談如何理解,怎樣包容
(只是改個錯字為何這麼麻煩,隱藏重發!)
其實,我想一個基本的道德原則是,沒有人能夠強迫誰為誰承擔生命的風險。所以指責人民不願為台灣人或中國配偶的非台籍未成年子女承擔風險,這個道德高地可能沒有那麼穩固。
身為學社會學的人,我覺得社會學教會我的,除了指著人們的鼻子批評,或內心私下感慨大眾不夠進步、不願意為了他者冒一點點生命風險(不夠善良?),應該還有如何以多元視角來理解人們所做的決定。
從比較歷史以及兩岸和國際關係的多元視角、從心理學的角度、從人類學、從生物演化的角度,下略一萬字。
然而,在許多批評政府作法、批評社會歧視的聲音中,有一個看法我想要認真談談,那就是要真正去理解請求者的生命經驗、要愛與包容。
但我認為真正的愛與包容,不是不說刺耳的話,因為拒絕就是拒絕,不會因為用詞或語氣的包裝而更不傷人。
人不是神,因此人真正的愛與包容不是無條件接納,而是面對著需要幫助的人,清楚地告訴他我拒絕幫助你的真正理由。有時候傷人比承受傷害更需要勇氣,因為我們都想當神,希望自己能力無限。
生命經驗告訴我,人們其實需要聽到真實的拒絕理由,而不是用白色謊言包裝的現實。當沒有聽到真實的理由時,人們不會真正放棄,他們只會在怨懟、不滿中轉身離去,然後持續抱怨命運或社會不公。他們將遲遲走不出這個被拒絕的經驗,無法以正面的心態迎向自己的未來。
往往只有在聽到周圍的人們以主體的姿態,大聲地告訴他們拒絕的理由時,他們才會真正停下來想一想,也許我所要求的東西並不是那麼理所當然,我的社會真實並不是你的。
與不同意見、與他者的真正遭逢是一種世界觀的碰撞,將人拋出日常生活理所當然的軌道,不得不開始思考,我到底與誰互為主體呢?真實出現了裂痕,我過去相信的到底是什麼?是對的嗎?
這是個困難的過程,但只有經過這些質疑與確認,人們的生命才會重新正面地凝聚出對於我們所共同生活的世界、在其中的人們,以及自己的更豐富而準確的理解,然後自我更新而向前邁進。
最後,我還看見,不僅是被拒絕的人需要愛與包容,拒絕人的人其實也需要。愛與包容如果不能是雙向的,那麼必定是不平等的,因為預設著一方完整有餘,另一方則缺乏不足。
事實上,只要是正常的人類,都想要被喜歡、都希望看見人們因自己而展現笑容,我從來沒有一次拒絕人時是好過的。因著這心理上的脆弱,被要求給出愛與包容的這一方也有不足之處。相對地,要求得到愛與包容的這一方,並不是毫無行動能力,他永遠可以以主體的姿態接受這拒絕,承擔起自己的責任。人們並不總是只能堅強或脆弱,而是同時存在著多種可能性,因此才會彼此理解、彼此需要。
我希望那些認為台灣人還不夠好的人,也能夠從這個角度來理解人們所做的決定。
#已預備好接受愛心哥的愛與包容
#快來把~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