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十七日 記
最近晚上都睡得不太好,四點多就醒了。躺在床上到天亮,打掃一大輪,換衣服下樓煮了意粉、牛油蒜蓉西蘭花配saucisse。
吃完有點太飽,到公園散步了三小時,途中在樹蔭下的長椅坐着,涼涼的天氣、柔和的陽光,閉上眼睛休息了好一會兒。
準備離開回家,一位染了藍色髮尾的女生朝我的方向走來,由於我沒帶眼鏡看不清,但感覺她要過來搭話。果然,她來到了我面前,說了Bonjour,接著介紹她手上那張傳單,大概是有個地區議員什麼的在擺攤,邀請我去了解了解。可是我不肯定,所以我說mon français n'est pas très bien,然後她又用流利的英語講了一遍。最後我還是拒絕了她,回家趕今天的進度。
不是味兒的感覺在哪裡?
在拒絕了她之後,發現鬱悶的氣息又帶到了我的眉頭,深呼吸,開始研究這股情緒是哪裡來的。
第一,拒絕了人,沒有幫助到她而感到愧疚。此處延伸到其他場境,替別人扶個門、搬個東西上樓梯等,我都很樂意。當牽涉到錢或與陌生人大量交流時,自己會立馬退縮,然後感到抱歉,每次如是。 第二,拒絕她是因為那刻我沒有與人交流的慾望,只怕會把場面搞得很尷尬。想到,到底自己需要多少個人空間,應該和他人維持多少距離才合適,平衡點在哪,就覺得能量值驟降。 第三,難得有真實的聊天,沒有把握訓練口語的機會,感到可惜,沒能突破。
總之,沒有幫助到人,沒有突破,就會覺得 "唉,可以做得更好的。"
接著又會想"自己是不是對自己太苛刻太貪心而犧牲了快樂。" "可是讓自己滿足於此,又可能只是自我安慰......"
洗完澡再想: 其實把語言再提升,進步和快樂是可以共存的,想太多複雜化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