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讀】《這不是社會新聞》

舒嫚
·
·
IPFS
·

再也沒有比親眼目睹母親遭人殺害,更驚悚的事,

更可怕行兇的人是自己父親,這一幕絕對是一生一世也擺脫不了的夢魘。

法國作家菲利普.貝松的新書《這不是社會新聞》講的正是這樣事件。

故事採用第一人稱,講述者是十九歲少年,

有一晚他接到十三歲妹妹蕾雅打來的電話:劈頭就說:「爸爸剛剛殺了媽媽。」

媽媽已死亡,爸爸逃走了。

兄妹倆可以信任,可以依靠的唯有外公,但少年要妹妹進房間待著,記得鎖好門。

他擔心爸爸去而復返,傷害妹妹。他答應馬上回家,在那之前情緒冷靜打電話報警,

陪伴妹妹面對負責案件的憲警隊長的提問,回答問題,

單獨一人前去認屍,直到那刻他完全確定媽媽真的不在了,

再也沒有人在爸爸出言羞辱貶低他時,挺身替他說話,保護他和妹妹不受冷暴力傷害。

媽媽替兄妹承受惡毒言語,落在身上的拳頭,

他想著白布覆蓋下身軀的傷口,中十七刀,十七處傷口…,想到這,少年忍不住嘔吐了。

他們爸爸很快被抓到,憲警隊的指揮官皮耶.威狄葉告訴少年,

有民眾報案,找到他時,他在一處機倉廢墟蜷縮在角落裡睡覺。

少年覺得不可思議,這男人那麼殘暴的殺害自己的妻子後,像老鼠似地跑掉了,還能呼呼大睡?

等待審判來到前,少年和外公陪伴目睹事情發生而遭受極大創傷的妹妹,

以為給予足夠的愛,蕾雅能恢復正常生活,

她卻還是繼續往暗黑洞穴掉落,沉重的悲傷,說不出的憤怒,無法理解她才十三歲,

一夕間失去媽媽,爸爸關進監獄裡,

家沒了,人生路還那麼漫長,卻不知道怎麼走,腳步才不會歪斜、跌倒。

本書說是受真實事件啟發,並非真的故事,但社會版常有類似新聞,

女方再也忍受不了男人暴力行為,向警方求助,

眼睛看不見傷勢,沒有及時介入,啟動保護機制,

鄰居朋友察覺有異,當事人沒明說,就真的認為沒事。

一連串的沒事帶過,最終付出一條寶貴生命,

換來關注,帶給活著的家人永遠無法撫平的創傷。

作者模擬少年口吻訴說事件始末,故事沒有大起大落的衝擊,

或是近來戲劇小說流行的情節大反轉,平平順順讀完少年對媽媽,妹妹的懺悔錄,

但讀到蕾雅在庭上作證陳述媽媽生命火花熄滅前沒能說出的話,

接著說:此後再也沒有媽媽會保護我們了…,忍不住淚溼了眼睛。

有形的傷痕雖讓人怵目驚心,卻只是皮膚上的一塊記號。

無形的傷痕鮮為人所見,卻日夜蠶食著心靈,終生無法擦去。

作者保留所有权利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舒嫚對生活隨意就好。相信承諾;喜歡一切美好的東西。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舒嫚愛讀書2
98 篇作品

花開人家

心動《Tempting He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