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門外的「大廳」──我與舊式公屋走廊的公共空間

閣樂
·
·
IPFS
·

我家住在三十多年樓齡的舊式公屋。談起舊式公屋,很多人會想起井字型公屋。還好我住的屋邨不是這種樓型,因為我是一個怕黑、疑神疑鬼的人。我們住在Y字型公屋,也就是電梯大堂在中間,然後有三條走廊。每條走廊有十二戶人家,每兩戶的門口是正對着的,整個設計算是比較簡單。唯一特別的地方,是每條走廊有個比較大的開放空間。那空間的左右兩旁放置了水錶之類的東西,前方則是欄杆,可以看到外邊的景色,不像新式公屋走廊那樣密封的,只留着小小的窗戶。我很喜歡開放式的設計,非常通風,沒那麼局促和壓迫。不過上網一搜,才知道有些人嫌棄這種設計。

Y字型公屋就是這樣,防火梯對面的空間就是我所說的公共空間,差不多有我們一個單位那麼大。 (出處:房屋署)


我家有四個人,但居住的單位很小,沒有房間。因為房屋政策問題,要改善居住環境真的很難。家人常說,走廊那個空間不就相當於我們家的大廳。我很討厭聽到這句話,但也無可奈何。

小時候算是經常在那裏閱讀和做功課:只消把小摺枱和小摺凳搬到門外。不過更常做的是另一件事:吹牧童笛。小學三點半放學以後,家人常叫我到門外眺望遠處的景色,讓眼睛休息一下。可是光是看風景會很悶,而且有人路過的話,又怕別人覺得我古怪。某日,我突然開始對牧童笛很感興趣,我就漸漸開始一邊看風景一邊吹牧童笛。

後來,我不再在那個空間做功課。現在回想起來,未必因為我長大了覺得尷尬,或許只是小摺枱和小摺凳不再適合我的身高。這段往事說出來有點奇怪。如果再早二十年,在公屋走廊做功課是正常不過的事。可是到了我成長的年代,大概沒什麼人會這樣做吧。又是錯置年代的感覺。

//

網上有的人對公屋鄙夷不屑,說公屋多奇怪住戶、質素低、治安差之類。其實,公屋也不過是一個普通的居住地方,沒有這麼誇張。又有些人說,公屋特別有人情味,讓人懷念。我總覺得,這些情懷通常出自小時候家境貧困但長大後經濟條件得到改善的一群人。所謂「人情味」,是過於矯情的說法。

放在現今社會,我們跟鄰居的關係算是過得去了。碰到面會打招呼,沒有特別不妥誰跟誰。同走廊的鄰居有一半以上是老人家,媽媽跟她們比較熟──有賴走廊那個多出來的公共空間。有時鄰居在那裏做運動,媽媽經過便會打招呼,順便搭訕幾句。別的鄰居聽見她們聊天,又會走出來一起談。有了這個空間,即使好幾個人聚在一起,也不會霸佔走廊通道。

如果有天搬家,大概也很難再有這種比較輕鬆的鄰里關係,確會有點可惜。也許,這就是部分人所懷念的人情味。但我仍然不喜歡矯情地看這件事,總覺得他們過分美化了現實。舉例說,雖然沒有討厭哪個鄰居,但家人關上家門後,偶爾還是評論鄰居的事。我不喜歡家人這樣。(可是後來又想,我也經常對着男朋友做這種事:有時候看到某人不好或奇怪的一面──即使與對方關係不差──我不禁跟男朋友分享我的觀察。唯獨在他面前,我可以曝露自己刻薄、八卦的一面。家人大概也是這樣。)

//

其實,這個公共空間對我們這群住戶來說,還有一個最大的用途,卻是違反房屋署規則的:晾衫。「明明違規卻還不改,不就是質素差!」或許有人這樣想。

以前到過別的公屋走廊,也見過一些阻礙他人的晾衫情況。例如走廊比較窄,住戶卻把衣服和被晾在欄杆,其他人經過很易便碰到,感覺比較尷尬。可是我們外面這個空間相對來說真的很大,就像是一個凹進去的空間,而且位於走廊尾段,外面的人不會經過。再者,大家真的有這樣的需要:因為風向問題,衣物晾在家中很難乾。

所以總覺得,不能晾衫的規則不近人情。前段時間被保安捉到我們晾衫,還在我們收回衣服的時候拍照留紀錄。即使明知自己理虧,但看着保安那副冷酷的嘴臉,便覺得生氣──大家都是基層市民,我們也很合作免得你為難,你用得著擺出這樣的姿態嗎?

究竟真的是我們質素差,還是規則不近人情?我想不通。可能又有人會說:「那麼用乾衣機不就行。」嗯,也許吧。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閣樂讓我快樂地躲在閣樓,可以嗎?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2023夏日花東遊‧花蓮篇

2023夏日花東遊‧台東篇

2023夏日花東遊‧高雄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