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全軍覆沒到齊升三面國旗,中國奧運到底經歷了什麼
要說這段時間,全國網友們有多關心奧運,從奧運健兒們火出圈的程度就能看出來一二。
不論是舉重夢之隊 7 金 1 銀的傲人戰績,還是跳水選手全紅嬋 5 跳 3 個滿分,刷新奧運會和世界紀錄。
只要是中國奧運健兒的消息,都會清一色刷爆各大媒體熱搜。
還有蘇炳添一戰封神後,被熱心的網友們扒出他三年前關於 “ 100 米短跑提高 0.1 秒有多難? ” 的回答。
目前這條回答已經被讚同了 5.4 萬次,底下好幾千條的評論都來自於慕名而來的網友。
中國乒乓隊的《 乒乒乓乓 》雖然不是那麼“ 動聽 ”,但視頻上傳後短短幾天也突破了 1000 多萬次播放。
我國上下之所以這麼重視奧運,除了獎牌在某種層面能展示我國的綜合實力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點:成長。
中國從首次參加奧運到獲得第一枚金牌,再到成為金牌榜前列,就是一部近百年的成長史。
這就要從 1932 年劉長春參加第 10 屆洛杉磯奧運會說起。
彼時日本侵占我國東三省,政府軍費開支大,加上軍閥橫行,四大家族貪污腐敗,整個國民政府窮得叮噹響,普通勞動人民更是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就連當年劉長春參加奧運會的錢,政府都捨不得掏。
最後還是張學良為劉長春向奧委會報了名,並資助了他 8000 銀圓,作為此次前行的全部費用。
在海上漂泊了二十多天劉長春才到達洛杉磯,作為一個短跑運動員,這段時間他只能在甲板上訓練。
後來走開幕式時為了撐場面,只有 3 人的中國代表團還喊來了 3 個華僑同胞。
誰能想到下圖中 6 人代表團
來自當時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
接下來的故事大家應該都知道了,因為缺少專業訓練,劉長春完全沒發揮出自己的水平,在 100 米 200 米預賽中都被淘汰,後來因為體力不支,雙腿腫脹又放棄了 400 米的比賽。
我國首次奧運之旅就這樣結束了。
四年後第 11 屆柏林奧運會,中國派出了由 140 人組成的奧運代表團前往柏林,其中 69 人是運動員。
這次看似是個大陣勢,但當時我國經濟情況還是非常差。
根據網友在《中國近代史災荒紀年及續編》查到的信息,1928 年 - 1930 年北方八省大饑荒,死亡 1300 萬人,1942 年河南省大饑荒死亡 300 萬人。
1936 年市井生活照片 ▼
在這個溫飽都能成問題的國家裡,運動健兒的奧運之旅,更只能用“ 窮困 ”來形容。
因為經費有限,他們從上海坐船到香港、又從孟買駛入阿拉伯海,穿過亞丁灣後再進入紅海。
在這長達 17000 餘公里的航程中,每個人都消耗了巨大的體力,最後 69 名運動員中有 68 名在預賽就被淘汰,無人獲得獎牌。
奧運結束後又因為經費不夠,中國代表團不僅吃飯住宿成了問題,回國的路費也湊不齊。
最後還是由當地華僑、學生募捐才勉強讓這些運動員回到祖國。
據說中國代表團回國途經新加坡時,當地報刊上還發表了一幅諷刺漫畫:
在奧運五環旗下,一群頭蓄長辮,穿著長袍馬褂,枯瘦如柴的中國人,用擔架扛著一個大鴨蛋。
這篇漫畫題為《 東亞病夫 》。
時間來到 1984 年,時至改革開放初期,雖然那年人均 GDP 只有 695 元,但整個中國都洋溢著火一般的熱情。
那一年,電影院裡放著《高山上的花環》、海子發表《亞洲銅》、朱時茂和陳佩斯第一次在春晚表演《吃麵條》。
更重要的是,彼時的中國已經基本解決了溫飽問題,運動員們訓練條件有所改善,但條件依然艱苦。
即便如此,闊別奧運會 32 年之久的中國隊還是一舉拿下了 15 金,中國射擊運動員許海峰在開幕後的第一天就奪得男子手槍 60 發慢射冠軍,為中國贏得首枚奧運金牌,也正式打碎了東亞病夫的稱號。
想必很多外國人都沒想到,這屆奧運會上響起的第一首國歌是《 義勇軍進行曲 》。
厚積,薄發。
中國依然在成長,就拿 GDP 來說,從 21 世紀初的 1 萬元到如今的 1 萬美元,運動員們的訓練條件逐漸走在世界前沿。
當溫飽不成問題,我們開始奪得金牌;當訓練跟上主流,我們開始創造記錄。
2004 年雅典奧運會,劉翔創造了男子 110 米欄項目神話。
2008 年北京奧運會,領獎台上兩次同時升起 3 面五星紅旗。
今年的東京奧運會,蘇炳添打破了記錄,讓中國人首次站在了奧運會百米決賽賽場上。
而在這屆奧運會上,差評君依然看到了中國的成長和變化:全世界最頂尖的科技,正在被融入我們的體育中。
科技被應用在訓練上,奧運健兒們的運動壽命明顯增長:即便奧運延期一年,像蘇炳添、呂小軍這樣的老將還能登場出成績。
科技也在被應用在戰術上,在孫穎莎對陣伊藤美誠的半決賽中,伊藤的每一次發球、揮拍、移動都會被我們的 AI 雲平台記錄,通過數據分析我們就能製定相應戰術。
在今年的女子四人雙槳比賽之前,中國航天十一院為運動員開發了三維力測量平台。
這玩意可以分析出不同動作的氣動力大小,不同編隊對氣動阻力的影響,通過數據分析最後成功助力中國隊獲得冠軍。
當然,科技還被用在了運動裝備上。
2000 年悉尼奧運會,伊恩·索普穿著一套黑科技“ 鯊魚皮 ”泳衣奪得了 3 枚金牌。
最騷的是後來大家都跑去穿“ 鯊魚皮 ”,以至於僅 2009 年游泳屆各項記錄就被刷新了 47 次。
雖然鯊魚皮很快就被泳聯 ban 掉了,但足以說明一件事:奧運會是運動員們的賽場,也是頂尖運動品牌基於現有體育規則研發的戰場。
如果別人用上了超越時代的頂尖裝備,即便再拼搏,也只能吃啞巴虧。
在今年奧運會上,差評君就看到了很多中國運動員身穿最頂級的運動裝備,而且是由國產品牌打造的
比如呂小軍那雙安踏的黃金戰靴,就暗藏著科技。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在舉重運動員抓挺舉發力時,腳麵會瞬間膨脹,這時候就需要鞋子來提供足夠的包裹和支撐,防止力量散失。
為此,安踏為舉重運動員們打造了一雙適合中國運動員腳型的舉重鞋。
鞋子的鞋面採用了超耐磨纖維材料,前腳掌採用了爪式抱緊繫統,讓鞋扣緊緊包裹腳麵,保證運動員發力時鞋子不易產生形變,為他們提供了穩定性。
別說是一個運動員加個幾百斤的槓鈴了,就是 1 噸重,它都能頂得住。
不光是舉重,在不少體育項目上,差評君也都看到了國產品牌的身影。
還是安踏,他們給摔跤運動員設計的運動服採用了一種特殊光滑面料,並把矽油分子嵌入面料纖維。
這兩玩意一結合,那衣服只能用一個 “ 滑 ” 字來形容,不僅能防對手抓,對手就算抓著了也很難使上勁。
他們給運動員設計的體操服也採用了立體剪裁,讓衣服完美貼合人體,避免高空動作受風阻影響。
除了打造比賽裝備,安踏還為中國代表團提供了 2009 - 2021 年期間所有的奧運領獎服。
當年劉長春參賽時上穿白色背心,下穿黑色短褲,象徵著東北境內的長白山和黑龍江,心中永遠不忘被日本侵略者強佔的白山黑水。
如今,奧運健兒上台領獎穿的也是展現我國傳統文化底蘊的“ 冠軍龍服 ”。
今年的領獎服採用了三四種不同的面料拼接而成,不僅抗菌還防皺耐磨。
外形這一塊,它在運動版型的基礎上結合小立領、V 字開衩獨特的中式元素,顏色也改用了簡單大方的紅白配色,整體更明亮大氣。
說到這,差評君還是挺唏噓的,因為在二三十年前,外國品牌的鞋服是絕對的主流。
道理很簡單,當時民族品牌做的運動裝備確實沒國外那麼先進。
在 “ 鯊魚皮 ” 泳衣風靡的那幾年,我們民族品牌逐漸認識到科技的重要性,安踏就是最早的那一批。
2004 年,營收剛過 2 億的安踏,在第二年就花費了幾千萬成立了一所運動科學實驗室。
後面的結果也證明了他們是正確的。
如今安踏已經獲得 1400 項產品專利,並且連續 10 年保持中國銷量領先,前後累計為 28 支國家隊打造過比賽裝備,是所有運動品牌中支持隊伍數最多的,實力可見一斑。
從最初的沒有贊助商,經費都成問題,到現在運動健兒們有了國產品牌的讚助,身著凝結了國產品牌最頂尖科技的比賽服。
這背後的原因,是國家綜合實力的提升,是奧運健兒們的不斷拼搏,也伴隨著安踏這些民族品牌的崛起。
說起來,從 1932 年到 1984 年,那兩屆宿命般的洛杉磯奧運會之間,我們一直在試圖證明著什麼,向世界,向國人。
但在這一個月裡,當差評君看到奧運健兒們穿著國產裝備比賽,身著蘊含我國傳統文化的服裝領獎,自信、大氣、游刃有餘——
我們似乎已經無需再證明什麼。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