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碎念】公審成風的網絡世界──與問題嚴重性不成比例的批評
【碎碎念】公審成風的網絡世界──與問題嚴重性不成比例的批評
今早醒來,如常地賴在床上看Facebook,看到一段趣事分享影片:一名媽媽買了立體小熊造型的生日蛋糕給兩歲的兒子,怎料兒子看到蛋糕被切的一刻大哭起來。(註一)大人一般會覺得這個小朋友很可愛,正如影片中小朋友的家人。對現實的認知有落差會被認為天真可愛,這是小朋友才可以得到的特殊待遇──換着是一個十八歲的成年人還分不清蛋糕與玩具熊,大家肯定不是同樣的反應。
正當我以為大家會覺得小朋友很可愛的時候,留言區一片罵聲:大人的做法傷害小朋友心靈,對小朋友造成陰影。(註二)我的想法是,這件事有反思空間,但網民的批評或表達方式過分了──那些批評簡直覺得片中的家人十惡不赦,這讓我感到很不適。
片中的媽媽起初是為了逗兒子開心,才把蛋糕訂製成兒子心愛的玩具熊的模樣。站在成年人的角度,不會預想到小朋友分不清蛋糕和玩具熊。所以媽媽是特意戲弄兒子才買了這樣的蛋糕嗎?根本不是。至於有人覺得把蛋糕做成動物造型已經有問題,抱歉,道德水平太高了。(註三)然後,當兒子哭的時候,媽媽繼續切蛋糕,而其他家人就覺得小朋友很可愛──就這樣,影片被猛烈批評。
在我看來,大人可能不知道小朋友會這麼傷心,以為他很快就發現蛋糕不是玩具熊,很快就會不哭,總之就不是什麼「玩弄小孩」。何況......小朋友哭不是常有的事嗎?對着這種畫面多了,大人會沒有那麼敏感也是正常的......噢不,我這樣太沒有同理心了。小孩子一哭,我們就要了解原因,馬上安慰,這才是教課書式的做法哦。(註四)
的確,媽媽的反應可能可以好一點,例如馬上安慰小朋友,說「這只是蛋糕」。這次的做法不理想,下次改進不說好了嗎?事情真有近乎虐兒的恐怖程度嗎?媽媽最後把真正的玩具熊拿出來,小朋友就會知道蛋糕和玩具熊是兩回事。當小朋友長大,大人告訴他小時候發生過一件這樣的事情,小朋友覺得很懷念很搞笑──相比起小朋友從此心靈受傷,永遠無法康復,這才是更有可能發生的情形吧。
有留言指:「你覺得當著小孩的面切開這個在他心中擬人形象的東西沒什麼,等他長大了,說不定也會覺得切開一個人的腦袋沒什麼;意志力強大和心靈創傷是兩碼子事,你不能在一株幼苗還沒強壯起來就讓他被颱風摧殘,然後跟他說『你玻璃心』」從切小熊造型蛋糕,推論到長大後覺得「切開一個人的腦袋沒什麼」,這算是滑坡謬誤嗎? 左翼人士卻充斥着一種傾向:通過提出事情最嚴重的後果來批評別人。我並非否定這種後果出現的可能,不過可能只有0.1%的機會率?還是0.001%的機會率?作出適量的提醒是可以的,但不要誇張化,變成一種恐嚇,好不?
網民不知道片中母子平日的相處模式,不知道片中小朋友的性格,不知道片中媽媽平日教導兒子的方法。單憑一段短短的影片,面對小朋友哭的時候作出的回應沒有達到教科書的水準,就站在道德高地猛烈地批評人家。(註五)每一個小小的行為都被放大、被公審,這是多麼可怕的網絡文化啊。不是說不可以提出意見,不是說不可以批評,但如果是為了事情好的話,釋出多一點善意可以嗎?
註一:https://www.facebook.com/watch/?v=633796407232468
註二:留言區還有另一種批評聲音指出,小朋友打媽媽的行為不對,媽媽應該阻止,本文暫不討論。
註三:例如有留言指「為什麼蛋糕要做動物款🤬大人切都會覺得噁心可怕~更何況孩子~弄哭孩子是大人的樂趣嗎」又有留言說「太可怕,怎麼可以在純真的孩子面前殺害熊熊,毫無慈悲心的媽媽,可憐的小孩。」
註四:例如有留言指「而且全家還一直笑,小孩除了傷心、害怕,還多了混亂。太沒同理心了!」
註五:「道德高地」一詞其實經常被濫用,演變成凡提出批評,都會被指責站在道德高地。不過,如果有人強調「我才不會這樣做呢」,我覺得這個人是在突顯自己的道德比較高尚。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