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日書|Day 5|First Love
其实这个话题在前几天的日记里已经提到过了,在第二天的日记中,写到我最喜欢的垃圾桶的时候,我提到过,那是我第一次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小套间,是属于我一个人的空间,整个冰箱都是我的,也不必担心有室友回来,随时打扰我的自娱自乐。
我今天想说的仍然是我拥有的第一个单人公寓,既然提到了“家”这个概念,我就想着继续把这个小公寓的故事展开讲讲。
关于为什么会对拥有一间属于自己的屋子感到如此开心、快乐、幸福呢?大概是因为在那之前我和一起合租的室友关系闹得非常僵。不是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因为那种小事闹僵、绝交倒也不至于——是因为我们曾经是很亲密、很好的朋友,但是后来却经历了一系列背叛、冷暴力等等的事情,要和一个你恨之入骨的人住在同一个屋檐下,天天见到,真的是一件非常非常非常辛苦的事情。我用了三个“非常”来形容它,都不足以描绘那种辛苦的程度。我也很佩服自己,当时到底是怎么忍下来的,居然和那种人在同一个屋檐下生活了整整一年?
所以当那一年公寓租期到期之后,我觉得我终于解脱了。再也不会有人天天在我眼皮下恶心我了,况且我住的单人公寓所在的社区也是我一直都很喜欢的地方,那个社区坐落在一条街道的旁边,那条街道的名字叫Sunshine Street,我觉得这个名字很诗意很好,而且从学校回家的路上是一直向西的,每天下午的课程结束后,我开车从学校回家,走在Sunshine Street上,真的是迎着夕阳的,金色的夕阳照在Sunshine Street上,让我有一种强烈的欲望,我想就这么一直行使在这条路上,一直开下去,一路向西,就这么一直开车,一直望着前方的夕阳,黄昏——我也真的这么做过。有那么几次夏秋的下午,我下课之后从星巴克买了一杯冰的Green tea latte,一边喝一边开车,迎着下午明亮的,或着将暮未暮的阳光一路向西行驶,道路两边的建筑慢慢地少了,只剩下树,然后又慢慢地多了,来到了一个小镇,然后又少了,就这么路过了好几个小镇,一直到天黑了,我还在向前开。当时我心里想,我不想回去了,我想就这么一直开下去,不知道一直这么开下去的话,能不能开到纽约啊?如果能的话,我就一直开到纽约,找一家路边默默无名的咖啡馆,点一杯咖啡坐着,看看外面的夜色,听一听客人和老板的对话和闲聊,也许会遇上幽默风趣的黑人大叔。看着他们的笑容就会不由自主被感染。当然,后来我还是停下了,这种令人兴奋的念头只能想想而已,真的要开到纽约,也得做一些准备和补给,而且方向也是反的啊哈哈哈哈,一路向西,怎么能开到纽约呢?开到加州还差不多。从这里开到加州……呃……怎么也得开上三天吧。
为什么会想要谈论这个“家”呢?就是因为它给我一种自由的快乐感。以前和恶心的人同处一室,因为想着回到家里自己又会被恶心到,所以干脆就不想回家,每天早早地就背上大书包出门,书包里装上这一天所有要用的课本和其他东西,上完了课就待在学校的图书馆里,午饭和晚饭就在学校餐厅或着快餐店解决,然后继续去上课,泡图书馆,在里面泡一天,直到凌晨两点,图书馆关门,才背上书包极为不情愿地回家。回到家里,睡觉的时候差不多是凌晨三点了,一觉醒来,继续背上书包出门去上课。相当于说,这个所谓的“家”就只是用来让我睡一觉的。要不是图书馆里没有浴室、没有床,说不定我真的会住在图书馆里。事实上,在某种程度上,我已经相当于住在图书馆里了。所以后来,我不知不觉间也和图书馆建立了一种深厚的情感。但今天我先不谈这部分,我只谈论“家”的部分。我认为“家”不应该是这样的,它不应该只是让我用来睡一觉的,那不是家。家应该是能让我安歇的地方,让我内心感到柔软、安全的地方。但是那个时候我合租的公寓,对我来说是压抑的地方,窒息的地方。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恐惧的地方。这又跳到了昨天那个题目了——“讲一个你不想再面对的地方”,其实也可以写一写当时的这个压抑的家,但我昨天首先想到的还是医院。所以这个部分,也等到以后有机会再谈吧。
说回“家”,以前合租的公寓,对我来说不是家,但是这个独居的公寓是。“家”应该是一种默默的守候,一种背后的港湾,我可以暂时不回去,但是我知道,只要我想回去随时都能回去。一想到回家,我内心是快乐的、喜悦的,就好像一个让我依恋的人,想要靠近,想要一直和你待在一起,偶尔我也会有事,需要暂时地离开你,但即使暂时离开了,我心里依然会一直想着你,而且只要手头的事情办完,就会欢天喜地地重新跑向你——这就是这间单人公寓当时带给我的感觉。以前和别人合租的时候,我下了课就会泡在图书馆里,直到深夜。但有了这间公寓以后,我下课之后会在心里回想一下,is there anything else left?如果没有的话,那我就回家咯。我可以想几点回家就几点回家,下午,傍晚,深夜,而完全不用猜测,这个时间那个恶心的人会不会在家里?如果在的话,那我可不要回去。如果一定要回去,也要马上就离开。如果在家里,我的神经还依旧紧绷着,都不能放松下来,那“家”还有什么意义呢?
这个家里的家具是我一点一点置办的。这个社区里的公寓套间全部都是unfurnished,我的套间也不例外,除了厨房里的冰箱、微波炉,卫生间里的水池、马桶和浴缸,以及各种衣柜和储物柜以外,其他的家具都需要我自己买。我当时拜托了一个朋友,陪我去flea market淘了几件二手的家具,虽然是二手,但都是我精挑细选的,书桌、储物柜、椅子,还有一个小沙发——那个小沙发是我最喜欢的一件,第一次去flea market我就看上了,当时犹豫着没买,但过了半个月,我还是去把它买回来了。我还记得当时坐在一把旧椅子上,然后很兴奋地跟朋友说,哇,这个椅子坐上去好舒服啊!你试试!我朋友坐上去试了试,也露出了和我一样的笑容,说哎,真的哎!!是谁这么好心,把这把旧椅子送到二手市场,然后又被我捡到了呢?我可真幸运。
对了,床也是我自己组装的。为什么说组装呢?因为它有三部分,最下面的床架是从walmart买的,回来按照说明书装了架子,安了轮子;中间的床箱子是从一个二手家具店买来的,因为我没有皮卡车,拜托了那里的店主帮我运到了家里;最上面的床垫子是我自己的,从以前的公寓里直接扛过来的。还记得搬来的第一天晚上,我一个人把床架、床箱和床垫全都组合在一起,然后铺上了床单、被子,放上枕头。躺上去的那一刻,我感觉像是在吃刚刚煮出来的饺子——因为是我自己包的,所以吃着特别香。因为是我自己组装的床,所以躺上去觉得特别舒服。当时我很有成就感地给我爸妈拍了照片发过去,告诉他们床是我自己组装的,被夸奖了一番,我发现原来自己可以完成这么多的事。我再也不是那个脆弱没有主见、只能依赖他人的人了,我可以独自面对生活中的难题,我可以独立生活了。
我有一个朋友,时常要搬家,向我抱怨,觉得搬家让人压力很大,但是对我来说,搬家真的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尤其是从一个你不喜欢的地方搬到一个你喜欢的地方。除了大件家具,我还有很多零散的小件日用品,我没有用那种搬家的纸箱子,把所有东西全都放到里面,第一年搬家的时候我和室友用过那种纸箱子,因为她喜欢看的美剧里面,主角们都是用这种纸箱子搬家的,所以她买了好多,结果等我们把所有东西都装进去的时候,发现根本搬不动。由于我当时毫无主见,所以还是咬着牙硬是把箱子全都扛下了楼。但是一年后,当我再次为自己搬家的时候,我不禁想问,究竟是哪个傻货才能想出用纸箱子搬家啊?我为什么不能把东西都装到小塑料袋里,化整为零,每个袋子里少装点东西,哪怕多装一些袋子,多跑几趟,也比把所有东西都放到一个箱子里轻松啊。事实证明我的办法确实很轻松,多跑几趟腿算什么呢?总比举重要省力气吧?我把所有日用品分装在十几个小塑料袋里,一趟一趟地往汽车后座,和后备箱里塞。最后我的车里塞满了我的日用品,等放完了最后一批东西,已经是傍晚。我站在黄昏里,看着停在楼前的汽车,再回头看看那个我即将要告别的公寓,那房间里没有开灯,室内一片昏暗,我才不会再回到那样的屋子里呢,我再也不会回来了。我要迎着傍晚的曦光,开着我的小汽车,车里装满了我残留在这间屋子里的所有东西,离开这个地方了。拜拜了您,你们就继续住在这里吧,我上路了~
写到这里,忍不住又在心里自我批评了一番,我知道我内心戏可能有点多,为什么要对一间出租的公寓产生这么多的爱恨情仇?因为一些人事物,就会对一个地方产生一些情感,和一个本来无生命的空间建立一些情感连结。
当我把所有的塑料袋和日用品摆在新的公寓里的时候,乱糟糟的,但是我丝毫没有觉得不情愿,有压力,有一种即将迎接新项目的振奋感——你说我工作狂也好——接下来我会自己一点一点把它们都整理好,这是属于我的新的家,接下来,我会在这里,开始新一年崭新的生活。
后来,我在这里度过了一年幸福的时光。无数个日常的碎片,点滴,构成了那种幸福。这里引用一句我当时从这里离开之后写下的话吧。
“Jun.30
纪念一下我租了一年的小房子,在今天真正不属于我了。
忘不了属于我的第一天,推开门时的惊艳。
忘不了在我的家里码过的字,吃过的牛排,写过的作业,喝过的酒。
只要想起背后有一个家,我就可以理直气壮。
以后还会再租新的小房子,不管是啥房子,有我的地方就有我的家。
感谢一年的陪伴,希望你能好好地走,我也会好好地走。”
如果我没有毕业的话,我一定会一直在那里住下去。因为我真的爱它。其实最后一句话有点不对,它没有走,它一直在那,只是我走了。遗憾的是搬走的那天匆匆忙忙,都没有好好跟它说再见。那是我的第一个家,说得肉麻一点的话,像初恋一样,难以忘怀。
后来我搬到了别的城市,又租了新的公寓,还是按照当时在那个公寓里的生活习惯置办家具。我妈当时问我,为什么连锅碗瓢盆都要买那么贵的,买最便宜的不就好了吗?我说因为这是我要生活一年的地方,是我家,我就想按照自己的心意和喜好去挑选。我妈说她不理解,为什么我会觉得一个公寓是我的家,这不就是我暂时落脚的一个房子吗?我说不是,它不是暂时落脚的房子,它就是我的家,是能让我依靠,让我休息的地方,是支持我拥抱接下来一年崭新生活的港湾。
当然了,在都市森林里租的公寓最后没能成为我的家,住在那里的一年,我还是时常想念我的第一个家,甚至为了找回曾经那种幸福的感觉,我还特意跑回原来的城市,原来的社区又租了一个房子,但还是没有找回第一个家的感觉。我不知道为什么,同样的社区,同样的公寓,为什么感觉就不一样了呢?我至今也没有想明白。
关于我对于“家”的捍卫,我还有些想讲述的东西,这来源于我和我妈之间的矛盾,早在我住在第一个家里的时候,我也捍卫过它。当时刚搬进去没多久,我觉得屋子里的吊灯有点昏暗,可能是房东换的灯泡瓦数太低了,所以我自己去Walmart买了瓦数更高的灯泡,回到家里,把旧的拧下来,新的换上去,一拉吊绳开关,吊灯亮了,整个屋子里顿时一片明亮。看到那么明亮的灯光我心情瞬间就好极了,拍了一张我和吊灯的自拍,发给了我妈,照片里我手里握着换下来的灯泡,头顶一片明亮的白炽光,笑得嘴角咧到了耳根。不管怎么说,第一次自己换灯泡,这也算得上是一个里程碑吧?当时我满心欢喜等着我妈夸奖我,没想到我妈上来一句话就说,“在家里不要开那么多灯,浪费电。”就像有人在你上头的时候突然给你泼一盆冰凉的水一样,我的好心情一下子就跌倒了谷底。
我本来不是一个坏脾气的人,对于我妈说的话我基本上从来都是听着,但是那一刻,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对她说,“我不,我就要把灯都开着。这是我家,我想开几盏灯就开几盏灯,你管 不 着。”
我妈说,你没必要换灯泡,你开那么灯,这个月要交多少电费?
我说,“我就要换灯泡,我觉得吊灯太暗,所以我就要换更亮的灯泡,因为这是我家。”
我妈说,“这是你家吗?你拿来交房租的钱不是我打给你的吗?那不是我的钱吗?”
我说,“不管用谁的钱,租房合同上写的是我的名字,既然是我的名字,那这就是我的家。我在我自己家里,想开几盏灯就开几盏灯,你天高皇帝远的,你有本事过来给我关灯呀。”
我知道这段争吵可能听上去有些幼稚,毕竟在某些人的观念里,没有经济自由就意味着你没有任何自由——包括为自己说话的自由。我知道,这又是自我批评的部分,我写到现在,也在努力避免自我批评,但是涉及到关于经济的部分,某些人的观念还是不由自主内化到了我的思维里,尽管我并没有认为当时我那样说话有什么错。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当时会一反常态地说出那些话,就觉得好像自己潜意识里要捍卫什么,要捍卫一些自己的东西。现在看来,其实我当时想要表达的就是——“我在我自己家里一向肆意妄为。”因为那是我的家,是属于我自己的空间,在我生命的前二十年里,我已经让渡出去太多自己的空间,容忍了太多别人把自己的枝杈伸入我的空间里,而如今我有了属于自己的家,属于自己的空间,我不想再容忍别人对我的空间横加干涉了。这不仅仅是家,也是我的小宇宙,我的气场。面对别人对自己空间的入侵,我第一次反击回去了。而且以后我还会反击无数次。我不会再容忍别人在我的家里肆意妄为了,因为这是我家,只有我能在我的家里肆意妄为,你们,休想。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