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確診症狀有哪些?二次確診怎麼辦?該如何預防二次染疫COVID-19?
二次確診怎麼辦?有哪些注意事項呢?
二次確診症狀
COVID-19的再次感染常見症狀可能包括:發燒、咳嗽、氣短或呼吸困難、疲勞、肌肉或身體酸痛、頭痛、味覺或嗅覺喪失、咽喉腫痛、鼻塞或流鼻涕、噁心或嘔吐、腹瀉。
再次感染 COVID-19 是很可能的,而且大多數感染過 COVID-19 的人,至少對該病毒產生了某種程度的免疫力,再次染疫基本上症狀應該不會太明顯或嚴重。
然而,該病毒的新變種的出現,意味著免疫力可能無法提供完全的保護。接種疫苗仍然是預防 COVID-19 及其變種的有效方法。
二次確診高風險群
醫師指出,二次確診比較可能影響身體健康的高風險族群與第一次確診相同,主要有:
老年人、有糖尿病或心臟病等潛在健康狀況的人
免疫系統較弱或者甚至是有免疫疾病的人
一來是身體狀況、抵抗力及免疫力都較低,二來都是需要較常出現在醫療場域的族群,這些都是比較有可能二次確診,同時也是風險症狀會是比較高的一批患者。而針對這些族群,建議還是要做好自身的基本防護及完整施打疫苗。
如何判斷我是二次確診?
症狀出現:如果您在康復後再次出現類似的症狀(如發燒、咳嗽、呼吸困難等),這可能是再次感染的跡象。
進行檢測:最確定的方法是進行病毒檢測。如果檢測結果為陽性,則可能表示二次感染。
二次確診該怎麼辦?
隔離:雖然新冠病毒的防疫等級已經下修,再次確診後仍建議進行自主健康管理,避免到人潮壅擠的地區,盡量全程配戴口罩,避免於他人共餐,可以的話,能有自己的房間會更輕鬆方便。同時也盡量避開老人、小孩及孕婦等族群。
輕症:如果二次確診後症狀不嚴重,又抽不出時間到診所就醫,民眾可以直接到藥局購買一些感冒相關常備藥物藥物,搭配閱讀盒裝說明及初步詢問藥師,應該就可以獲得初步的症狀緩解。
重症:如果症狀還是相對嚴重的話,建議還是到診所和是醫院尋求進一步的評估和治療。
飲食補充:飲食原則上清淡飲食、少量多餐為主,特別要避免一些辣油炸及太過滾燙的食物,咖啡也請酌量引用(建議每日一杯以內),菸酒當然能免則免。
營養補充:多補充水分及電解質,讓身體可以獲得足夠的補給。如果可以的話,也建議多攝取一些維他命B群、維他命C及鋅,幫助身體可以盡快的恢復。
監測症狀:密切關注您的症狀,如果症狀惡化(如呼吸困難加重),應立即尋求醫療幫助。
如何預防二次確診?
接種疫苗:疫苗是預防重症和降低感染風險的有效方法。
遵守公共衛生指南:建議減少出沒在人潮擁擠的區域,如果必須要去的話,建議可以考慮配戴口罩及多洗手。
加強免疫系統:保持規律的運動、健康飲食、充足睡眠及一些保健食品的攝取。
如果自身屬於有慢性病等高風險,或是小朋友、老年人等族群,仍建議作好自主防疫,並至耳鼻喉科或醫療機構評估接種流感、肺炎鏈球菌及相關傳染病菌之公費疫苗。
根據疾管署最新資訊,近期流感疫情不斷上升,僅在十月份第二周類流感就診人次高達90,386人次,逼近十萬人次大關。呼籲民眾只要符合公費流感疫苗接種資格,應諮詢專科醫師評估後接種。近期類流感通報也顯示與校園群聚有關,各級學校及課後照顧服務中心應加強注意防益防範,落實生病不上班、不上課等感染管制措施。
由於流感高峰將近,民眾務必做好手部衛生與咳嗽禮節,落實勤洗手、有發燒、咳嗽等類流感症狀戴口罩及生病在家休息等措施,如出現呼吸困難、急促、發紺(缺氧)等危險徵兆。請儘速就醫並配合醫師指示服藥,以降低併發重症風險,尤其是65歲以上長者、嬰幼兒、高風險慢性病人及孕婦等流感高危險群,應特別留意健康狀況。
如果你也懷疑自己是二次確診,建議儘早接受治療呦!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