薜荔

舒嫚
·
·
IPFS
·

巷口右手邊空置已久大宅二樓牆面,綠葉如藤蔓佔據快半邊磁磚牆,

並且垂掛至地面,伸展至圍牆外來。

天天見,只當它是一般藤蔓植物。

直到這顆果實,引起我的特別關注。

誰說芒果?連我這〝鄉下慫〞都知道芒果不是長這樣。

拍照存證,請問谷歌大神。

答案很快出來,好難念的名字「薜荔」,也稱為木蓮。

木瓜藤。木饅頭。壁石虎。鬼饅頭。文頭郎。

是桑科榕屬的植物。種子浸出的黏液可製造涼粉及清涼飲料。可入藥。

這大概是小鳥的傑作,吃一半?不合口味?還是難吃。

讓我驚訝的是薜荔種子浸出的黏液,含有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多種維生素、礦物質。

成熟種子含溶於水的果膠,易形成半透明狀,或淺黃色的凝膠,

類似愛玉果膠,能製成如愛玉凍般之凝結凍狀食品。

中國的文獻紀載,在中國食用薜荔子製成之凝結凍狀食品已超過300年。

薜荔(學名:Ficus pumila)是桑科榕屬的植物。

種子浸出的黏液可製造涼粉及清涼飲料。可入藥。也稱為木蓮。

形態:常綠蔓莖灌木,枝葉折斷後有白色乳汁。

幼枝細,以氣根匍匐於樹幹、石面或牆壁;

老枝直立堅硬,無氣根,節明顯,有點狀皮孔。

長橢圓形或倒卵形葉片互生;

初夏開花,花多而小,單性,隱於花托中,梨形花托單生於老枝的葉腋;隱花果。

分布:多攀附於樹木或岩石上。

性喜溫暖潮濕的氣候,廣泛分佈於亞洲地區,如中國江西南部、臺灣、日本、印度等地。

薜荔的別名:木蓮(植物名實圖考,1670年)、

石壁蓮—因薜荔的果實像蓮藕,且攀附在樹木及岩石上,因而得名。

風不動——當風吹過薜荔時,它的葉子好像不會隨風飄動。

木瓜藤。木饅頭。壁石虎。鬼饅頭。文頭郎。

薜荔種子的別名:文頭米,廣東王不留行殼。

薜荔的變種有:本種(學名:Ficus pumila var. pumila)——隱花果卵形,末端鈍尖或平。

愛玉子(學名:Ficus pumila var. awkeotsang)——隱花果長卵形,末端尖。原產地為台灣。

薜荔的隱花果:由於愛玉與薜荔在台灣原生分布區域重疊,且兩者在分類學上本為同種,

因此雜交具可育性,因此在野外可見葉果等特徵性狀介於愛玉與薜荔兩者之間的個體植株。

食用:乳汁含橡膠成分。

薜荔可食用的部分為其果實(隱花果),薜荔果含有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多種維生素、礦物質。

其中成熟種子(瘦果外覆之膠狀物)含溶於水的果膠,易形成半透明狀,或淺黃色的凝膠,

但其果膠酯酶之活性及含量植株個體差異極大,

常見有種子洗出液因果膠酯酶活性或含量低而有不凝結之狀況

(愛玉也有個體會有這種情況但相對較少見,常見於野生植株),

但也有個體的果膠酯酶之活性及含量高於一般之愛玉子(Ficus pumila var. awkeotsang)者,

因此也能製成如愛玉凍般之凝結凍狀食品。

實際上在臺灣市售愛玉子原料成品中也有混有甚至全為薜荔子的狀況。

一般而言,薜荔所結之隱花果體型小於愛玉之隱花果,

單一隱花果種子總數亦相對較低,單一隱花果能取得之果膠總量也因此相對較低。

由於薜荔子或愛玉子果膠中所含的凝結酵素(果膠酯酶)穩定性高,耐儲藏,

即使經過多年常溫存放亦不會滅失減損其凝結為成凍之能力,

實際驗證有存放超過十年以上仍能正常凝膠的案例。

由於愛玉子為台灣特有變種僅產於臺灣,因此除臺灣外,

其他各地此類凍狀物食品(如赤花籽、木蓮豆腐、薜荔凍、文頭雪等)皆由薜荔子所製成。

以中國的文獻紀載(植物名實圖考,西元1670年),

在中國食用薜荔子製成之凝結凍狀食品已超過300年。

All rights reserved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